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49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71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30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MRI在脑型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肝豆状核变性的脑NRI特点,探讨MRI在脑型肝豆状核变性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本组15例,男9例,女6例,其中平扫12例,增强扫描3例。结果 病变主要累及基底节、丘脑、脑干,以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灶为常见表现,FLAIR序列4例出现低信号灶。结论 MRI是诊断肝豆状核变性最有效方法之一,其信号变化可反映病程并判断疗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说明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而斑块的性质不稳定更易造成斑块脱落形成脑梗死。方法收集本院住院的老年脑梗死患者212例,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及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根据超声回声学特征将斑块分为硬斑和软斑,将两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颈动脉动脉粥样硬化征象的检出率92.45%,伴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占64.15%,软斑检出率大于硬斑。梗死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高,两侧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脑梗死部位在两个及以上和大面积梗死在软斑组均较硬斑组发生率高,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老年人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采用颈动脉多普勒彩色超声检查对预测和预防缺血性脑血管病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3.
目的:比较相似的麻醉深度下(BIS维持于40~60范围),七氟烷和异丙酚对单肺通气(OLV)期间患者肺内分流和氧合的影响。方法:80例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七氟烷组(S组)和异丙酚组(P组)。两组患者均采用全麻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全麻诱导方法相同,插入双腔管后S组以七氟烷维持,P组以异丙酚维持。在OLV前的双肺通气(TLV)阶段和OLV阶段前40 min内取9个时间点采集动脉血和右心房血进行血气分析,同时记录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相关的临床数据。结果:相比TLV期间,OLV下两组患者的平均动脉血氧分压均有明显下降(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OLV下两组肺内分流明显增多(P〈0.05),其中S组的肺内分流更明显(P〈0.05)。结论:较低浓度七氟烷和异丙酚在OLV期间均使肺内分流增加,但七氟烷增加肺内分流更明显,两者对动脉血氧分压影响相似。  相似文献   
54.
男性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涌超  王高  陈彬  高明  方向 《海峡药学》2012,(12):83-85
目的探讨男性抑郁症患者度洛西汀治疗前后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方法用化学发光法测定30例男性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催乳素(PRL),促滤泡成熟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水平,并与30例健康者进行对照。结果抑郁症组T、E2水平较对照组低。度洛西汀治疗4周后患者PRL、T明显升高,E2较治疗前有升高,但仍低于正常,FSH、LH则未见有显著差异。结论男性抑郁症患者存在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内分泌异常,度洛西汀可引起抑郁症患者部分血清性激素分泌变异。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复杂性脊柱结核的临床特点及手术方式.方法 分析我科1997-2006年收治的562例脊柱结核的病例资料,对其中的87例复杂性脊柱结核进行分类,不同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 87例平均随访3年2个月,参见方先之制定标准,治愈75例,好转12例,优良率为97.1%,87例植骨者术后9个月的融合率为96.3%,后凸角度平均纠正25.3°.47例截瘫患者神经恢复平均恢复2级,1例患者术后慢性窦道形成,8周后再次手术后愈合.结论 复杂性脊柱结核不应成为手术禁忌证,而是手术适应证,只要术前充分准备,根据不同类型结合术前评定提出不同的手术策略,完全可取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6.
目的 探讨早期帕金森病患者非运动性症状与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关系,以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 391例原发性帕金森病患者,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流行病学研究中心抑郁量表(CES-D)、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疲劳量表(FSS)、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分量表(ADAS-Cog)和便秘量表(CSS)评价其抑郁、睡眠障碍、疲劳、认知障碍和便秘程度,简化36医疗结局研究量表(SF-36)评价其健康相关生活质量.结果 391例患者中,抑郁、睡眠障碍、疲劳、记忆障碍和便秘者分别占37.34%(146/391)、54.73%(214/391)、40.15%(157/391)、34.78%(136/391)和46.55%(182/391).抑郁症状者与无抑郁症状者(t=18.469,P=0.000)、睡眠障碍者与无睡眠障碍者(t=7.411,P=0.000)、疲劳者与无疲劳者(t=3.992,P=0.000)比较,SF-36总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而记忆障碍者与无记忆障碍者(t=1.234,P=0.221)、便秘者与无便秘者(t=2.032,P:0.051)比较,SF-36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将CES-D评分、PSQI评分和FSS评分引入同归方程,R2值由0.277增至0.649,提示SF-36总评分可被预测的部分由27.70%增至64.90%;CES-D评分不仅对SF-36总评分有预测价值,而且对8个维度评分均有预测价值(P<0.05).结论 早期帕金森病患者普遍存在非运动性症状,其中抑郁、睡眠障碍、疲劳是导致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恶化的主要原因.抑郁全面影响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量,是早期帕金森病患者健康相关生活质奄恶化的最强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57.
目的:了解人肺癌组织ATPase6基因变异,探讨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突变与肿瘤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肺癌组织总DNA,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方法,对37例肺癌组织mtDNA ATPase6基因序列进行分析,运用DNAStar软件将所得序列与mtDNA剑桥修订序列进行对照。结果:共发现28个碱基序列变异,没有检测到新的多态性位点,各亚型间在ATPase6基因碱基变异率没有显著性差异。在24例肺癌病例的ATPase6基因中检测到了碱基突变,突变率为64.8%。结论:在肺癌组织中存在ATPase6基因的高频率变异,这种变异可能在肺癌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对ATPase6基因突变的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评价肺癌的DNA损伤和恶性程度,进一步研究这些变异对细胞功能的影响可能有助于阐明线粒体在肿瘤发生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58.
脊髓拴系综合征(tethered cord syndrome,TCS)是由于先天或后天的病理因素牵托脊髓或圆锥,使圆锥位置下降并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症候群,多见于儿童。文献对成人TCS报道较少。我院自1990年6月~2002年11月共收治20例成人TCS,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9.
对所制备的抗鸡蛋黄IgY单克隆抗体1G11和3A6进行鉴定,标记后建立了检测鸡蛋黄IgY的间接ELISA方法.用乙型肝炎疫苗免疫25周龄蛋鸡,血清及蛋黄中第8d出现特异性抗体,在第60d效价达1×10~(-5).利用鸡抗HBs抗体,建立了检测血清HBsAg的夹心ELISA方法.检测HBsAg的最低浓度达0.5ng/ml.且特异性较目前商业化试剂盒高  相似文献   
60.
腰椎间盘突出症评分分型的建立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分型标准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方法:1993年1月至2003年1月,10年间共收治腰椎间盘突出症1127例,手术治疗674例,保守治疗453例.所有病例资料完整,包括有现病史、既往史、查体,CT、MRI、椎管造影。每个病例至少具有椎管造影、CT、MRI中的一项。从疼痛、神经症状、CT表现、MRI表现、椎管造影五个方面进行系统总结,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影像表现相结合进行评分分型从而建立评分分型—6分V型标准。2004年1月至3月在门诊应用该分型对159例门诊病人进行分型,并跟踪随访。结果:对159例病人进行分型,其中Ⅰ型15例,Ⅱ型36例,Ⅲ型54例,Ⅳ型33例,Ⅴ型21例,按百分比计算Ⅰ型9%,Ⅱ型23%,Ⅲ型34%,Ⅳ型21%,Ⅴ型1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评分分型标准(以下简称评分分型)将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影像表现相结合进行评分分型,反映了病人病情的严重程度,具有操作简单、实用性强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