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36篇
医药卫生   97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43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62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通过多中心临床研究分析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不能手术胰腺癌的1年生存情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4年1月,中国和保加利亚的不能手术的胰腺癌患者32例,男/女=20/12,年龄41~81(59.8±9.1)岁。胰腺癌病灶最大径20~60(39.3±9.6)mm,远处转移/无转移的患者18/14例。接受HIFU和/或化疗。记录术后并发症,疼痛变化和生存情况。使用Kaplan-Meier法计算总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比较化疗与否、是否发生远处转移的患者生存率有无差异(Log-Rank检验)。结果:术后1月,皮肤浅Ⅱ°烧伤者2例,经保守处理后1~2周愈合。伴有胰腺癌相关性疼痛症状的患者30例与术前比较,减轻的24例(80.0%),不变的5例(16.7%),加重的1例(3.3%)。所有患者的1年生存率为38.4%,中位生存时间为12个月。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57.4%,中位生存时间12月;未接受辅助化疗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20.8%,中位生存时间为6月;二者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伴有远处转移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0%,中位生存时间为7月;无远处转移的患者1年生存率为49.2%,中位生存时间为12月;二者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中国和保加利亚的不能手术胰腺癌患者均能安全完成HIFU治疗,1年生存率和中位生存时间优于其它非手术治疗手段。辅助化疗能增加生存受益,远处转移是预后不良因素。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6年5月~2018年1月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诊断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和研究组40例。对照组采用螺旋CT进行检查诊断,研究组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对比检查结果,分析对比螺旋CT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准确性。结果结果表明,研究组诊断正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漏诊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对比两组方案下诊断出患者血栓的形成类型,表明研究组诊断中央型和混合型的正确率高于对照组,周围型的诊断正确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患者在进行手术后,极易生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敏感性强,且诊断的准确性显著高于螺旋CT,是诊断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最佳方式。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比较冷冻消融术与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对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术后凝血功能和纤溶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收集2018年9月—2020年12月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260例局限性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前列腺冷冻消融术组(冷冻组)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前列腺癌根治术组(达芬奇组),每组1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包括年龄、身高、体重)和手术情况(麻醉和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前后凝血指标[PT、APTT、凝血酶时间(TT)]、纤溶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炎症因子(IL-2、IL-6、TNF-α)水平,以及出院前血栓所致恶性临床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冷冻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均显著短于达芬奇组(P值均<0.01),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达芬奇组(P<0.01)。两组患者术后APTT、PT、TT均显著短于同组术前(P值分别<0.01、0.05),D-二聚体、FDP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值均<0.01);冷冻组术后APTT、PT、TT均显著短于达芬奇组术后(P值分别<0.01、0.0...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建立仿真模型并进行计算机模拟,探讨重力变化对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方法根据弹性腔模型理论,在原有心血管系统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引入重力因素,建立基于Matlab/Simulink的模型并对重力变化时人体心血管系统重要参数的变化进行模拟。结果重力改变时体动脉压力、左右心室压力、左心室容积及左右心室血流量的波形与正常重力环境下基本一致;重力减小会导致舒张压与收缩压降低、左右心室压力升高、左心室容积增大、左右心室血流量增大;通过将平均动脉压及心率的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对比发现,模拟结果与实验数据基本一致。结论该模型能够比较快速、精确地模拟重力改变时人体心血管系统的变化。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方法与效果。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老年患者78例,根据入院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两组都给予减压手术治疗,对照组选择全身麻醉,观察组选择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麻醉前后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未出现明显变化,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神经损伤、术后呼吸道不适等并发症发生率与住院时间分别为2.6%和(7.11±0.45d),而对照组分别为23.1%和(9.33±0.51d),观察组的两项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的麻醉满意度分别为100.0%和84.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3个月的JOA评分分别为(12.94±2.84)分和(10.49±2.44)分,都明显高于术前的(5.37±1.49)分和(5.42±1.33)分,组间对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多卡因辅助局部麻醉在老年外伤性颈胸段脊髓损伤减压手术的应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能提高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促进颈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植骨内固定治疗舟骨骨折不愈合手术方法和疗效。 方法2015年10月至2018年10月,采用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方法治疗外固定未愈合的不稳定型舟骨骨折9例,9例患者均为舟骨骨折不愈合,无合并舟月分离及舟骨近极塌陷。所有患者根据术前影像学检查评估舟骨骨折移位情况,骨折端硬化和骨质吸收缺损情况。术中从腕中关节入路刨除硬化骨后复位植骨内固定。收集患者术前及术后Mayo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 结果9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1±4)个月。所有患者末次随访之时均获得骨性愈合,Mayo腕关节评分(89.4±5.8)分,与术前(52.2±6.7)分相比(t=19.8,P<0.001),优8例,良1例。VAS评分由术前(5.2±0.7)分降至(1.6±0.7)分(t=15.6,P<0.001)。 结论腕关节镜辅助微创治疗不稳定型舟骨骨折不愈合是一种有效的治疗选择,采用腕关节镜技术去除硬化骨,取髂骨碎屑植骨内固定能取得较为理想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血管移植在有动脉缺损的指尖再植中的应用方法和效果。方法自2016年12月至2017年10月,采用腕部静脉血管移植桥接指尖再植时动脉缺损25例25指,无静脉可供吻合的再植指体行侧切口或甲床放血,出院后对再植指体恢复情况每1~3个月门诊随访一次。再植指体功能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进行评分。结果25指中24指顺利成活,成活率96%,早期1例1指术后反复动脉痉挛,第3天坏死。随访8~20个月,平均15个月,患者对再植指体外形、功能较满意,指端感觉S3~S4级,部分患者2-PD达4~11 mm。末次随访时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优20例,良4例,优良率100%。结论采用腕部静脉血管移植治疗伴有动脉缺损的指尖离断再植可以不短缩指骨,有利于术后外观、功能恢复,是再植伴有动脉缺损的指尖离断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39.
朱辉  孙顺杰 《淮海医药》2014,(2):153-153
目的:观察比对呋塞米持续静脉泵入与间断静脉注射对严重心力衰竭患者的利尿效果。方法在常规抗心衰治疗的基础上,观察分析42例NYHA心功能IV级患者,分为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组(观察组)21例和间断静脉注射呋塞米组(对照组)21例,2组使用呋塞米剂量相同,监测每日尿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尿量多于对照组( P<0.05)。结论持续静脉泵入呋塞米治疗严重心力衰竭,利尿效果明显优于间断静脉注射法。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