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旴江医家谢映庐崇尚张仲景经方,其谨守辨证论治精神,又善于灵活应用。理中丸出于仲景,其药虽简,但用之得法,疗效显著。本文通过《谢映庐医案》记载的案例,分析了谢氏应用理中丸的方证所在,包括中焦虚寒和寒邪直中太阴两个方面。尤为注意的是当临证所见有阴火之假热,当仿仲景白通汤加人尿猪胆汁之法,采用理中丸拌青黛或石膏服用,体现了谢氏临证活法之妙。  相似文献   
52.
龚居中是明代著名医家,曾供职太医院,精研医学,对内、外、儿等科都有所长,对养生和疾病防治良有心得.临床之余,笔耕不辍,平生著作颇丰.其著作计有《红炉点雪》、《妇科百效全书》、《新刻幼科百效全书》等10种,其中以《红炉点雪》痰火病证治最具特色和影响.本文对龚居中有关著作内容、学术特色作了介绍,并对其版本、馆藏情况作了考证.  相似文献   
53.
江西东部抚河(又称旴江)流域,是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之地。“唐宋八大家”江西占三家,其中王安石、曾巩两人出自抚州地域。此地还出过晏殊、晏几道、汤显祖等杰出人物。江西古代十大名医,有七家出自抚河。从宋至民国,有传略可考的医家多达250余人,医学著作达100余种,形成“旴江医学”。然而,在抚河流域,历史上最负盛名的文化人杰应为北宋文人兼宰相王安石。  相似文献   
54.
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clopathy,简称CSM)由颈椎间盘退变和相关病理变化引起的一种脊髓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脊髓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约占颈椎病的5%~10%,且致瘫率高.本研究为提高手法治疗自限型和平稳型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提供了客观依据.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5.
目的:利用古今医案云平台挖掘何晓晖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用药规律。方法:收集何晓晖教授2019年9月至2021年12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门诊病历,筛选、整理后建立数据库。将整理好的医案数据导入平台中,利用该软件的数据分析模块,挖掘何教授的用药规律。结果:121例患者,共计641诊次,涉及中药124味。辨证分型以胃络瘀阻证、气阴亏虚证、脾胃湿热证为主;高频药物为蒲公英、黄连、鸡内金等;药性以寒(微寒和寒)、温(温和微温)、平为主,药味多为甘、苦,归经以脾、胃、肝、肺经为主;根据中药关联规则得出34对常用药对;系统聚类分析得到六组药物。结论:何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标本兼顾,以脾胃为中心,兼顾他脏,在健脾益气、养阴和胃的基础上,加用清热解毒化湿、活血祛瘀之品,以达脏腑安和、气血调畅之功,有效保护和修复胃黏膜,使萎缩逆转。  相似文献   
56.
翻胃是当今脾胃病中多见且复杂的病证。旴江医家龚廷贤在其著作里阐述翻胃的论治简单独到,认为翻胃的病因多样,但主要为七情太过,病机为脾胃渐衰导致饮食不行,病位主要是在脾胃,病性关乎气血寒热虚实。治疗以脉诊为先,依脉明其病因、病性,或从病因入手,或以病性而立法,区分年龄老少及病程长短而进行随证选方,灵活加减;禁忌香燥之药的运用。此外,服法善用酒与姜,兼配合灸法及针法治疗也是其治疗特色。  相似文献   
57.
明代江西名医龚廷贤学识俱丰,著作等身.其晚年力作《寿世保元》体现了龚廷贤的临床学术特色和经验,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在整理发掘古代名医经验时,现代学者对其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就此进行概述.  相似文献   
58.
对元代著名医学家危亦林及其著作《世医得效方》的现代研究情况进行概括评析.根据中国知网、维普、中医药在线及万方等医药期刊数据库,以“危亦林”、“《世医得效方》”主题词入口,共检出自1983年到2011年相关文献共30篇,按照现代对危亦林及《世医得效方》学术思想的评价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综合.发现危亦林在世界上首创悬吊复位法,发明架复位法,创新了麻醉方药;在骨伤科用药上具有特色,骨折康复和伤科预后卓有贡献,在针灸、刮痧疗法、眼科及杂病治疗方面颇有特色;方剂学方面取得成就,参附汤、天王补心丹、玉屏风散、归脾汤、二妙散等活跃在现代临床;《世医得效方》早年就传至日本、朝鲜并对其骨伤学形成了影响,脊椎骨折复位及固定术技术等使中医正骨在中世纪流传至西方.元代危亦林的《世医得效方》突出成就主要是骨伤科方面的贡献,其中还有的是当时国际领先的成就,在中外形成了重大影响.现代学者对此作出探讨,对发掘医学遗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9.
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食管功能性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日常生活,现代医学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故而无有效的根治措施。中医对此病的论治有明确疗效,通过中医治疗可有效防止此病的复发。文章介绍何晓晖教授以中医“衡”法为切入点,通过顺应食管特性,以疏肝、和胃、降浊、护阴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常用经方四逆散为基本方,自拟降逆调胃汤,且随证加减,使处方药物鲜明且针对性强,临床效果显著,可为临证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0.
旴江医学,源远流长,经历千年而不衰。其缘由乃为得益于旴江流域文化昌盛和教育发达。旴江流域素有“文化之邦”、“才子之乡”之美誉,千百年来这里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教育事业发达,书院云集,文人辈出,名医辈出。医学传承成为了旴江医学形成与发展及其医学人物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诸如席弘、李梴、龚信、龚廷贤、谢映庐、喻嘉言等医学家都在医学教育方面有着杰出成就,并且本身就是德才兼备的儒医型人才。本文从书院文化、人文修养、医德培育、习医途径、传授技巧、精编教材、学术交流、病人教育等方面,探讨旴江医家的医学教育思想,以期为现代医学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