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31.
正何晓晖教授系江西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首批中医药继承博士后合作导师,全国第三、四、五批名老中医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40余年,学验俱丰,擅长脾胃病的诊治,对便秘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慢性便秘属于中医学"大便难""脾约""后不利""阴结""便秘"的范畴。中医认为便秘的基本病机是大肠传导功能失常。病位在大肠,与脾、胃、肺、肝、肾、心等脏腑关系密切。现代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和精神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慢性便秘患病率逐  相似文献   
32.
浮针疗法治疗痛证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浮针疗法是第一军医大学中医系符仲华经数年研究探索,首创的一种对疼痛能立即奏效的新疗法,是应用浮针针具在病痛周围的皮下进针的针刺治疗方法.因其针刺有别于传统针刺方法,不深入肌肉层,只在皮下,象浮在肌肉上一样,故取名为"浮针".它是在传统的针刺理论、阿是穴理论和腕踝针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1].主要适应证为疼痛性疾病,大部分痛证可达立竿见影的神奇疗效.现将近年来有关浮针疗法临床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3.
《医案偶存》是清代江西南丰医家李铎从医多年的医案精选,全书十二卷,共整理病案240余例,其中脾胃方面疾病有56例。而在其他疾病诊治中李氏特别重视脾胃功能,在病案中均予记录脾胃方面症状,在用药上亦注重脾胃功能方面的调理。本文从议病用药、首重脾胃,肾之为病、重视后天,肺之为病、谨记脾胃,见肝之病、知肝传脾,神志疾病、不忘脾胃等方面论述李氏脾胃学术进行探析。并对书中记录的李氏从医经验及纠正失治误治的临床心得给予分析,以供借鉴和传承。  相似文献   
34.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江西抚州临川(东乡)人,世称王荆公、临川先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历史上王安石的“熙宁变法”饮誉中外,王安石甚至被列宁称为“中国十一世纪改革家”(《列宁全集》第十卷)。他两次任命为宋神宗宰相,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文学家、诗人。是历史上官职和文学史地位最高的江西籍文人。王安石的出名在于他的政绩和诗文成就。  相似文献   
35.
旴江医学是我国重要地方医学流派。明代旴江名医龚居中笔耕不辍,平生著作颇丰,尤以《红炉点雪》对后世影响较大。其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痰火即劳瘵证治以及养生抗衰老方面,对针灸及临床各科均有心得。建国以后,国内学者发掘整理古代医学遗产中,对龚居中学术思想进行了初步探讨,但也存在某些不足。本文系国内对此进行慨述。  相似文献   
36.
中医地方学术流派的形成和发展,为促进中医学术的繁荣昌盛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人杰地灵的江西东部临川一带,自宋明以来一群知名医家形成的旴江医学为我国乃至世界医学做出了突出贡献。加强对旴江医家、医著及医药文献的系统整理研究,确立旴江医学的成就、学术地位及其影响,是江西乃至全国学者刻不容缓的大事。必须努力实现旴江医家学术思想指导现代临床、科研、保健等多方面,从而使旴江医学这一灿烂的医学明珠发出应有的光辉。  相似文献   
37.
南宋著名针灸学家席弘在中国针灸史上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地位。自席弘迁居江西临川后,其后代以针灸薪火相传,据记载传有十二代。当传至第十代孙时,于传子之外又传徒,由家传变为师传,如卓有成就的陈宏纲、刘瑾等,形成了席弘学派。针灸歌赋《席弘赋》是席弘学术思想的代表作,系由席弘门徒根据席弘学术思想补辑或编写而成。该赋在针法应用和针灸配穴方面具有特色,赋中的针灸学术思想与治疗方法至今仍被针灸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38.
传承与创新是推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动力,也是旴江医学最突出、最鲜明的学术特征。在宏富的旴江医籍的字里行间,既全面继承了四大经典和前人的宝贵医学遗产,又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创造性地提出了许多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其名说纷呈,名术璀璨,名方辉映,为中医药学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伟大贡献。本文从中医理论、临床学科、治疗技术、中药方剂、中药炮制、医德医风等六个方面探讨了旴江医学传承创新的学术贡献。  相似文献   
39.
实施综合管理确保传染病防制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传染病仍然是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 ,而控制传染病最主要的手段是预防。 92年以来 ,沈阳市加强了对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组织领导 ,加大了经济投入 ,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综合性防制措施 ,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项传染病控制指标均达到了国家及省、市传染病控制规划的要求 ,发病率低于全国、全省的平均水平。计划免疫“四苗 (麻疹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卡介苗、百白破三联菌苗 )”接种率达 95 %以上 ,连续 10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引起的麻痹型病例 ,现将采取的主要防制措施归纳如下 :1 加强组织领导 ,保障措施到位 …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白介素-10(IL-10)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肺结核易感性的相关性,为肺结核的早期预警提供新的候选分子标志物。方法检测147例肺结核患者(病例组)及206例健康个体(对照组)中IL-10基因-819(CT)、-1 082(AG)多态位点基因型,进行关联分析。结果样本均衡性检验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个体之间在性别(P=0.575)、年龄(P=0.840)分布无统计学差异;基因分型检出率为99.7%;哈德温伯格平衡检测显示对照组个体符合遗传学规律(P值分别为0.137与0.311);-819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在病例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901);-1 082多态位点AA、AG、GG基因型在病例组中的分布频率分别为48.6%、43.2%和8.2%,而在对照组中分别为60.5%、36.1%和3.4%,二者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32),G为风险等位基因(OR=1.55,95%CI 1.10~2.19)。结论 IL-10基因-1 802(AG)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我国西部汉族人群肺结核易感性显著相关,可作为该地区肺结核早期预警筛查的候选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