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1篇
  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88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评价经口纤维支气管镜插管(FOI)培训方法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经口气管插管全麻择期手术患者100例,专家指导每名新手插管20例,麻醉诱导后纤维支气管镜(FOB)通过牙垫插入气管,气管导管沿着FOB插入,记录插管时间,患者心率(HR),血压(BP),SpO2及并发症.结果:与前10次插管相比,新手后10次插管时间明显缩短,成功率明显提高,患者SpO2保持平稳,HR及BP增加,新手组与指导者组无明显差别,所有患者无明显并发症.结论:经口FOI培训有助于麻醉医师掌握FOI,不增加患者风险.  相似文献   
72.
我院1981年曾应用丁卡因、吗啡混合液施行脊椎麻醉(下简称脊麻)取得了较好的止痛效果,但也有并发症。为使这种止痛方法保留原有的效果,而不出或少出并发症,自1982年1月至83年10月我们在丁卡因脊麻时应用不同剂量吗啡用双盲法进行对照比较,现报告如下:资料和方法随机选择体格较好的病人共126例,年龄14~76岁,男84例,女42例。手术部位下腹部84例,下肢26例,会阴部15例,上腹部1例。麻醉方法:如常规,统一用15%葡萄糖溶液2毫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不同麻醉镇痛方法与浆液性卵巢癌患者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行首次手术的143例原发性浆液性卵巢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6例行硬外麻醉联合硬外镇痛,37例行全麻联合静脉镇痛.硬外麻醉联合硬外镇痛组3年、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78%和61%;全麻联合静脉镇痛组3年、5年平均生存率分别为58%和49%.全麻联合静脉镇痛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相对于硬外麻醉联合硬外镇痛组患者术后生存率的风险系数为1.214(95%CI 1.075~1.431, P=0.0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硬外麻醉联合硬外镇痛相比全麻联合静脉镇痛能提高浆液性卵巢癌患者术后生存率.  相似文献   
74.
目的比较布托啡诺与芬太尼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拟在全麻下行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60例,ASAⅠ或Ⅱ级,随机均分为两组。全麻诱导前5min,布托啡诺组静脉注射布托啡诺40μg/kg,芬太尼组静脉注射芬太尼4μg/kg。全麻诱导时,两组均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4μg/ml的丙泊酚,患者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7min(T0)、气管插管前即刻(T1)、插管后1min(T2)、3min(T3)和10min(T4)各时点MAP、HR,并于T0、T2、T4时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E)和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结果芬太尼组T1、T4时HR比T0时明显减慢(P<0.05),且芬太尼组T1时HR明显慢于布托啡诺组(P<0.05);两组气管插管前后及两组间比较,MAP、血浆E和NE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布托啡诺和芬太尼均可以有效地抑制全麻气管插管应激反应,与芬太尼相比,布托啡诺对心率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5.
目的:研究小剂量咪唑安定在治疗硬膜外吗啡所致瘙痒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术后24h内瘙痒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咪唑安定(M)组予静脉注射0.5mg咪唑安定;生理盐水(N)组静脉注射1mL生理盐水。如5min无效,重复使用相同剂量。瘙痒评分、镇痛评分、镇静评分每5min记录一次,记录30min。结果:M组有3例用药二次才有效,总有效率为85%,N组有效率为1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可以有效地治疗硬膜外吗啡所致的瘙痒。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讨在清醒危重患者急救中使用Shikani喉镜引导气管插管的可行性,并评价其使用效果.方法 选择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神志尚清楚的危重呼衰患者48例,男31例,女17例,年龄21~86岁,平均57岁,所有患者均需气管插管行机械辅助通气.采用非随机对照方法,按进入研究的日期单双数分为Shikani喉镜气管插管组(S组,n=25)和Macintosh喉镜气管插管埘照组(M组,n=23).记录每例的气管插管时间、插管次数以及包括心血管反应剧烈、呛咳、屏气、口咽腔损伤等不良反应或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统计分析采用x2检验、秩和检验等.结果 S组1次插管成功率(96.0%)较M组1次插管成功率(60.9%)高,插管时间较对照组(M组)缩短,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S组的心血管反应剧烈、呛咳、屏气的发生率均较M组少,口咽腔黏膜出血创伤的发生率也较M组小,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在急危重患者救治中,尤其对于神志清楚的患者,Shikani喉镜引导气管插管具有插管迅速、成功率高、心血管反应轻、损伤小、安全性高的优点,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气管插管新技术.  相似文献   
77.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式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临床效果.探讨一种较为适合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麻醉方式.[方法]选择40例老年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成两组Ⅰ组为静吸复合全麻,手术过程采用的麻醉方式为吸入异氟醚、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及间中追加肌松药仙林;Ⅱ组为硬膜外阻滞复合静吸全麻,手术过程采用的麻醉方式为硬膜外阻滞的基础上吸入异氟醚、静脉持续输注异丙酚、芬太尼及间中追加肌松药仙林.两组病人根据BIS(脑电双频谱指数)调节麻醉深度.诱导前、插管后、术中1 h、拔管后分别抽血检查血糖及皮质醇.[结果]Ⅰ组的全麻用药量大,血压、心率在插管后、切皮、断肋及清醒拔管时明显升高,拔管时患者烦躁的发生率明显增高,血糖和皮质醇在手术后也明显增高.Ⅱ组全麻用药量小,手术过程血压、心率平稳,拔管时患者安静,手术后抽取的皮质醇及血糖升高不明显.[结论]硬膜外阻滞复合全麻在BIS值的指导下,适用于老年食管癌患者手术的麻醉.  相似文献   
78.
 【目的】本实验旨在探讨异氟醚麻醉对大鼠海马乙酰胆碱(ACh)昼夜节律变化的影响,并比较在暗期及明期麻醉对该节律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活体微透析技术,每20min从大鼠海马处连续收集透析液3d,并自动注射到高效液相色谱仪中以测定ACh浓度。大鼠共分3组(每组6只):对照组;明期给药组(从11:00至15:00h予1.4%异氟醚麻醉);暗期给药组(从23:00至03:00h予1.4%异氟醚)。所有大鼠放置于明暗周期下喂养(明期07:00-19:00h)。【结果】对照组海马ACh呈明显的昼夜节律变化,暗期ACh平均值较明期明显增高(173.4%, 185.3% vs.107.4%, 104.0%,P<0.01);明期给药组,麻醉使第一个明期ACh均值减少(94.0%vs.107.4%,P<0.05 ); 麻醉后ACh在暗期及明期的浓度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183.2%vs.185.3%, 101.4%vs.104.0%,P>0.05)。暗期给药组,麻醉使第一个暗期ACh均值明显减少(136.0%vs.173.4%,P<0.01); 而且麻醉后明期的ACh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125.4%vs.107.4%, P<0.01),麻醉后暗期ACh均值较对照组明显减低(154.2%vs.185.3%, P<0.01)。【结论】在暗期给予异氟醚麻醉较在明期麻醉对海马ACh的昼夜节律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79.
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靶控输注不同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m=20),全麻诱导时,A组、B组、C组分别靶控输注效应室浓度为0.3、0.5、0.7ng/mL的舒芬太尼2min后.均输注效应室靶浓度为4μg/mL的异丙酚,病人意识消失后给予维库溴铵行气管插管。记录全麻诱导前1min(T1)、气管插管后1min(T2)、3min(T3、10min(T4)各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并于T1、T2、T4时点采集桡动脉血,测定血浆肾上腺素(AD)和去甲肾上腺素(NA)浓度。【结果】(1)A组T2时点MAP、HR比T。时点明显升高(P〈0.0S),C组T2、T3、T4时点MAP明显低于A组(P〈0.05),C组T2、T3时点HR明显低于A组(P〈0.05),C组L、T4时点MAP低于B组(P〈0.05);(2)A组T2时点血浆AD和NA浓度较T1时点明显升高(P〈0.05)、较B组高(P〈0.05)、较C组高(P〈0.05)。【结论】靶控输注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可以有效抑制气管插管应激反应,其中舒芬太尼效应室浓度0.5ng/mL复合异丙酚效应室浓度4μg/mL靶控输注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0.
【目的】比较小剂量咪唑安定或丙泊酚治疗硬膜外吗啡所致瘙痒的效果。【方法】40例ASAⅠ~Ⅱ级、术后24h内瘙痒的患者随机双盲分成咪唑安定(M)组和丙泊酚(P)组,每组20例。分别静脉注射咪唑安定0.5mg和丙泊酚10mg。如5min后瘙痒无缓解,重复使用上述剂量一次。瘙痒评分、镇痛VAS评分、镇静(改良Ramsay法)评分每5min记录一次,连续记录30min。【结果】M组有效率81%,P组有效率为79%。每组均有3例患者二次用药才有效。两组患者瘙痒、VAS、镇静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观察期间,两组血流动力学及脉搏血氧饱和度无明显波动。【结论】小剂量咪唑安定和丙泊酚均可有效治疗硬膜外吗啡所致瘙痒,无明显副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