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26篇
医药卫生   36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观察焦虑情绪对肾功能衰竭患者肾移植前后病情转归的影响,并探讨其治疗对策。方法:患者为36岁男性,2005-11入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肾内科,入院诊断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功能不全,失代偿期,患者知情同意。因严重焦虑引起肾功能迅速恶化,在1个多月内从代偿期迅速进展到尿毒症期,并经肾活检证实病情不可逆转,接受血液透析治疗,并行肾移植。观察其接受血液透析前后和肾移植前后的焦虑状态评分及肾功能。汉密顿焦虑量表包括14个项目,总评分超过29分,可能为严重焦虑;小于6分,患者没有焦虑症状。结果:①焦虑状态的评估结果:血液透析前患者的焦虑状态评分为31分,属于严重焦虑。血液透析后和肾移植前后多次评分,患者焦虑状态均完全解除。②随访结果:肾移植术后1个月,患者重新工作,随访至今,复查各项指标基本正常。结论:严重焦虑可使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肾功能在短期内迅速恶化,对病情的发展和转归有明显影响。在治疗过程中除了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外,还应重视心理干预治疗。  相似文献   
22.
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骨原发性非霍奇金淋巴瘤(PNHLB)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 收集13例PNHLB,对其临床症状、体征、X射线、病理组织形态学、免疫表型等进行分析。结果 13例PNHLB临床主要表现为病变处局部疼痛和压痛。X射线片示溶骨性破坏。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弥漫型大B细胞淋巴瘤。平均随访2年,患者在半年内均无骨外淋巴瘤征象。结论 临床表现和影像学虽能提示PNHLB的可能,但最后确诊和组织学分类需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证实。  相似文献   
23.
刘翔  宋林红  徐钢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6,13(2):151-151,i0011
患者男性,69岁。咳嗽1个月就诊。胸部CT示右肺中叶肿块,考虑为中央型肺癌伴肺不张及阻塞性炎症。术中见右肺中叶包块,包块占据整个中叶并侵及右中叶肺动脉和支气管。右侧脊柱旁壁层胸膜有2 cm×2 cm×2 cm大小包块,表面光滑,与右肺无粘连。行右肺中叶切除术及胸壁包块切除。病理检查巨检:一叶肺叶切除标本,切面近支气管切缘1 cm处有一类圆球形肿块,大小8·5 cm×7 cm×7 cm,肿块切面灰白色、实性、质脆,中央有坏死、出血,累及脏层胸膜,支气管旁肿大淋巴结1枚。送检右胸壁结节为不规则组织一个,大小2 cm×1·6 cm×1·5 cm,一面较光滑,一面…  相似文献   
24.
本文就EB病毒的一般特性及EB病毒与恶性淋巴瘤的关系,特别是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PTL)和何杰金氏病(H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简要综述。综述提示,EB病毒除了与B细胞性淋巴瘤有关外,与外周T细胞性淋巴瘤和何杰金氏病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各病理类型的胆囊息肉样声像图特征及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77例经手术切除的胆囊息肉样病变的声像图表现,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胆固醇性息肉246倒,胆囊腺瘤17例,胆囊腺瘤恶变12例,胆囊腺肌症2例。其中腺瘤的声像图特征多为单发,直径多在8mm以上,大多有蒂,部分瘤体内探及点状血流信号。结论 声像图上息肉的数目、大小、形态、蒂宽窄及血流情况,结合并发症及不同年龄,可初步判断其性质,指导临床正确诊疗。  相似文献   
26.
罗秀波  赵阳  徐钢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7):182-183
目的 探讨乳腺癌的病理学特点情况.方法 分析我院乳腺癌患者50 例临床资料,参照2002 年国际抗癌联盟乳腺癌临床诊断标准进行分类:乳腺导管内癌0 期33 例,微浸润癌Ⅰ期17 例.结果 乳腺导管内癌粉刺型比例和并发坏死率均高于微浸润癌,乳腺导管内癌ER、PR 均高于微浸润癌;而P53 和Ki67 低于微浸润癌,P < 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对50 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和病理学特点分析,为乳腺癌患者诊断、治疗提供可靠理论依据和判定预后均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醛固酮(ALD)对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否参与其信号通路。方法: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ALD共同培养0、12、24、36、48h,RT-PCR方法评价CTGF mRNA的表达;用ELISA方法检测TGF-β1蛋白的表达;并用TGF-β1/Smads信号通路的特异性丝、苏氨酸激酶抑制剂Staurosporine(STA)加以对比。结果:ALD刺激后肾小球系膜细胞CTGF mRNA表达水平增加,且呈剂量依赖性,TGF-β1蛋白表达也明显增加;用STA预处理1h后再用ALD刺激24h,则CTGF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LD通过TGF-β1/Smads途径上调肾小球系膜细胞表达CTGF。  相似文献   
28.
目的 研究曲尼司特(tranilast,Tran)对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Cs)表达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机制.方法 将培养的HKCs,按随机化分为:①对照组,②TGF-β1(5 ng/m1)干预组,③TGF-β1(5 ng/ml)+Tran(100μmol/L)干预组.免疫荧光检测爬片细胞的磷酸化Smad2(PSmad2)蛋白的表达,用RT-PCR方法评价CTGF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方法评价CTGF和胶原Ⅵα蛋白的表达.结果 TGF-β1刺激30 min时,HKCs的细胞核PSmad2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TGF-β1+Tran干预组PSmad2蛋白的表达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细胞核未见明显PSmad2蛋白的表达.在48 h时,TGF-β1干预组HKCs的CT-GF mRNA、CTGF和胶原Ⅵα蛋白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而TGF-β1+Tran干预组则明显下降(均P<0.05).结论 曲尼司特可能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物,其机制是通过抑制TGF-β1诱导的CTGF的表达及其下游的Smad2信号通路的激活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9.
湖北省0~6岁儿童维生素A营养状况调查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了解湖北省 0~ 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营养状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家庭儿童饮食问卷和血清维生素A值评价 6 2 4例儿童的血清维生素A状况。 【结果】 湖北省 0~ 6岁儿童血清维生素A平均水平为 ( 32 .46± 8.33) μg/dl。低于 2 0 μg/dl者占 4.6 5 %,低于 30 μg/dl者占 35 .2 5 %。血清维生素A水平城乡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儿童维生素A缺乏与父母文化程度高低、家庭经济收入状况和儿童膳食中维生素A供给不足有关。性别和年龄对血清维生素A水平无明显影响。 【结论】 维生素A缺乏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可以预防的疾病。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病是今后防治重点。对家长进行科学平衡膳食的健康教育 ,改善儿童膳食行为 ,能有效地降低儿童维生素A缺乏病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30.
徐钢  庞健  胡豇  杨红 《医学科技》2003,(2):81-84
目的:探讨骨上皮样血管瘤(EH)、骨上皮样血管内皮瘤(EHE)和骨上皮样血管肉瘤(EA)等三种原友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肿瘤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组化表达、诊断、鉴别诊断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对2例骨EH、3例骨EHE和1例骨EA进行临床资料分析、光镜观察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并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患者男3例,女3例,发病年龄22~57岁,平均39.8岁。5例病变部位为下肢骨,1例为上肢骨.最常见的临床症状是局部疼痛,其次是局部肿块。X线片大多表现为溶骨性骨破坏,1例EH和1例EA伴有病理性骨折。组织形态学均是以内衬上皮样细胞的血管增生为特征,但三种肿瘤又有其各自的组织形态学特点。6例肿瘤均表达Vimentin,FVⅢRAg和CD34。部分病例表达CK,1例EHE和EA表达P53蛋白。6例中4例有随访结果,2例EH未见肿瘤复发,1例EHE和1例EA分别在术后2年和1年复发;2例失访。结论:原发于骨的上皮样血管肿瘤较少见,其组织形态学和生物学行为构成一个谱带,骨EH为良性、骨EHE为中间型或低度恶性、EA为恶性。三者除相互之间的病理组织形态学要鉴别外,还要与转移性癌以及慢性骨髓炎等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