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4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前后的证素特点及变化特点,为临床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应用"中医证候四诊信息采集表"收集68例患者TACE前后的中医四诊资料,包括症状、体征、舌脉等600个常见变量,计算出相应病位、病性证素,运用SPSS 25.0统计软件分析并比较TACE前后各变量及证素的频数分布特点。结果:TACE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证素均以肝、胆、脾、胃、痰、湿、气滞、血瘀、气虚、阴虚多见;TACE术后痰、热、湿、气滞、血瘀、气虚、肝、胆、脾、肺较术前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肝癌患者"痰""湿""瘀""虚"同时存在,TACE术后更倾向于肝胆湿热、气滞血瘀、痰湿、肺热、脾气虚证,提示在扶正的同时,应配合有针对性的祛邪治法。  相似文献   
42.
《杏轩医案》特色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轩医案》特色探析易玮指导:王乐陶教授李洪涛教授(安徽中医学院科研处合肥230038)关键词:《杏轩医案》;程杏轩;新安医学中图法分类号:R249.49在众多新安医案著作中,《杏轩医案》的学术成就较为突出,素为中医界推崇。自清嘉庆十年(1805年)...  相似文献   
43.
岭南医学作为地域色彩浓郁的中医流派之一,除了在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骨伤科等领域发展意义重大外,其对针灸学的贡献亦颇大。主要体现在:发明针灸器具,开创了九针最早源于岭南的历史;重视民间特色疗法,发展了蜂针、针挑、天灸等民间疗法;历代岭南医家善于运用针灸治疗疾病,著有不少专著,丰富、发展了针灸理论及临床,并形成了特色鲜明的针灸流派。岭南医学为针灸学的推广与传播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44.
45.
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其针刺干预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 自由基 (FR)与缺血性脑损伤FR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正常生理情况下 ,由于有FR生成抑制剂 (如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等 )、抗氧化剂 (如VitC、VitE)和机体自身的调控机能 (如脂酶、蛋白酶 )的存在 ,FR处在生成和清除平衡状态 ,不损害机体 ,具有毒物降解作用。实验研究证明[1] ,FR代谢失平衡是缺血性脑损伤过程中的一个最基本特征。由于脑缺血时产生大量的FR ,它们主要攻击细胞膜脂、蛋白质、nDNA和RNA等 ,造成一系列损伤 ,使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神经元膜和血管遭受破坏 ,引起脂质过氧化瀑布效应 ,蛋白质则…  相似文献   
46.
赵家莹  易玮  刘允  史俊恒  许能贵 《新中医》2015,47(7):296-298
风府穴自晋代一直被历代医家列为禁灸穴之一,然而古代医籍中也有许多风府穴灸法治疗疾病的记载。为明确风府穴禁灸与否的演变,以及风府穴灸法运用的发展,特查询《中华医典》摘选相关条文,并依据不同朝代顺序归类汇总,分析其禁灸原由、演变,以及其灸法运用的范围、发展。风府穴禁灸的提出对后世医家有警示作用,随着医学的发展,灸法也逐渐运用到临床各科中,两者并非完全对立,对古代医家临床诊治方法的选取均有着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7.
明清时期新安医家中出现一批运用温补培元治法的著名医家,其先驱者为汪机,中坚者当推孙一奎,另尚有江瓘、吴洋、郑素圃、汪文绮、吴楚等,被称之为“培元派”,现就代表性医家所存医案1400余例,运用Foxpro3.0编成程序,对其病证、方药进行统计分析,以期找出用药规律,总结成“温补培元方”。 资料 现从新安温补培元医家中选其最具代表的8位进行研究。8位医家医案著作共载医案1400余,其中运用温补培元治法的案共653例,约占总数的47%,可见使  相似文献   
48.
易玮  许能贵  孙健  贾真 《中国针灸》2007,27(7):525-527
目的:探讨治疗胰岛素抵抗的有效方法及其作用机理。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平均分成①空白组、②模型1组、③模型2组、④针刺1组、⑤针刺2组。②③④⑤组采用高脂高糖高盐饲料喂养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成功后,①③⑤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②④组给予高脂高糖高盐饲料饲养,④⑤组同时给予针刺治疗。2w后检测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血清胰岛素抗体(INS-Ab)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结果:与①组比较,②组大鼠FBG、INS升高,ISI降低(均P<0.01);与②组比较,③④⑤组大鼠FBG、INS下降(均P<0.01),ISI上升(P<0.05,P<0.01);各组INS-Ab( )例数均为0;②组大鼠TNF-α较①组升高(P<0.01),③④⑤组大鼠TNF-α均较②组下降(P<0.01)。结论: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有逆转效应,饮食能促进此效应。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降低TNF-α的分泌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49.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Medline和Embase 1959年8月-2019年2月国内针刺治疗产后缺乳的全部相关文献,并运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选穴规律。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1篇文献,共使用腧穴72个,涉及的穴位总频次865次。腧穴运用频次较高的是膻中、乳根、少泽;经脉以足阳明胃经、任脉应用频率较高;常用腧穴主要分布在胸腹部,而特定穴的用穴频次和用穴个数最高的均为五输穴。结论 临床上针刺治疗产后缺乳以选用膻中、乳根、少泽最为常见,常用经脉为足阳明胃经和任脉,局部选穴以胸腹部为主,并重视五输穴和募穴的临床运用。  相似文献   
50.
针刺对实验性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逆转作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观察针刺对实验性胰岛素抵抗大鼠胰岛素抵抗的逆转作用。[方法]将24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治疗组3组,每组8只。采用高糖饲料喂养方法复制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针刺内关、足三里、三阴交以及肾俞等穴位对大鼠空腹血糖(FBG)、血浆胰岛素(PI)以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的影响。[结果]模型组大鼠的FBG、PI均较正常组升高,而ISI则降低(均P<0.01);给予针刺治疗后,模型大鼠的FBG、PI均下降,而ISI则上升(与模型组比较,均P<0.01)。[结论]针刺对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逆转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