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7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42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正> 近年来,对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过去曾称为儿童多动症、轻微脑功能障碍等)越来越引起医学界、教育界的重视。该综合征的主要临床表现为智能正常的学龄期儿童注意力障碍、难以控制的多动及学习成绩差、情绪行为异常等,其患病率国外报道在5%—10%,国内(1990年)流行病学调查患病率为7.25%。目前临床上对ADHD的评价手段不多,尤其  相似文献   
32.
日的了解药物外渗的护理干预措施及结果。方法对常用化疗药物、脂肪乳、20%甘露醇、升压药物级其它一般药物在静脉输液过程中发生外渗,采用土豆片局部冷敷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渗透压高,刺渤陛强的药物外渗发生率高于其它一般药物,并且经过土豆片局部冷敷对其它进行护理干预后,恢善时里长于其他一般药物?结论输液过程中护士及时巡视病房,密切观察病人的输液情况,对输液渗漏者力争早发现,及早治疗。  相似文献   
33.
纳豆激酶粗制液对家兔溶血栓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3  
目的 : 观察纳豆激酶粗酶液体外、体内溶解血栓的作用。方法 :  2 0 % Fe Cl3制造兔颈动脉血栓模型 ;1 8只日本大耳兔 ,随机分为 3组 ,即十二指肠肠腔注射纳豆激酶 (Nattokinase,NK)高、低剂量实验组 (分别 45 0 0 U/ kg、2 5 0 0 U/ kg)、生理盐水模型对照组。结果 : 体外试验表明 ,纳豆菌株 B.N.1 2液体发酵粗酶液作用血凝块 1 0 h、2 2 h后 ,溶解率分别为 78.2 3 %、98.1 6% ,对照组分别为 2 1 .43 %、2 3 .91 % (P<0 .0 5 ,P<0 .0 1 ) ;动物试验表明 ,与对照组相比 ,NK高剂量组注射 1 .0 h、1 .5 h后 ,凝血时间 (coagulation time,CT) (P<0 .0 5 )、凝血酶原时间 (prothrombintime,PT) (P<0 .0 5 )、凝血酶时间 (thrombin time,TT) (P<0 .0 1 )和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iated partial thrombopastin time,APTT) (P<0 .0 5 )均显著延长 ,注射 2 h后优球蛋白溶解时间 (euglobulinlysis time,ELT)和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FIG)含量显著降低 (P<0 .0 1、P<0 .0 5 ) ,纤维蛋白降解产物 (fibrinogen degradation products,FDP)含量明显增高 (P<0 .0 5 ) ,血浆D-二聚体 (D-dimer)呈阳性 ,病理组织切片表明肺静脉、肾小球毛细血管中无明显血栓 ,只有少量红细胞聚积 ;低剂量组 CT、PT和 APTT各指标  相似文献   
34.
1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71岁,已婚。主因“发热2周”于2006年6月18日收入我院急诊病房。患者于人院前2周无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波动于38-40.2℃之间,伴畏寒、寒战、咽痛。双胫前皮肤充血、疼痛。双侧膝关节红肿热痛,以右侧为著,逐渐出现右膝关节活动受限。无咳嗽、咯痰,无尿频、尿急、尿痛,无腹痛、腹泻。于外院诊为“感染性关节炎、上呼吸道感染”,先后给予“舒普深、舒美特、大扶康”等抗感染治疗(具体剂量不祥),并行右膝关节腔穿刺,抽出黄色脓性液体约20ml,WBC为10000/mm^3,细菌培养无阳性发现。经治疗后患者膝关节疼痛明显减轻。关节活动受限有所减轻,但仍发热,为进一步诊治转入我院急诊病房。自患病以来精神差,食欲不振,大小便无明显异常,体重较前减轻(具体不详)。既往30年前曾患黄疸型肝炎,已治愈。否认其他病史。人院查体:体温39.6℃,BP140/65mmHg,脉搏112次/min。神清,急性病容,面色晦暗。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肝掌(+),双下肢胫前皮肤可见皮肤色素沉着。  相似文献   
35.
目的 分析肺炎型黏液腺癌的影像表现及对应病理基础,探讨其形成及播散的机制。方法 回顾首都医科大学附属 北京世纪坛医院2015年1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肺癌患者。影像初筛表现为磨玻璃渗出、片状不规则实变等影像学符合肺 炎,通过病理最终确诊为肺黏液腺癌的 19例患者,并整理出对应的临床资料及病理资料。结果 17例患者出现咳嗽、咳痰症 状,1例无明显症状,1例表现为咳嗽。影像学表现为片状分布实变(100%)、磨玻璃渗出(78.9%)、空洞(15.8%)、支气管充气征 (26.3%),52.6%双侧肺部受累,15.8%左肺下叶受累,15.8%右肺下叶受累。73.7%的患者经过评估后给予药物化疗,3例行肺 叶切除,1例靶向治疗。中位生存时间6个月。肺炎型黏液腺癌可累及多叶多段肺叶,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磨玻璃渗出、实变 从病理上判断为肺泡腔内黏液填充及部分肿瘤细胞的播散。同时对患者排出的黏液痰涂片行迪夫染色,可见肿瘤细胞。结 论 影像表现为磨玻璃影、实变,同时有结节、空洞、枯树枝征等表现,需要考虑肺炎型黏液癌的可能。影像上磨玻璃改变警惕 肺黏液腺癌通过黏液中腺癌细胞播散进而导致的支气管‐肺内转移。  相似文献   
36.
护理杂志及相关期刊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与护理工作性质、护士认知行为、护理管理方法、继续教育认识偏差等有直接关系.定期到图书馆浏览,抄录或复印自己感兴趣的专业及相关篇章,利用节假日外借杂志并按期归还、晨会时间或不定期组织护士进行选择性阅读和讨论等,是提高护理专业及相关期刊利用率,发挥其应有效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观察增液润燥汤对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IL-17表达的影响,探讨该方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及同种鼠颌下腺抗原联合诱导干燥综合征小鼠模型。以增液润燥汤灌胃治疗,并以白芍总苷胶囊灌胃作为对照。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颌下腺IL-17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对比,模型对照组、白芍总苷组和增液润燥汤低、中剂量组颌下腺IL-17表达升高,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增液润燥汤高剂量组颌下腺IL-17较之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对比,增液润燥汤低、中、高剂量组与白芍总苷组颌下腺IL-17表达降低,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白芍总苷组对比,增液润燥汤低、中剂量组颌下腺IL-17表达无统计学意义(P0.05),增液润燥汤高剂量组颌下腺IL-17表达较之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增液润燥汤能够下调干燥综合征模型小鼠颌下腺IL-17,此是其治疗干燥综合征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8.
目的:观察艾灸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胃肠功能障碍危重症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采用艾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及胃肠功能障碍复发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复发率为35.0%,对照组复发率为70.0%,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艾灸能有效治疗危重症患者胃肠功能障碍,加快患者康复进程,改善危重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9.
正确危险分层和恰当治疗措施与急性肺栓塞的预后密切相关,最近研究表明心肌生化标志物可用于急性肺栓塞的危险分层,现就心肌生化标志物在急性肺栓塞危险分层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做综述。  相似文献   
40.
目的:分析血流动力学稳定伴右心室功能不全(right ventricular dysfunction,RVD)的急性肺血栓栓塞症(简称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和预后,以提高对血流动力学稳定伴右心室功能不全的急性肺栓塞的认识.方法:对我院近8年来141例急性肺栓塞患者进行回顾分析,根据超声心动图是否存在右心室功能不全将血流动力学稳定的131例患者分为两组,分别为血流动力学稳定伴RVD(伴RVD组)50例和血流动力学稳定不伴RVD(不伴RVD组)81例,对两组患者的高危因素、临床特点、诊断及治疗等进行分析及比较.结果:血流动力学稳定伴BVD的急性肺栓塞占所有的急性肺栓寒的比率为35.5%.伴RVD组的高危因素主要包括慢性静脉机能不全、陈旧深静脉血栓形成、骨折及手术等.临床表现伴RVD组以呼吸困难最常见(68.0%),与不伴RVD组比较仅晕厥、P2亢进、呼吸频率>20次/分、心率>100次/分、低碳酸血症、心电图异常更常见,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急性肺栓塞患者同时存在晕厥、P2亢进和心电图异常时,对右心室功能不全的阳性预测率可达100%.静脉溶栓治疗伴RVD组(42.0%)明显多于不伴RVD组(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血流动力学稳定伴RVD的急性肺栓塞是肺栓塞的重要亚组,对临床上存在晕厥、P2亢进、心电图异常的肺栓塞患者,应尽早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明确有无RVD,以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