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膀胱癌分子标记物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曾铮  周晓军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9,22(12):1333-1336
膀胱癌是一种常见肿瘤且具高复发率和高进展率.目前已发现了许多相关分子标记物,但尚未筛选出兼具特异性和灵敏度的膀胱癌分子标记物.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p53、Rb、Cyclin D、P27kip-1、FGFR3、Cadherin、Survivin、Aurora、MMP、VEGF、DNA甲基化等方面.尽管对于不同分期或不同分级的膀胱癌,某一标志物的灵敏度有一定的差异,但分子标记物检测仍将成为膀胱癌诊断及预后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2.
梁选革  冯俊富  张若燕  曾铮  陈小燕 《医药导报》2013,32(12):1627-1630
目的 建立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清开灵注射液中乙醇的残留量.方法 采用顶空气相色谱法测定,色谱柱为HP INNOWAX石英毛细管柱,载气为氮气,流速为4.0 mL•min-1.检测器为FID,温度为250 ℃;进样口温度为200 ℃,分流比为2: 1;程序升温初始温度为60 ℃,保持8 min,后运行温度为180 ℃,运行8 min.采用顶空进样,平衡温度为90 ℃,平衡时间为20 min,溶剂为重蒸水,内标物质为二氧六环.结果 被测物乙醇和内标物质二氧六环在此色谱条件下均能得到很好的分离,空白对照无干扰,被测物乙醇和内标物质二氧六环的峰面积比值与检测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为0.999 98 ;平均回收率为99.51%,RSD为0.74%. 结论 该实验方法 简便,操作简单,结果 准确,重复性好,适用于清开灵注射液中乙醇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13.
针对当前医学领域大数据开发和利用过程中由于“烟囱式”开发所导致的应用平台不成体系、数据分散割裂等弊端,提出了构建以共享意识为指导、以分布式全功能的数据中心为基础、以融合关联的数据池和组件池为支撑、以数据中台和业务中台为核心、以用户服务平台为出口的医学大数据技术研发生态系统,为有效解决此类问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在戊四氮致痫后大脑皮层蛋白质的表达变化,探讨腺苷A1受体的抗癫痫和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PCR技术鉴定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应用戊四氮(30mg/kg)腹腔注射制作癫痫模型,利用蛋白组学双向电泳检测癫痫发作后大脑皮层蛋白质表达变化,选取部分差异点进行质谱分析。结果点燃组癫痫模型点燃成功后24h、1个月,分别与对照组小鼠相比,大脑皮层多种蛋白质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较,对照组两者之间与点燃组两者之间多种蛋白质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癫痫模型点燃成功后腺苷A1受体基因敲除小鼠与野生型小鼠相比,大脑皮层内表达下调蛋白为谷氨酰胺合成酶、醛缩酶A及甘氨酸受体;表达上调蛋白为蛋白激酶C及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结论腺苷A1受体可能通过改变大脑皮层内多种蛋白质表达发挥其抗癫痫和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黏液癌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及预后。方法应用光镜观察、免疫组化等方法对2例原发性皮肤黏液癌进行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皮肤原发性黏液癌生长缓慢,病程常为数年甚至数十年。组织学上,肿瘤主要位于真皮层,并常累及皮下脂肪组织,癌细胞团块呈岛状漂浮在淡染的黏蛋白湖中,周围由纤细的纤维将其分隔;癌细胞为立方形、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淡红染,细胞核圆形或卵圆形,居中,核分裂象少见。免疫组化:癌细胞CK7、ER、PR、CEA和GCDFP-15(+),CK20、CDX-2、CA125,TTF1、c-erbB-2、PSA和villin均(-),Ki-67低表达(通常<5%)。结论原发于皮肤的黏液癌罕见,组织学上与转移性黏液癌鉴别困难,须结合临床及免疫组化标记排除转移癌后方可诊断。该肿瘤恶性度低,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回顾1例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伴混合性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诊治经过,结合国内外文献对本病的诊疗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该患者的临床资料、病理切片特征以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在中英文数据库对该类病例进行检索,结合既往文献病例进行分析讨论,总结本病的特征。结果 该例患者术前血清降钙素和癌胚抗原均升高,行甲状腺全切除加双侧中央区及颈侧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降钙素和癌胚抗原较术前明显下降。随访半年,一般情况良好。总结文献报道病例资料,提示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发病以中老年患者为主,多以颈部无痛性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多数病例有血清降钙素与癌胚抗原升高,病理学上以髓样癌与乳头状癌混合存在为主要特征,以髓样癌成分占比较高较为多见。治疗上以甲状腺全切除术为主要手段,后续治疗需监测血清降钙素、癌胚抗原、甲状腺球蛋白以及综合影像学改变,放射性碘治疗可根据自身病情特点酌情选择。本病总体预后较好。结论 甲状腺混合性髓样-乳头状癌发病罕见,在前期诊断时应尽量完善降钙素和癌胚抗原的检查,减少漏诊的可能;穿刺辅以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有一定的诊断价值;规范的外科手术是治疗的最佳手段...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膀胱原发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边缘区淋巴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收集4例膀胱MALT淋巴瘤,行HE和免疫组化EnV ision两步法染色观察。应用原位杂交和基因重排技术检测4例膀胱MALT淋巴瘤,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4例膀胱MALT淋巴瘤中3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60岁,1例男性患者44岁。所有病变均见肿瘤性淋巴样细胞弥漫或结节性浸润,以中心细胞样细胞和单核样B细胞构成为主,其中2例可见残存的增生淋巴滤泡伴滤泡殖入现象。淋巴上皮病变仅累及3例伴腺性膀胱炎患者中的腺样结构,而表面尿路上皮则缺乏。免疫表型:瘤细胞均表达CD20、Pax-5和BCL-2,未见轻链限制性反应。4例膀胱MALT淋巴瘤EBER原位杂交均阴性,其中3例免疫球蛋白基因检测提示单克隆性重排。结论膀胱MALT淋巴瘤属于罕见的膀胱原发低度恶性B细胞淋巴瘤,淋巴上皮病变的发生与腺性膀胱炎存在有关,但并非是病理诊断所必须。在膀胱镜小标本活检时,基因检测B细胞的单克隆性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8.
脂肪组织因其细胞内含有较多的油脂成分,其组织制片一直困扰着许多病理技术人员。不少科室把脂肪组织与其它组织采用同一运行程序,致使切出的片子不完整,呈碎渣样,有大空洞。蜡块在室温下放置,与空气接触的表面即出现凹陷。有些切片在漂片时,要快速裱片,否则放入水中后蜡片会炸开,无法得到完整的切片[1-3]。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病理科在实际工作中反复摸索,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摸索出既能处理好常规标本,又能处理好脂肪组织标本的方法,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9.
三明市梅列区人群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掌握乙肝疫苗接种以来梅列区疫苗免疫效果及人群乙肝流行状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乙肝血清流调方案抽样进行个案调查,采静脉血,送中国CDC病毒所用EI。ISA法进行检测。[结果]调查1~59岁625人,各标志阳性率分别为:HBsAg6.6%,其中1~14岁为1.9%,15~59岁为11,2%;抗-HBc35,8%,其中1~14岁为6.7%,15~59岁为65,1%。抗-HBs61.4%,其中城市66.3%,农村51.9%。15岁以下人群疫苗全程接种率86.9%,城市94,6%,农村73.O%。[结论]乙肝疫苗接种已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应加强农村接种工作和提高接种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检测HBME-1、CK19和CD11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腺瘤和桥本甲状腺炎组织学标本的表达,探讨3种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收集该科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85例甲状腺腺叶切除标本,进行HBME-1、CK19和CD11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并对不同病变的染色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HBME-1、CK19和CD117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7.3%、98.2%和7.3%,三者阳性表达率在良性组与恶性组之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值分别为0.582、0.551和0.874。结论 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CD117检测优于HBME-1和CK19,实际工作中适于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