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调查中山市社区医疗对慢性疼痛性疾病临床诊疗现状,认识到社区医生慢性疼痛性疾病诊疗培训的重要性。方法 2011年6—12月采用社区医疗慢性疼痛性疾病诊治情况调查表的方式对中山市4个镇、区62家社区卫生服务站206名社区医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被调查者的基本资料、社区医生对慢性疼痛的诊治现状及社区医生对培训的需求、社区卫生站慢性疼痛防治硬件的配备。结果社区对慢性疼痛性疾病诊治的设备配置缺乏,社区和医院之间的双向转诊不通畅;社区医生对慢性疼痛性疾病诊治水平有待提高;社区医生有强烈的疼痛知识培训需求。结论建议增加社区卫生站慢性疼痛性疾病康复设备,对社区医生加强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治系统培训、规范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疗常规,以提高社区医生对慢性疼痛性疾病的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妇科腹腔镜手术中二氧化碳气腹引起的不适及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选择妇科行腹腔镜手术者90例,随机分为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组(E1组)、硬膜外麻醉复合常规镇静剂基础上给予亚麻醉剂量氯胺酮组(E2组)、静脉复合全麻组(G组),每组30例,比较各组麻醉前(T1)、气腹前10min(T2)、气腹后15min(T3)、气腹后30min(T4)、气腹关闭后15min(T5)、气腹关闭后30min(T6)时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手术时间、气腹时间、清醒时间,术中、术后不良反应等。结果:气腹后各组HR、SBP及DBP均较气腹前明显升高(P<0.01),G组较E1、E2组上升幅度明显(P<0.05),气腹关闭后接近麻醉前水平;PaCO2在气腹后明显升高(P<0.01),在气腹关闭后明显下降(P<0.01),E1、E2组较G组下降幅度明显(P<0.05);G组术中SpO2较E1、E2组高(P<0.05);G组清醒时间比E1、E2组长;E1组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各种不适发生率高于E2及G组。结论:亚麻醉剂量氯胺酮复合硬膜外麻醉对呼吸和循环的影响较轻,术中、术后不良反应少,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安全、舒适、有效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3.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对治疗胆囊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9月期间前来我科就诊且需要行胆囊切除术的1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治疗。对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拔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进行量化记录,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研究中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68±12.4)min、平均出血量(65±13.3)mL、平均拔管时间(2±1)d及平均住院时间(4.7±1.3)d明显比对照组手术平均时间(147±23.3)min、平均出血量(230±18.8)mL、平均拔管时间(5±2)d及平均住院时间(9.6±2.1)d要短,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治疗胆囊疾病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的优点,适合体弱或高危患者进行。  相似文献   
64.
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国内少见,现报告1例如下。病者男性,35岁,汉族。因反复胸闷痛半年入院。病者1年半前开始出现胸闷痛,部位不定,多为隐痛,仍照常工作。2个月后胸闷痛比前明显,伴左背痛,持续时间2~10分钟,最长达1天之久,胸痛  相似文献   
65.
曾宪明 《现代保健》2010,(24):108-109
目的 探讨老年人硬膜下血肿的CT表现与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总结90例硬膜下血肿CT表现与临床特征,其中经手术证实77例,另13例,均具有典型的CT表现.结果 男56例,女34例,年龄60~83岁之间,平均72岁,40例无明确外伤史,39例仅跌伤、碰伤等日常生活中轻度损伤,其他11例为颅脑严重损伤(车祸等)所致,病程1 h~6个月不等,无1例临床诊断为硬膜下血肿,全部由CT确诊.结论 CT检查对老年人硬膜下血肿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6.
人骨肉瘤的裸鼠体内药敏试验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利用人骨肉瘤组织在裸鼠股骨下段的常位移植模型进行化疗药物敏感性的筛选试验,依靠核素标记法,检测移植瘤的药物抑制指数和宿主骨髓、小肠的抑制指数,再根据两个抑制指数的比值大小,区分高效低毒、有效有毒和低效高毒类药物,选择前者,剔除后者,调整用药量后进行临床化疗。实验组结果表明每例骨肉瘤对不同的药物有不同的敏感性,每种药物对不同个体的骨肉瘤表现出不同的抑制指数。不同药物对同一批荷瘤鼠正常组织的抑制指数也不同,由此说明不同个体的骨肉瘤具有不同的药敏谱,不同批荷瘤鼠的正常组织也具有不同的药物毒性。根据药敏调整化疗用药后,可以明显地减少化疗后病人的急性毒性反应和部分亚急性毒性反应,而且中数无瘤生存期明显延长,30个月持续无瘤生存率升高。  相似文献   
67.
目的对比腹腔镜疝修补与开放式手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腹股沟疝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放组(开放式手术)与腹腔镜组(腹腔镜疝修补)各3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相关指标、手术前后的VAS评分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腹腔镜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卧床时间均明显短于开放组(P均<0.05)。两组术前VAS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腔镜组术后3 d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开放组(P<0.05)。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67%,明显低于开放组的26.67%(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老年腹股沟疝安全有效,可明显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促进康复进程,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8.
目的观察术前不同液体处理方式对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90例18~65岁ASAⅠ或Ⅱ级拟行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三组:常规禁饮组(Ⅰ组)、术前饮糖水组(Ⅱ组)、术前快速补液组(Ⅲ组)。用胸阻抗法监测麻醉诱导前(T0)、喉镜置入前(T1)及插管后1min(T2)、3min(T3)、5min(T4)、10min(T5)的HR、MAP、心输出量(CO)、体循环阻力(SVR)、胸腔液体水平(TFC)、加速度指数(ACI)的变化,同时监测BIS值。结果三组T1时HR、MAP、CO、SVR、BIS均显著低于T0时(P<0.05)。三组T2时HR、MAP、SVR显著高于T0时(P<0.05)。Ⅰ组、Ⅲ组在T0~T5时SVR显著高于Ⅱ组(P<0.05),MAP、CO、TFC显著低于Ⅱ组(P<0.05)。此外Ⅰ组和Ⅲ组麻醉诱导期MAP降幅大于30%超过30s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Ⅱ组(P<0.05)。结论术前2h口服补液能够更好地维持胃肠道择期手术患者麻醉诱导期血流动力学的稳定。  相似文献   
69.
目的探讨单纯修补术与胃大部分切除术在治疗急性胃穿孔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从2010年2月至2012年8月收治的98例胃穿孔患者,其中行胃大部切除术43例,单纯穿孔缝合术55例。结果单纯穿孔缝合术组的平均住院天数为(9.4±2.5)d,胃大部切除术组的为(10.2±2.4)d,两组的并发症情况比较,中毒性休克和切口感染两组比较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胃穿孔的治疗应该根据病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以期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生及病死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甘小海  刘社芽  曾宪明  龙琼花 《中国当代医药》2011,18(10):167+170-167,170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治疗方法和预防。方法:分析33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结果:33例均行胃肠减压,应用生长抑素、肠外营养等支持对症治疗。患者均治愈,无一例再手术。结论:对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保守治疗可治愈,手术治疗并发症多,疗效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