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13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1.
目的 获取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和敏感性相关基因。 方法 通过正、反向抑制性差减杂交获取对溴氰菊酯抗药性和敏感性淡色库蚊的差异表达基因 ,并以基因芯片和逆 Northern对所获基因进行杂交鉴定。 结果 正、反向抑制性差减杂交各获得 5 2 3和 2 86个克隆 ,经芯片鉴定后在抗性品系高表达的基因分别有15 5个 (2~ 3倍 )和 42个 (3倍以上 ) ,在敏感品系中高表达的基因分别有 15个 (2~ 3倍 )和 9个 (3倍以上 )。对 3倍以上差异表达和特异表达基因进行单向测序 ,根据最高同源性比对结果 ,线粒体 r RNA基因、6 0 S核糖体蛋白基因、40 S核糖体蛋白 S4基因、胰蛋白酶前体基因、糜蛋白酶 A前体基因、视蛋白基因等在抗性品系中高表达 ;而 40 S核糖体蛋白 S2 9基因和肌球蛋白调控轻链 2在敏感品系中高表达 ;另外 ,1,4- α-葡聚糖分支酶和核糖体蛋白 46基因在抗性品系中特异表达。 结论 所获得的 13个差异表达基因和 2个特异表达基因与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和敏感性相关  相似文献   
92.
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品系和敏感品系的生物学特性作了对比性研究。抗性品系的产卵力、化蛹率和羽化率分别比敏感品系下降44.8%、17.63%和8.9%,散卵率增加22.%,羽化前期时间延长1.32天,雌、雄成虫体重分别增加0.202mg和0.231mg,雌、雄成虫寿命分别缩短3.93天和4.74天。以上指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表明淡色库蚊溴氰炙酯抗性与繁殖不利有关。  相似文献   
93.
本文采用等电聚焦法电泳(IEF)初步比较分析了LC50分别为0.024,2.58和21.27PPM的敏感品系与抗溴氰菊酯品系淡色库蚊的酯酶同工酶,结果显示各谱带没有质的区别,但在PI5.62,PI5.80这两条主带宽度有交叉变化现象,这提示淡色库蚊抗溴氰菊酯的抗性产生可能与基因的表达调控有密切关系,这可为今后研究蚊虫抗性的产生机理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94.
免疫组分的遗传限制在发展抗线虫疫苗时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重要问题。已经证实,在线虫感染时,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可限制对抗原的免疫应答。然而,这在其它致敏途径,如加佐剂,是否也是如此,至今了解甚少。本文用猪蛔虫-小鼠和大鼠模型,比较了猪蛔虫感染与猪蛔虫分泌抗原及体抗原辅以佐剂免疫的抗体应答的特异  相似文献   
95.
嗜人按蚊卵、二令幼虫、四令幼虫、蛹和成虫蛋白质经二维电泳后分别显示多肽斑点160、266、296、266和234个。除了二令和四令幼虫分别显示4个和8个分子量大于94KD的多肽斑点外,其它多肽斑点均分布在94KD以下范围,其中尤以30KD以下为多。它们集中在pH6.68以下和pH8.35以上两个区域内。  相似文献   
96.
97.
抗溴氰菊酯淡色库蚊RNA电泳图谱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酸性异硫氰胍-酚-氯仿-步法提取了抗溴氰菊酯淡色库蚊成虫RNA。经琼脂糖凝胶电泳,该RNA呈现5S、18S和25S三条主带。对25SrRNA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8.
Wolbachia是一类广泛共生于节肢动物和线虫体内的立克次体,能够通过细胞质不亲和、孤雌生殖、雄性雌性化和杀雄等多种机制调控节肢动物的生殖行为,并在丝虫发育、生殖和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的研究结果显示Wolbachia在水平基因转移、抗病毒作用、物种进化等方面亦具有重要价值.该文对Wolbachia近年研究成果进行综述,重点介绍其生物学特征、传播方式、对共生宿主的影响作用及其意义,初步探讨了其在媒介生物防治与相关疾病控制中的潜在价值.  相似文献   
99.
德国小蠊酯酶同工酶共有33条带,初步证实pI6.70、5.80、5.75、5.70、5.43.5、40、5.20、5.17、5.13、5.04、5.01、4.99、4.96、4.79、4.60为胆碱酯酶,pI7.10、6.34、6.26、6.18、4.28、4.13为羧酸酯酶,pI7.90、7.00、6.11、6.03、6.00、5.97、5.92、5.87、5.38、5.16、4.85、4.75为芳族酯酶。其中以pI5.43、5.40、5.38、5.20、5.17、5.16、5.04、5.01、4.96、4.85、4.79、4.75为主带。六种杀虫剂主要抑制胆碱酯酶,尤以敌敌畏、溴氰菊酯最显著。  相似文献   
100.
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蛹的蛋白质等生化指标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脂、蛋白质和酯酶同工酶IEF区带在嗜人按蚊分别为17、8、29和18条;中华按蚊16、8、30和20条。两者绝大部分区带分布在pH5-8范围,尤以pH5-6区域主带为多。嗜人按蚊和中华按蚊分别显示多肽斑点266和268个,其大多数为小分子量的酸性蛋白,两者差异斑点分别为74和76个,平均差异27.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