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3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分析膀胱阴道瘘的病因、手术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总结手术时机、手术关键、围手术期处理要点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3年1月至2019年3月收治的115例膀胱阴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致瘘原因、手术方式、手术时机及疗效、围手术期处理等。115例患者中,经腹开放手术63例,经腹腹腔镜手术18例,经阴道手术34例。12例早期(漏尿病程<3个月,发现即手术)手术,103例延期(漏尿病程≥3个月)手术。13例利用周围组织进行修补,包括带蒂大网膜及大小阴唇之间的组织覆盖瘘口、膀胱组织瓣替代等。随访3月、6月,包括是否漏尿及生活质量改变情况。结果 107例(107/115,93.0%)继发于手术损伤;经腹开放手术、经腹腹腔镜手术和经阴道手术修补成功率分别为90.5%(57/63)、94.4%(17/18)和85.3%(29/3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5)。早期和延期手术修补成功率分别为83.3%(10/12)和90.3%(93/10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5)。利用周围组织进行修补者均一次手术成功。修补成功者随访期间无漏尿,生活质... 更多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甲磺酸多沙唑嗪应用于合并排尿期症状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患者的临床治疗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至12月因下尿路症状(LUTS)于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泌尿外科门诊就诊,诊断为OAB同时合并排尿期症状的68例女性患者,其中36例予甲磺酸多沙唑嗪联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为治疗组;32例予琥珀酸索利那新片治疗,为对照组,2组均治疗12周后,使用美国泌尿学会症状评分(AUAss)、膀胱过度活动症症状评分(OABSS)、生活质量(QOL)评分比较治疗前后的症状,评估疗效。  结果   68例OAB患者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OABSS、AUAss、QOL评分较术前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实验组和对照组用药后AUAs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甲磺酸多沙唑嗪联合琥珀酸索立纳新应用于合并排尿期症状的女性OAB患者,可改善LUTS,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3.
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手术并发症的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675例行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患者中44例有并发症者的病因和处理方法,其中出血而需进一步处理者17例,穿刺通道丢失11例,十二指肠损伤1例,肾盂穿孔伤4例,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感染8例,脑血管意外1例。结果出血者分别用局部压迫、选择性肾动脉栓塞等处理治愈;穿刺通道丢失者再建通道;十二指肠损伤1例,及时局部引流,肠外营养治愈;肾盂穿孔伤4例,依穿孔大小、位置和结石大小选择不同手术时机再次手术;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2例,分别行腔内和开放手术治愈;感染8例,局部引流,选择敏感抗生素控制感染后再次手术;脑血管意外1例。44例出现并发者42例治愈,再次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效果满意。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取石术疗效好,并发症少,只要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并发症,仍可治愈结石。  相似文献   
34.
目的 通过研究明确女性尿道的神经来源、分布及对临床的指导意义.方法 对20具成人女性尸体进行尿道神经的大体解剖及神经染色观察,找出下腹下丛(盆丛),追踪其分支,主要是尿道支.解剖出阴部神经,追踪其分支,主要是尿道支.同时对10具女性尸体尿道进行HE染色、神经组织染色,观察神经的分布及与肌肉的关系.结果女性盆丛位的分支有直肠丛、阴道丛、膀胱尿道丛,阴道丛分支到膀胱颈、尿道,在阴道、膀胱颈两侧走行,约在尿道的5、7点进入尿道;膀胱尿道丛量较少,紧帖盆侧壁几乎与尿道上缘平行走向尿道,约在10~11、1~2点处进入尿道.阴部神经的分支有肛门支、阴蒂背神经和阴部神经,尿道支主要由后者发出,少数还同时由阴蒂背神经发出,走行在球海绵体肌外缘,向前、上行,在耻骨联合下缘正埘处的11、2点位置进入尿道.另有7根阴部神经发出盆内支与盆丛分支一起支配尿道.病理染色表明神经分布于全尿道.结论 女性尿道受盆丛分支和阴部神经尿道支的双重支配,这对临床有直接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大鼠肛提肌卫星细胞分离和纯化方法,观察肛提肌卫星细胞的体外增殖和成肌特性.方法:采用改进的胰蛋白酶和Ⅰ型胶原酶来消化分离大鼠的肛提肌卫星细胞,结合差速贴壁法进行纯化,从而获得高纯度的大鼠肛提肌卫星细胞.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和生长状况;CCK-8检测体外培养的肛提肌卫星细胞生长情况并绘制生长曲线;免疫荧光法...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无管化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术(PCNL)适应证的选择及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1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PCNL术中35例采用无管化PCNL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相关文献的报道,提出无管化PCNL的适应证选择,并对其安全性进行评估。结果 本组35例中,术后轻度发热(T<38℃)5例(14.3%),6例(17.1%)使用过一次非甾体解热镇痛药,9例(25.7%)肾周有少量积液或少量血凝块,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在严格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无管化PCNL是一种安全的方法,不会增加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37.
儿童膀胱胚胎性横纹肌肉瘤是一种极为少见的恶性肿瘤,我院近5年来收治3例,均发生于尿道内口附近,病理证实为膀胱恶性横纹肌肉瘤,其中2例进行了CT检查,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患儿男1例,女1例,年龄2岁1例,4岁1例。均有血尿,有1例发生尿潴留。查体:尿潴留1例下腹饱满,有压痛,经导尿后未触及腹部肿块;另1例体检无异常。2例CT检查都有膀胱壁局限性的增厚,膀胱前壁有软组织块影突入膀胱内,CT值约30~80Hu,增强扫描肿块可见不同程度的增强,膀胱内充盈造影剂后可见突向膀胱腔内的大小不一颗粒状充盈缺损…  相似文献   
38.
目的 通过成人女性尸体的盆腔及盆丛的组成、分布、支配范围等的解剖,明确盆丛及其分支与盆腔手术的关系,为手术提供依据.方法 对符合研究需要的20具成人女性尸体进行盆丛及其分支的大体解剖,在确保盆腔脏器不受损前提下,平第4腰椎横断躯体,小心保护主动脉分叉以下血管,横断乙状结肠,原位保留直肠,双下肢在上1/4处离断.然后行正中矢状面断开盆腔以便于解剖盆腔,从脊柱近端开始游离骶神经根(S1~S5),找出下腹下丛(盆丛),观察其组成、形态,追踪其分支,测量与盆腔脏器的距离,观察其毗邻关系.结果 盆丛位于梨状肌下缘内侧、直肠两侧,形状不规则,由腰交感干、腰内脏神经、S2-4骶神经前根发出的盆内脏神经组成;其分之成束,有直肠束、阴道束、尿道束,前者到直肠,阴道束支配阴道、子宫颈和尿道、膀胱颈,尿道束直接尿道.测量表明盆丛及其分支与盆腔脏器的关系密切.结论 盆丛及其分支与盆腔脏器的关系密切,其解剖为盆腔手术避免或减少盆丛及其分支的损伤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9.
目的 :探讨肾结核的临床及影像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38例肾结核的临床表现及所有病例的KUB与IVP、18例CT检查。结果 :约 80 %的患者其临床症状不典型 ,X线检查结果有特异性。结论 :X线影像是诊断肾结核的主要方法 ,与临床症状相结合可使大部分病例获确诊。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观察双石通淋胶囊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分组平行对照单盲观测的临床试验研究方法.将60例门诊确诊为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NIH-CPSI评分≥14分,EPS-WBC≥10个/高倍视野、培养有致病菌生长)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双石通淋胶囊)和对照组(前列康片),每组30例,连续用药6周.治疗前后分别观察NIH-CPSI、EPS.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制定的前列腺炎症状评分(CPSI)标准及前列腺液白细胞(EPS-WBC)数值判定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43.3%(P<0.05).治疗前NIH-CPSI总评分:治疗组为(24.40±5.04)分、对照组为(23.80±5.34)分;治疗后NIH-CPSI总评分:治疗组(9.93±8.04)分、对照组为(16.83±9.27)分;2组比较P<0.05.NIH-CPSI疼痛症状评分,治疗前治疗组为(13.86±1.52)分、对照组为(13.53±1.25);治疗后治疗组为(5.40±2.73)分、对照组为(9.83±3.45)分,2组比较P<0.05.结论 双石通淋胶囊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