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65篇
医药卫生   215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63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97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89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91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9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72篇
  1999年   63篇
  1998年   56篇
  1997年   79篇
  1996年   58篇
  1995年   57篇
  1994年   44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2篇
  1965年   4篇
  1959年   10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生脉注射液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生脉注射液对大鼠烧伤后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SD(Sprague-Dawley)大鼠72只,随机分成单纯烫伤组(B组,n=36)和烫伤并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组(S组,n=36),制成30%TBSA Ⅲ度烫伤模型,伤后B组按Parkland公式补液,S组在B组的基础上伤后即刻按4 ml/kg给予生脉注射液,并相应减少补液量,两组均于不同时相点,取左室心肌组织切片,做病理形态学观察,并采用DNA切口末端标记法(TUNEL)和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双指标联合检测细胞凋亡.结果 病理切片显示S组较B组心肌组织损伤有所减轻;两组心肌细胞TUNEL显示烫伤后6 h呈阳性,伤后12 h达高峰;caspase-3活性变化早于凋亡形态学变化,于伤后3、6 h达峰值;S组较B组在伤后6、12、24 h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P<0.01),左心室心肌组织caspase-3活性在伤后3、6、12 h也显著降低(P<0.05).结论 烧伤后早期心肌细胞凋亡参与了烧伤病理损伤过程.早期应用生脉注射液治疗可以有效地减少心肌细胞的凋亡,进而减轻心肌的损伤,起到保护心肌的作用.  相似文献   
72.
在等温积分反应器中研究了四川西南化工研究院研制的新型甲醇合成催化剂XNC-98的本征动力学。实验采用的催化剂为60~80目的细颗粒催化剂,实验压力为4~5MPa,反应温度为210~260℃,空速为8000~12000h^-1。采用了Langmuir—Hinshelwood本征动力学模型。用改进的高斯-牛顿法确定动力学模型参数。残差分析和统计检验结果表明,所得到的本征动力学模型与实验数据吻合良好,为采用细颗粒催化剂的三相淤浆床甲醇合成反应器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3.
肝癌干细胞(liver cancer stem cells,LCSC)在肝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LCSC 具有自我更新和肿瘤起始能力,并且处于静息期、慢生长阶段或低分化状态,与肝癌耐药、复发、转移等关系密切。为研究 LCSC 的生长特点,可以通过特异性标志物分选法鉴别分选 LCSC。早期研究表明,细胞表面抗原分子 CD133、细胞黏附分子免疫球蛋白(CD90、CD44、CD24)、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i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EpCAM)等均可作为 LCSC 的特异性标志物。近年发现肝癌中表达氨肽酶 N (aminopeptidase N,APN,CD13)的细胞具有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认为 CD13可作为 LCSC 的特异性标志物。本文将介绍 CD13的结构和主要功能、LCSC 的来源和鉴别、CD13+细胞在肝癌中的作用以及联合用药治疗肝癌等。  相似文献   
74.
采用固定床反应器,研究了复合载体镍基催化剂上的CO甲烷化反应。在温度为250~440℃,压力为0.1~2.5 MPa,原料气配比(nH2/nCO)为1.0~4.5的情况下,考察了操作条件对复合载体镍基催化剂甲烷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CO转化率、CH4的选择性均随着反应温度、反应压力的升高而增加;当反应温度达到340℃时,CO转化率最高;当nH2/nCO=3.0时,具有较高的CO转化率和CH4的选择性。通过正交法设计实验,测定了甲烷化反应动力学数据。以双曲型动力学方程建立了以各组分逸度表示的CH4和CO2反应动力学模型,并用最大继承法对参数进行估值,获得动力学参数。残差分析及统计检验表明动力学模型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75.
目的建立硝酸咪康唑、酮康唑、曲安奈德益康唑3种咪唑类抗真菌乳膏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方法采用含5%聚山梨酯80的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制备3种乳膏剂1:10供试液,并稀释至1:20和1:50,分别加入金黄色葡萄球菌、铜绿假单胞菌、枯草芽孢杆菌、白色念珠菌、黑曲霉接种无菌平皿中,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5考察平皿法及稀释-平皿法计数方法适用性;分别取3种乳膏剂加入无菌pH 7.0无菌氯化钠蛋白胨缓冲液和十四烷酸异丙酯两相系统中萃取,取萃取后的下层水相的上清液薄膜过滤处理后,分别加入5种试验菌,进行萃取-薄膜过滤法计数法适用性试验;分别取未经萃取-薄膜过滤处理和经过萃取-薄膜过滤的1:10供试液,接种至不同体积的胰酪大豆胨液体培养基中,按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1106进行控制菌检查适用性试验。结果通过平皿法或稀释处理,3种乳膏剂的3种细菌类试验菌回收率即符合要求;3种乳膏剂对白色念珠菌、黑曲霉均有较强的抑菌作用,无论是平皿法还是稀释处理后的平皿法,2种试验菌回收率均远小于0.5,不符合方法适用性要求。萃取-薄膜过滤法可有效去除3种咪唑类抗真菌乳膏剂对各试验菌的抑菌作用,3种乳膏剂的试验菌回收率均在0.5~2.0,符合计数方法适用性要求。经过萃取-薄膜过滤处理的供试液控制菌检出优于未经处理的供试液。结论采用萃取-薄膜过滤法可解决样品抑菌性的去除和滤膜堵塞的问题,适用于3种咪唑类抗真菌类乳膏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  相似文献   
76.
基于计算机的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多,定期或不定期进行体检已成为人们预防疾病的一种防御性措施。本文对现代化医院的计算机体检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建设现代化的体检系统的技术要求,详细阐述了现代化医院体检信息管理系统需具备的功能,为将来医院体检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建设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77.
目的 评价医务人员及患儿家属对含毒性药材骨科中成药的认知和实践情况。方法 采用问卷的方式,对含毒性药材骨科中成药的儿童安全用药问题进行调研及宣传教育,并对宣传教育前后的认知和实践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通过宣传教育,不同人群对含毒性药材骨科中成药用药安全的认知和实践水平得到明显改善。结论 应进一步关注和重视含毒性药材骨科中成药在儿童骨科疾病临床诊疗中的合理应用,提高关系儿童用药安全的医师、药师、患儿及其家属等各个群体的认知和实践水平。  相似文献   
78.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伴左心室肥厚(LVH)患者常规治疗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在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接受厄贝沙坦治疗的400例EH伴LVH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效果将其分为有效组(359例)、无效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治疗前间歇性左束支传导阻滞(LBBB)发生率及心率变异性(HRV)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EH伴LVH患者治疗效果不佳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后,有显效、有效、无效患者分别为269例、90例、41例,有效率为89.75%。两组患者性别及入院时极低频、低频(LF)/高频(HF)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程、入院时血压、入院时LVH、入院时间歇性LBBB发生率,以及入院时正常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之差的均方根(RMSSD)、相邻RR间期差值> 50 ms的RR间期所占百分数、HF、LF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高血压病程≥10年、入院时舒张压较高、收缩压较高、...  相似文献   
79.
于莉  房孔珍 《中原医刊》2004,31(13):63-63
由于早产儿的发育不完善,其生命力低下,是新生儿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本组就如何进行早产儿的喂养及护理进而减少早产儿的死亡率浅析如下:  相似文献   
80.
目的 :了解昆明城区及大理农村 7月~ 7岁儿童目前的铁缺乏水平 ,进一步展开对儿童铁缺乏症的防治 ,降低儿童营养性缺铁性贫血的患病率 .方法 :采用抽样调查的方法对两地 7月~ 7岁儿童共 96 9名进行血清铁蛋白 (SF)、锌原卟啉 (ZPP)、血红蛋白 (Hb)实验室检查 .结果 :7月~ 7岁儿童的总铁缺乏检出率为 2 5 1% ,铁减少检出率为 19 0 % ,贫血患病率为 6 1% ;男女童患病率在 1岁以前差别较大 ,1岁以后差别不明显 ;各年龄组患病率以 7月~ 1岁组最高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童患病率相对较高 ;铁缺乏的儿童营养不良的患病率高于正常儿童 .结论 :儿童缺铁性贫血仍要引起重视 .在防治中要抓重点人群 ,除改变膳食结构和饮食习惯 ,对目标人群要适当补充铁剂预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