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61篇
医药卫生   759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96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78篇
  2004年   69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1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 报道改进腓浅神经营养血管远端蒂皮瓣的手术方法和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 利用腓动脉终末穿支的降支在外踝与源自胫前动脉的外踝前动脉及踝周血管网的逆向吻合,将转轴点下移,设计切取逆行腓浅神经营养血管岛状皮瓣转位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创面. 结果 临床应用23例,皮瓣面积最大12 cm x 13 cm,最小5 cm×4 cm,逆行穿支血管蒂长5~10 cm.皮瓣完全成活21例,大部分成活2例.随访6~21个月,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以腓动脉终末穿支降支为血管蒂的腓浅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血供可靠,转位更灵活方便,是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估经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距骨后突骨折的疗效.方法 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共收治12例距骨后突骨折患者,男8例,女4例;年龄24~66岁,平均46.2岁.其中单纯距骨后突骨折7例,合并距骨体骨折2例,合并距下关节脱位3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常规行X线摄片和CT三维重建明确受伤情况,待软组织条件允许后,平均于伤后第5天(第4~10天)行经踝后内侧入路切开复位螺钉内固定治疗.术后患者定期复查X线片,并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踝与后足评分系统评估功能恢复情况. 结果 10例患者术后获平均18个月(12~48个月)随访.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神经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术后AOFAS踝与后足评分平均为83分(58~95分).2例患者于术后1年继发创伤性关节炎,其中1例因疼痛及行走困难而行距下关节融合术. 结论 经踝后内侧入路治疗距骨后突骨折安全可靠,术中暴露清晰,有利于复位固定,且可避免内踝截骨.  相似文献   
73.
微创内固定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目的]探讨AO LPHP(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钢板治疗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微创内固定方法,并评估其疗效.[方法]采用尽量暴露范围小的切口,应用AO LPHP锁定钢板进行可靠的内固定,对伴有肱骨头松质骨压缩缺损的患者同期进行植骨,对于伴有肩袖损伤的患者通过LPHP锁定钢板上定位孔利用胸骨缝线进行缝合固定,所有患者术后第1d即逐步进行肩关节功能锻炼.[结果]全部病例肱骨大结节均无移位,1例患者肱骨小结节轻度移位,但终获愈合,肩关节功能:优16例,良8例,一般4例,差1例,优良率83%.[结论]对于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骨折,早期恢复其肱骨近端解剖学结构和生物力学功能,是恢复患肢功能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4.
目的探讨股前外侧皮瓣供区覆盖的新方法,以减少供区并发症。方法2003年12月~2005年12月,在应用股前外侧皮瓣移植修复肢体创伤的同时,采用逆转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8例,股前外侧皮瓣修复部位:手背侧损伤伴肌腱缺损骨外露2例,足部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2例,小腿Gustilo Ⅲ型开放性骨折伴皮肤缺损3例,前臂掌侧皮肤缺损伴肌腱外露1例。腹壁供区伤口直接缝合。结果移植股前外侧皮瓣全部成活。逆转腹壁浅动脉皮瓣完全成活7例,1例部分坏死,经换药后愈合。股前外侧皮瓣供区伤口平均15d愈合,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愈合平整,色泽均衡,髋关节和膝关节活动完全正常。腹壁伤口仅留线状瘢痕。结论应用逆转腹壁浅动脉皮瓣修复股前外侧皮瓣供区是一种实用而又有创意的方法。  相似文献   
75.
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非手术治疗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评价并比较对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应用功能治疗方法(早期肘关节活动)与传统石膏固定方法的治疗效果,以及对肘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对67例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随机分成两组;石膏固定组:长臂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开始功能锻炼。功能治疗组:骨折后不用外固定或短期内应用(固定时间3~10d),早期进行关节活动。按照Broberg和Morrey的评定标准对两组肘关节进行功能评分[1]。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其中石膏组33例,功能治疗组34例;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20个月。肘关节功能评分:石膏固定组平均为90.8分,极好14例,好14例,一般5例,优良率达84.8%。功能治疗组平均为96.5分,极好22例,好12例,优良率达100%;功能治疗组明显优于石膏固定组(P<0.01)。结论早期肘关节活动可显著提高MasonⅠ、Ⅱ型桡骨小头骨折后肘关节的功能。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探索构建人血管生成素1(human angiopoietin 1,hAng-1)真核表达载体,转染体外培养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arrow mesenchymal stemcells,MSCs)修复骨缺损的可能性。方法 基因重组和限制性内切酶酶切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Ang 1,经脂质体DOTAP介导质粒转染兔MSCs,G418筛选阳性克隆,RTPCR及免疫印迹杂交检测hAng-1 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 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Ang-1经限制性内切酶Xho-I和BamH-I酶切后,电泳显示1.4kb hAng-1目的片段和5.4kb pcDNA3载体片段,转染兔MSCs后,RT-PCR检测出目的基因mRNA,免疫印迹杂交检出hAng-1的蛋白表达。结论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Ang-1能在转染的兔MSCs中表达,可以为组织工程骨修复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7.
目的探讨陈旧性髋臼骨折手术和影响临床结果的相关因素。方法2001年2月~2005年7月,收治陈旧性髋臼骨折37例,其中简单型骨折10例,复合型骨折27例。受伤至手术时间平均44.8d,选择Kocher—Langenbeek入路6例,髂腹沟入路1例,延长髂腹沟人路2例,前后联合入路28例。手术平均耗时226min,术中平均失血l798mL。结果全部患者平均随访18.9个月,采用Matta的复位标准以及改良的D’Aubigne和Postel临床结果评分。解剖复位31例,不满意4例,差2例;临床结果优21例,良9例,一般5例,差2例,优良率为81.1%。股骨头坏死1例,异位骨化11例,坐骨神经一过性麻痹4例。结论除单纯的后壁或/和后柱、前壁与前柱骨折选择单一的入路外,对于陈旧性髋臼骨折原则上采用前后联合入路或延长的髂腹沟人路;骨关节炎的发生与骨折的严重程度有关;股骨头坏死与术前股骨头是否向内或向后移位并无直接关系;临床结果、手术耗时和术中失血不仅与骨折程度和损伤至手术的时间有关,而且与手术医生的经验有关。  相似文献   
78.
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胫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目的总结应用微创内固定系统(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经验,讨论应用指征及手术技巧。方法分析2003年11月~2004年6月间应用LISS治疗的22例高能量胫骨近端骨折,其中男16例,女6例,平均年龄41.8岁(22~69岁)。按AO分型:41-A型7例,41-C型15例。其中9例合并其它骨折,5例为开放性骨折(GustiloⅢA3例,ⅢB2例)。结果平均随访15个月(12~17个月)。22例完全愈合;2例发生浅表感染,经保守治疗痊愈;患者完全负重时间15.2周(12~18周);X线愈合时间14.5周11~17周)。1例术后6个月随访出现关节面复位丢失,无固定失效及力线不正;关节活动度平(均为2°(0°~15°~98.6°(60°~120°;按照Johner-Wruhs胫骨骨折临床疗效评价法,术后6个月功能优))13例,良7例,中2例,差0例,优良率为90.9%。结论LISS治疗胫骨近端骨折,特别是干骺端粉碎的骨折具有较好的力学稳定性,骨折愈合率高,软组织损伤小,并发症发生率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但作为新型的固定系统其有特殊的手术技巧及指征,临床应用时应充分理解。  相似文献   
79.
屈肌腱断伤修复后的粘连一直是临床上治疗的难点,自1996年以来在屈肌腱断伤修复与肌腱粘连松解术中应用上海其胜生物制剂有限公司生产的透明质酸钠,预防肌腱的粘连,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 探讨手部皮肤撕脱伤的原位修复的具体方法及相关治疗结果,并评价该方法的实用性.方法 通过吻合血管对手部皮肤撕脱伤进行原位修复共21例.①清创后皮肤静脉与基部断端吻合,适用于撕脱皮肤中含有静脉者,本组8例;②拇指吻合动脉和静脉,而手掌侧或背侧撕脱皮肤加压包扎,适用于手掌或手背撕脱合并有拇指脱套伤,本组7例:③指根部动、静脉移植吻合,掌、背侧撕脱皮肤原位修复加压包扎,适用于全手脱套伤、皮肤撕脱至指蹼以远者,本组6例.结果 16例撕脱皮肤完全成活,4例大部分成活,其中3例为直接吻合静脉者,1例为手掌部撕脱合并拇指皮肤脱套伤者,均为掌心皮肤坏死,范围为2 cm×3 cm,二期经游离植皮而愈.1例大部分坏死,为全手脱套伤者,手指部分完全坏死,二期行截肢术.随访1.0~2.5年,20例保肢成功者手掌外观及色泽接近正常,但瘢痕比较明显,皮肤轻度萎缩,感觉S2~S3级,手指伸、屈功能满意,重返工作岗位.结论 对手部皮肤撕脱伤进行分类,采用不同的显微外科吻合血管技术,行皮肤原位回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