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5篇
医药卫生   22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胶原酶溶盘术后早期神经根病损临床与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斌  戴闽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6,14(11):852-856,i0001
[目的]探讨胶原酶溶盘术后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原因,寻找胶原酶溶盘术后出现早期神经根病损预防与处理方法。[方法]临床回顾分析本院2000年1月-2004年12月开展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溶盘术1280例,其中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病例12例(发生率0.94%)。实验将18只日本大耳兔随机分为A、B、C组,A组为后纵韧带完整+盘内注射组,B组为后纵韧带破损+盘内注射组,c组为盘外(硬膜外腔)注射组,大体及光镜下观察不同时间椎间盘及神经根改变。[结果]临床资料表明腰椎间盘突出症胶原酶盘内+盘外溶盘组胶原酶使用剂量大,出现早期神经根损伤病例明显多于其他组(P〈0.05);12例早期出现神经根病损病例中,10例约在溶盘术后7d内出现;8例术中均未见明显神经根压迫;随访4—30个月,症状有不同程度好转,但无1例痊愈,且3d内手术治疗病例优良率明显高于8d后手术治疗病例。动物实验显示胶原酶对髓核有明显溶解作用,B组(后纵韧带破损组)神经根出现明显损害,C组(盘外注射组)椎间盘内未见明显溶解,亦未见神经根损害。[结论](1)胶原酶溶盘中间产物和残余髓核溢人椎管可导致神经根损害症状,大剂量的盘内外联合溶盘可加剧神经根损害的发生率,对后纵韧带、纤维环破裂、髓核突人椎管的腰椎间盘突出症行胶原酶溶盘术应慎用;(2)胶原酶溶盘术后神经根损害预后差,预后与手术早晚明显有关;(3)胶原酶溶盘术后严格卧床,正确翻身,有助于降低神经根损害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对5·12地震灾民避难暂居点发病病种和治疗进行分析研究。方法:对避难暂居点发病病例进行构成比分析。得出发病前5位的病种,给予初步治疗后随访其治疗效果。结果:发病前5位病种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急性胃肠炎,高血压,虫咬性皮炎,急性支气管炎。发病人群以老年人及儿童为主。未发生传染性疾病。结论:避难暂居点发病以呼吸,消化系统疾病为主。避难暂居点医疗队应开展疾病预防宣传工作并针对性配置相关医师和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03.
曾日祥  戴闽 《江西医药》2004,39(4):269-270
我们自1996年起,在5例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治疗中,配合使用自行设计的髋关节体外支撑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4.
许真  雷刚刚  戴闽 《江西医药》2003,38(2):110-111
自1998年以来,我们采用AF内固定系统治疗单节段胸腰部脊柱骨折脱位25例,取得满意效果,现介绍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19例,女6例。年龄22~61岁,平均32岁。致伤原因为高处坠落伤12例,重物压砸伤4例,车祸撞击伤9例。损伤部位  相似文献   
105.
人工关节术后常见并发症及防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姚浩群  邹芳  戴闽 《中医正骨》2004,16(1):56-58
人工关节是骨科近年来发展较快的领域,广泛应用于对肿瘤及其他疾病造成的关节损坏进行修复、重建,解除疼痛和功能障碍,并取得了重大进展,近10年来有统计显示,成功率超过了90%[1].但随着手术的进一步开展,中远期病例数的增加,其并发症也日益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就其常见并发症浅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6.
107.
BACKGROUND: Inhibition of osteolysis is an important manner to reduce prosthesis loosening, but the mechanism of osteolysis is still unclear.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correlation of inflammatory reaction-JAK/STAT signal transduction pathway and titanium metal ion-mediated osteolysis.  METHODS: A total of 50 Kunming mice were divided into five groups. In the sham group, the cranium was injected with physiological saline. In other four groups, the cranium was injected with titanium metal wear particle suspension to establish models of calvarial osteolysis. On day 2 after model establishment, mice in three groups were separately intraperitoneally injected with low-, moderate- and high-dose (1, 10, 100 μmol/L) JAK inhibitor   AG490 10 mL/kg, once a day. 28 days later, osteolysis area, number of osteoclasts,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and interleukin-10 levels, JAK1/2/3 and STAT1/3 protein expression, and Caspase3/9 protein expression were detected in each group. RESULTS AND CONCLUSION: (1) Compared with the sham surgery group, osteolysis area of mice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the model group (P < 0.01), and the number of osteoclast was significantly more, and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P < 0.01).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and apoptotic protein expression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all P < 0.01). (2) Compared with the model group, osteolysis area was smaller, the number of osteoclasts was less, inflammatory factor levels were significantly less, JAK/STAT signaling pathway protein and apoptotic protein ex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less in the moderate- and high-dose AG490 groups (all P < 0.01). (3) These findings suggested that JAK inhibitor AG490 alleviates titanium metal ion-mediated osteolysis by inhibiting inflammatory reactions and JAK/STAT signaling transduction pathway.   相似文献   
108.
背景:研究脊柱退变的过程时发现椎间盘与小关节相互关联同时也相互影响,并将影响脊柱的正常功能及稳定,从而引起腰痛,而关于椎间盘和小关节的退变顺序一直存在争议。 目的:分析腰痛患者中腰椎小关节退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关系。 方法:回顾性分析186例腰痛患者的腰椎MRI,对每例患者的L2-S1四个运动节段的小关节及椎间盘的退变进行评估。按年龄将入选人群分为3组(< 40岁,40-60岁,>60岁)。 结果与结论:腰椎小关节及椎间盘退变比率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二者退变均在L4-5、L5-S1节段退变最明显。在小关节与椎间盘的退变比率比较中,在各年龄段的各节段中椎间盘退变比率均大于小关节退变比率,除了年龄< 40岁及40-60岁的抽样人群中L2-3小关节退变多于椎间盘退变,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腰椎小关节退变与椎间盘退变之间的相关性呈弱相关(χ2=100.9,P < 0.001,gamma=0.22 )。结果提示椎间盘退变与小关节退变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二种退变间呈弱相关,而二者在腰椎退变中的退变顺序仍不明确,需进一步研究。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09.
陶瓷人工髋关节磨损与松动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工髋关节的磨损与松动是影响髋假体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陶瓷人工髋关节的磨损率低,磨损产生的磨损颗粒的生物活性较低。陶瓷材料对磨损颗粒的粘附能力较弱,但边缘承重、剥脱磨损等可造成陶瓷晶体的断裂、脱落,由此产生的空隙可积聚大量磨损颗粒,出现三体磨损,加速髋臼的磨损。轻微分离、边缘承重和撞击是造成陶瓷人工髋关节髋臼松动率高于假体柄的重要原因。临床松动原因以机械因素为主。陶瓷假体碎裂并不多见。  相似文献   
110.
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对髋部骨折后髋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有研究表明22%~75%的髋部骨折患者术后6个月无法恢复到受伤以前的功能,所以非常需要正确的康复治疗来恢复患者的髋部功能.目前,关于其手术操作方面已有较多的报道,但涉及此类患者在围术期间的康复指导及功能训练尚缺少系 统、完整的研究.目的:观察髋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后通过<骨折患者早期运动康复安全性评定量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对髋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患者90例,根据内固定后有无个性化康复治疗分为2组,康复组46例术后根据骨科运动康复安全评定表制定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进行功能锻炼,对照组44例术后常规功能锻炼治疗.内固定后3,6个月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身体性能测试、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评分.结果与结论:两组患者术前一股情况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具有可比性.内固定后6个月随访,康复组患者身体性能测试与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身体性能测试总分从内固定前到内固定后6个月康复组增幅明显高于对照组,身体功能状态调查表总分从内固定前到内固定后6个月亦有较高增幅.提示切开复位内固定方法治疗老年髋部骨折能获得可靠的固定,系统的康复训练是保证疗效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患者内固定后髋关节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