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19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探讨游离组织瓣在口腔颌面部创伤性组织缺损重建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医院口腔颌面外科1999至2007年应用游离组织瓣重建创伤性组织缺损病例20例,分析受伤原因、缺损情况、游离组织瓣类型、手术并发症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20例合并大型口腔颌面部软硬组织缺损患者中,单纯软组织缺损8例,软硬组织复合缺损12例;15例为Ⅱ期手术,5例为同期手术或与骨折复位固定术同期完成.20块游离组织瓣应用于缺损修复,其中腓骨瓣11例、髂骨瓣1例、前臂皮瓣7例、肩胛皮瓣1例,全部皮瓣均移植成功,未出现皮瓣坏死.结论 游离组织瓣移植安全可靠,可以修复口腔颌面部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腓骨瓣和前臂皮瓣是最常用的游离组织瓣.早期应用游离组织瓣修复创伤性软硬组织缺损可有效避免局部瘢痕和组织变形移位,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2.
面神经离断损伤神经电图诊断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电图(electroneurography,ENoG)对而神经离断损伤患者的诊断灵敏度.方法:收集有术前ENoG检杳记录且经非急诊手术探查证实有神经离断损伤的患者24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6例,年龄3~55岁,中位年龄28岁,损伤距ENoG检查时间从伤后1 d到56 d不等,平均为23.6 d.分别对患侧和健侧进行ENoG测试,计算患侧波幅损失的百分数.手术中观察到面神经离断作为诊断标准,ENoG波幅损失90%作为临界值.分析计算术前ENoG检查的敏感度及假阴性率.结果:手术证实而神离断损伤的24例患者中,22例患侧波幅损失>90%,2例患侧波幅损失<90%;ENoG敏感度为91.7%,假阴性率为8.3%.结论:术前神经电图检查对面神经离断损伤的诊断有较高灵敏度,患侧波幅损失>90%的患者,应及早作神经探查吻合术.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聚丙烯补片(Prolene)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发生的作用。方法 1999年11月9日-2000年10月22日对26例患者行游离腹直肌皮瓣移植术时,采用聚丙烯补片作腹直肌前鞘修补,分析聚丙烯补片植入后的组织反应及创口愈合情况,以及切口疝发生的情况。结果 25例患者腹部创口均Ⅰ期愈合,1例术后腹部创口出现局部积液,经保守治疗好转,未出现排异和感染等并发症,术后随访1-12个月,全部患者聚丙烯补片愈合良好,无排出或取出,腹部不适,切口疝及腹壁膨隆。结论 聚丙烯补片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其植入体内后不会发生排异和增加创口感染的机会,用于腹直肌前鞘的修补安全可靠,能有效预防游离腹直肌皮瓣术后切口疝的发生,值得进一步观察和应用。  相似文献   
44.
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可行性。方法 对1999年7月27日至2000年8月2日期间完成的连续20例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的病例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上颌骨缺损的范围,所采用组织瓣的类型,受区血管,皮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攸蝗适应证和可行性,结果 20例患者中男性11例,女性9例,所采用的游离组织瓣包括腹直肌瓣(12例)、腓骨瓣(5例)、前臂皮瓣(3例)、全部游离组织瓣均获得成活,成功率为100%,受区和供区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30%,除了早期的3例供区并发症外,其余的并发症的不严重,吸烟,饮酒,放疗和年龄(高龄和儿童)等均非影响手术成功的重要因素。结论 应用游离组织瓣行上颌骨缺损修复安全可靠,成功率高,且有利于改善患者术后的功能和外形,但是目前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并根据不同缺损的具体特点选择合适的游离组织瓣。  相似文献   
45.
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术后腺体功能的变化及干预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 总结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术后腺体功能的变化规律,分析各种干预方法的效果。方法 接受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治疗并获得手术成功的重症角结膜干燥症患者40例,手术后通过施墨试验监测移植后腺体的分泌功能。对其中部分患者在其休眠期内分别给予热敷加按摩、红外线理疗、辣椒刺激和使用博利康尼等干预措施,对比应用上述措施之后腺体分泌功能的变化。结果 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成功后,腺体功能的变化分为4个阶段,即:术后短暂失功能期、术后暂时性泪溢期、术后腺体休眠期以及术后功能恢复稳定期。在腺体休眠期内,采用局部热敷并按摩腺体、红外线理疗、辣椒刺激等方法可促进腺体分泌,但是使用博利康尼后对腺体分泌没有显著影响。结论 血管化自体下颌下腺移植成功后,腺体功能的变化有其规律性,其中在第3阶段即腺体休眠期内,应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促进腺体分泌,以避免导管堵塞。  相似文献   
46.
目的:评价多模态影像融合技术联合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颅底-颞下区肿瘤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2月至2018年9月于北京大学口腔医院诊治的颅底-颞下区肿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共入选病例17例,术前所有患者进行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扫描。在导航软件中将平扫CT、增强CT及MRI影像融合后,三维重建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计算机辅助设计手术方案,并联合导航引导下穿刺活检或手术,术后定期随访,分析患者资料,评价应用效果。结果:17例病例均取得满意的多模态影像融合,在同一帧图像上精确显示通过不同图像描记的病变、颅颌面骨及重要血管。联合计算机辅助三维重建及导航引导穿刺或手术设计,进行术前评估及手术方案设计,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尤其对肿瘤体积较小、复发及边界不清的病例效果显著。4例利用融合图像进行术前诊断与评估后行手术探查(无术中导航引导,其中3例手术切除,1例仅取活检), 3例行导航引导穿刺活检,12例行导航引导手术切除(其中2例先行导航穿刺活检)。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穿刺或手术,1例脑膜瘤复发患者术中出现脑脊液漏,1例腮腺深叶肿瘤患者术后面瘫,穿刺活检病理诊断阳性率为100%(3/3)。手术切除的15例经术中导航检查及术后影像验证显示完全切除14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随访3~9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9个月)。结论:充分利用多模态影像优势,准确分析肿瘤、血管及颅颌面骨的三维空间位置关系,有助于颅底-颞下区肿瘤的术前规划,联合导航技术可进一步提高穿刺活检及手术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探讨联合应用游离组织瓣和带蒂胸大肌皮瓣移植修复大型头颈部缺损的可靠性和应用价值。方法 对9例联合应用游离组织瓣和带蒂胸大肌皮瓣行头颈部缺损修复的患者作回顾性研究,分析头颈部缺损的类型、受区血管情况、游离组织瓣的类型、组织瓣成活情况及术后并发症,探讨有可能影响组织瓣成活的因素。结果 9例患者采用的游离瓣包括前臂瓣6例、腓骨瓣2例和大腿前外侧皮瓣1例。1例前臂皮瓣于术后24 h出现静脉危象,经紧急手术探查和重新吻合血管后获得成活,其余游离瓣术后均未出现血管危象,全部成活。9例患者的9块胸大肌皮瓣也均获得成活。结论 游离组织瓣联合带蒂胸大肌皮瓣移植主要适用于无法或不适合作双游离瓣移植的大型头颈部缺损修复,安全性较高,在大型头颈部复合缺损的修复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1999年8月至2005年3月,我们采用吻合血管的肩胛游离皮瓣和腓骨肌皮瓣配合正颌外科治疗8例严重半侧颜面发育不全患者,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口腔癌患者术前的生活质量状况.方法 对60例口腔癌术前患者采用华盛顿大学生活质量问卷(UW-QOL)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口腔癌患者术前生活质量得分最低的3项依次为:吞咽、疼痛和咀嚼;患者选择的对自己生活质量影响最大的3个条目为:咀嚼、疼痛和吞咽;男性外形项目得分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口腔癌患者术前因疾病特点影响其生活质量,护理中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0.
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投入和产出的角度,建立适用于我国的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应用德尔菲法,通过两轮专家函询调查,建立城市社区护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结果函询专家具有较好的权威度,其意见有较好的一致性,经过两轮调查,建立以投入和产出为基础共包括7个维度、17个条目、23个指标的评价体系。结论此体系的建立,为社区护理寻求了一种新的评价方法,随着评价方法的多样化,必将促进社区护理绩效的研究,推动社区护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