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4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51.
[摘要] 目的:研究与羊膜上皮细胞(amniotic epithelial cells,AEC)共培养对羊膜间充质干细胞(amniotic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并探讨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stromal cell derived factor-1, SDF-1)/CXCR4 轴在AMSC 归巢、迁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从人羊膜中分别分离、培养AMSC和AEC,进行扩增及鉴定。实验设AMSC与AEC共培养组、无血清AMSC培养组以及血清AMSC培养组,培养24、48、72 h 后,通过CCK-8 及锥虫蓝实验检测AMSC细胞增殖活性,免疫荧光流式细胞术和Real-time PCR检测CXCR4 mRNA的表达水平,细胞迁移实验检测AMSC细胞体外迁移能力。结果:48、72 h 共培养组及血清培养组细胞增殖活性及增殖率均高于无血清培养组(P<0.05);共培养组与无血清培养组AMSC细胞的CXCR4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高于血清培养组(P<0.05),两组AMSC细胞依赖迁移能力明显高于血清培养组(P<0.05)。结论:与AEC共培养的AMSC细胞仍具备间充质干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且能保持良好的增殖活性,共培养能上调AMSC表面CXCR4,并在体外增强其迁移能力。  相似文献   
52.
53.
肿瘤标志物是指肿瘤细胞的特有产物,以及一些物质并非肿瘤特异产生但在肿瘤患者中明显增多.应用放射免疫检测技术可以定量分析它的含量及其变化规律,对于诊断和治疗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应用意义.本文回顾分析中常用的肿瘤标志物(AFP、CEA、SF)在诊治恶性肿瘤中的应用结果,以评估其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s)不愈合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外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OVCFs)不愈合患者,应用PVP方法治疗12例(12椎)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在C臂X线机全程监视下经皮椎体成形术,观察病椎术前、术后后缘高度比值(Beck值)、脊柱后凸畸形(Cobb)角比较,通过术前、术后疼痛视觉类比评分(VAS),评估手术治疗效果。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12例患者穿刺顺利,VAS评分术前8.5±1.8,术后12个月为2.2±1.0;BecK值术前28.5±6.5,术后12个月为74.2±5.5;Cobb值(度)术前27.5±2.5,术后12个月为12.10±1.55。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术前,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PVP治疗骨质疏松性骨折不愈合有显著疗效,能有效促进骨折愈合,缓解疼痛症状,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5.
唐远梅  孙红  倪雪燕  曾云 《贵州医药》2000,24(12):748-748
超声在女性不孕症中临床研究和应用是近十几年临床妇科学最重要的进展之一[1],为减少女性不孕症诊治的盲目性,我院对女性不孕症进行超声检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 病人来源 1994年10月至1999年10月我院不孕症病人共124例,年龄最小20岁,最大38岁,平均26岁.不孕时间最短半年,最长10余年,平均2.97年.其中原发不孕66例(53.23%),继发不孕58例(46.77%).  相似文献   
56.
上颌窦横纹肌肉瘤伴颈淋巴结转移误诊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儿男,6岁。因颈部包块反复出现8个月入院。于入院前8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右颈部包块,有轻压痛,在当地医院诊为“颈淋巴结炎”,经静脉滴注青霉素治疗1周淋巴结缩小。约半个月后右颈部包块又复肿大,去儿童医院就诊,诊断同前,给予头孢唑啉(先锋霉素Ⅴ),静脉滴...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究TARBP1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与生存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我院2013年2月至2015年4月诊治的10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其手术后病理组织中TARBP1蛋白表达情况,探究TARBP1蛋白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TARBP1 mRNA表达量,探究TARBP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预后诊断中的价值。分析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生存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 TARBP1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78例,占比75. 73%; TARBP1在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23例,占比22. 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TARBP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直径无关(P 0. 05),与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病理类型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 0. 05)。TARBP1 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与TARBP1 mRNA在癌旁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非小细胞肺癌术后3年生存患者与死亡患者接受根治术治疗时,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ARBP1 mRNA表达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TARBP1 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年生存期的AUC为0. 891(95%CI:0. 723~0. 975),价值较高,可辅助评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NM分期、组织分化程度、肿瘤直径、淋巴结转移和TARBP1表达与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预后有关。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TNM分期及组织分化程度越高、肿瘤直径≥5 cm、淋巴结转移及TARBP1阳性表达,提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较差。结论检测非小细胞肺癌组织中TARBP1蛋白表达有助于患者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58.
郭卫春  李军  熊敏  余化龙  曾云  唐冰 《骨科》2015,6(1):36-41
目的系统评价颈椎间盘置换术(total disc replacement,TDR)与颈椎融合术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1月至2014年1月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PubMed Central(PMC)、MEDLINE、OVID、Google Scholar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进行电子检索及手工检索,纳入TDR(置换组)与颈椎融合术(融合组)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根据Jadad评分标准评价纳入研究项目的质量。采用Rev Man5.2统计学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8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共计1 100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置换组术后2年的患者满意率、颈椎活动度(ROM)、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均优于融合组,置换组术后2年的再手术率及并发症低于融合组,其余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DR治疗双节段颈椎病的疗效与安全性较颈椎融合术有优势,但仍需更多的大样本RCTs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59.
目的观察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48例55眼,分为研究组(24例27眼)和对照组(24例28眼),分别接受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术和小梁切除术。观察并比较手术时间及术后3个月内两组前房、眼压、滤过泡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研究组的手术时间为(32.40±3.80)min,对照组为(46.64±5.11)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周时有24眼眼压为6~17(10.3±5.3)mmH g(1 kP a=7.5 mmH g),术后1个月和3个月随访时,眼压均正常,其中1个月时为(9.5±4.8)mmH g,3个月时为(9.4±3.3)mmHg;对照组术后1周时22眼眼压为6~17(10.0±6.2)mmH g,术后1个月时眼压为(13.0±5.5)mmH g,3个月时眼压为(13.4±5.9)mmH g;术后1个月、3个月两组眼压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视力恢复程度的构成比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1眼前房出血,对照组5眼且有2眼合并周边脉络膜局限性脱离。研究组术后1眼浅前房并迅速恢复,而对照组15眼浅前房,最迟6 d后恢复。研究组术后功能性滤泡比例较对照组高。结论 EX-PRESS青光眼引流器植入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手术时间更短,术后眼压控制更理想,术后并发症更少,可结合患者经济情况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0.
目的探讨外源性一氧化碳释放分子2(CORM2)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相关机制。方法将3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分为实验组、对照组、空白组,每组各10只。实验组在造模前1h尾静脉注射外源性CORM2。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相同的方法造模。对照组造模后1h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空白组仅完成开腹和关腹操作,并术后1h注射与实验组相同剂量的生理盐水。在术后不同时间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Tarlov评分)、脊髓组织病理学检查和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检测。结果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实验组Tarlo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但实验组和对照组Tarlov评分均低于空白组(P0.05)。缺血再灌注48h后,对照组脊髓组织标本可见损伤及坏死神经元,表现为细胞核固缩或溶解,细胞质中的尼氏体消失;空白组脊髓组织标本中可见正常神经元,表现为结构呈多角形,细胞质中可见尼氏体;实验组脊髓组织标本中的神经元坏死表现介于对照组和空白组之间。缺血再灌注48h,实验组与对照组IL-6、TNF-α表达水平均高于空白组,但实验组IL-6、TNF-α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外源性CORM2可抑制炎性因子的表达,对大鼠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