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篇
  免费   13篇
医药卫生   1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81.
82.
本文探讨了中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的时空分布特征.收集整理中国各省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监测数据,应用ArcGIS 9.0软件建立地理信息库,利用SaTScan7.0软件进行时空聚类分析,确定登革热疫情发生的时空热点区域,再对该热点区域进一步进行疫情分析.中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呈显著的聚集性分布.一级时空聚类区为广东省2014年10月;存在2个二级聚类区,一个是云南省2015年10月,另一个是江西、福建省2014年9月.登革热的热点区域广东省2013-2015年的时空聚类分析显示,一级聚类区为广州市、东莞市和佛山市,聚类时段为2014年9-10月;二级聚类区为广东省东部的潮州市,聚类时间为2015年9月.我国2011-2015年登革热疫情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区域(以广东省为主)、西南部地区(以云南省为主).广东省2013-2014年登革发疫情主要聚集于该省的中部地区,2015年高发聚集区东移至该省东部.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观察经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解剖学特征,为临床运用提供解剖学资料. 方法 对10个经福尔马林固定的国人尸头,模拟颞下锁孔入路,分别在显微镜下和内镜下观察鞍上区和上岩斜区的显露结构和范围. 结果 (1)在不磨除颧弓上缘的情况下,内镜的引入使得颞下锁孔入路对该区域的暴露更为完全,可同时显露对侧的解剖结构,清晰显示深部穿支动脉.(2)动眼神经和后交通动脉间隙、脉络膜前动脉和后交通动脉间隙是非常重要的解剖间隙.(3)后床突和岩尖的磨除有利于术野的暴露.(4)内镜下定位应采用多种定位标识联合使用.包括骨性结构,例如内耳道口等. 结论 内镜下颞下锁孔入路至上岩斜区和鞍上区的视野暴露更完全,创伤更小,实用价值明显.  相似文献   
84.
目的分析广东省2006-2011年恙虫病疫情资料,为开展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广东省2006-2011年恙虫病疫情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2006-2011年全省共报告恙虫病病例4973例,死亡8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0.88/10万,各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0.41/10万、0.41/10万、0.76/10万、0.96/10万、1.16/10万和1.40/10万。5-11月为发病高峰期,共报告病例4651例,占总病例数的93.53%。2006-2011年报告发病数居前5位的地市分别为广州(2138例)、肇庆(717例)、云浮(353例)、茂名(318例)、韶关(248例),这5个市报告病例数占全省总病例数的75.89%。男性2410例,女性2563例,男女性别比为1:1.06;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40岁及以上年龄组,共报告3553例(占71.45%);病例职业以农民为主,共报告2884例(占57.99%)。结论广东省恙虫病发病高峰在夏秋季,发病人群以40岁及以上农民为主:建议加强恙虫病的监测和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  相似文献   
85.
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相关基因的选择和克隆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目的 选择和克隆人前列腺癌(PCa)和前列腺增生(BPH)的相关基因。方法 根据当前前列腺癌与前列腺增生临床常规使用的肿瘤标记物和国内外基因表达谱的研究成果,选定了7个PCa上调表达。2个PCa下调表达基因和1个内参基因,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从正常人外周血DNA中扩增出上述10个基因的探针片段,并克隆至pGEM-T质粒中。重组质粒经PCR鉴定、EcoR Ⅰ单酶切或PSt Ⅰ和Nco Ⅰ双酶切鉴定,产物电泳检测。结果 检测结果表明已经成功地将10个基因的探针序列克隆入pGEM-T质粒载体中。结论 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相关基因质粒构建与探针制备为临床前列腺癌的血清学诊断及与前列腺增生症的鉴别提供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分析广东省2020-2022年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期间入境人员健康管理措施(入境管理措施)对境外输入性登革热(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的影响。方法收集并整理广东省2016年1月1日至2022年8月31日输入性登革热疫情资料、2016-2021年蚊媒密度监测数据、2011-2021年国际航班旅客年运输量及登革热年报告病例数, 分析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2016年1月1日至2020年3月20日)与实施后(2020年3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流行特征变化。结果 2020年3月21日至2022年8月31日累计报告输入性登革热病例52例, 其输入传播风险强度为0.12, 低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1 828例, 5.29)。与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相比较, 输入性登革热疫情在季节、性别、年龄、职业和来源国分布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隔离点发现病例占59.62%(31/52), 在口岸发现占38.46%(20/52), 入境管理措施实施前以医院发现为主(95.08%, 1 738/1 828)。在提供入境日期的51例病例中, 82.35%(42/5...  相似文献   
87.
  目的  分析广东省人群狂犬病发病与暴露流行特征及其变化趋势,为广东省防控狂犬病提供决策依据。  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06―2019年广东省狂犬病病例及暴露人群特征;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狂犬病发病和暴露特征变化趋势。  结果  广东省2006―2019年狂犬病年均发病率为0.17/10万,年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verage annual percentage change, AAPC)为-26.15%(95% CI: -31.81%~-20.02%)。狂犬病年均暴露率为687.72/10万;年暴露率呈上升趋势(AAPC=5.21%, 95% CI: 3.55%~6.90%),与年发病率存在负相关性(r=-0.947, P < 0.001)。不同地区、性别和年龄组发病率呈不同程度的下降趋势,AAPC介于-22.95%和-49.19%,而暴露率呈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AAPC介于2.92%和7.93%。致伤动物以家犬居多(57.58%)。从伤口分级来看,以Ⅱ级暴露居多(61.26%),构成比呈上升趋势(P=0.006)。Ⅱ级和Ⅲ级暴露者年均暴露后伤口处理率为99.20%,呈下降趋势(AAPC=-0.58%, 95% CI: -0.78%~-0.38%);Ⅲ级暴露者年均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为23.78%,呈稳定趋势(AAPC=-0.36%, 95% CI: -2.78%~2.13%)。  结论  广东省狂犬病发病率2006―2019年呈下降趋势,目前处于低发态势。狂犬病暴露后犬伤门诊就诊率呈上升趋势,但Ⅲ级暴露者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接种率维持在低水平,需有针对性加大狂犬病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88.
目的了解广东省发热伴出血症候群临床病例相关病原体感染情况,为临床诊断治疗和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广东省3个地市的6家医院作为哨点医院,共采集样本282份。分别使用捕获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间接ELISA法和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登革病毒(DENV))、汉坦病毒(HTNV)、人钩端螺旋体(LS)和新布尼亚病毒(NBYV)Ig M/Ig G抗体;分别使用胶体金免疫层析法和巢式PCR方法检测恙虫病东方体(Ot)Ig M/Ig G抗体和核酸;采用蚀斑减少中和实验和显微镜凝集试验分别对DENV和LS的抗体阳性结果进一步确认。结果 DENV、HTNV、Ot、LS和NBYV抗体的阳性率分别为4.61%(13/282)、3.55%(10/282)、24.82%(70/282)、32.66%(65/199)和0.39%(1/254),其中NBYV抗体仅1例Ig G阳性。DENV抗体中和实验确认6份标本阳性,LS显微凝集实验确认6份标本抗体阳性。恙虫病东方体核酸共有11份阳性,测序分型共有4个基因型。结论登革病毒、汉坦病毒、恙虫病东方体和人钩端螺旋体在广东省人群中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感染率,但尚未发现存在新布尼亚病毒感染的实验室确认证据。  相似文献   
89.
目的 为神经内镜辅助下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手术入路处理岩斜区病变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 取10例(20侧)经福尔马林固定成人头颅标本,采用耳后"C"形切口,切口长度约6cm,模拟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神经内镜及显微镜下观察所显露的解剖结构.结果 乙状窦前缘与后半规管平面的水平距离为:右侧(9.1±1.3)mm,左侧(9.6±1.8)mm.通过调整神经内镜及显微镜角度,经乙状窦前迷路后锁孔入路可显露岩斜区的一些重要结构,清晰显示脑神经及其附近走行的血管.结论 面、前庭蜗神经及内耳道后唇均可以作为神经内镜下经乙状窦前迷路后入路定位岩斜区及其周围结构的标识.  相似文献   
90.
目的了解现阶段影响麻疹发病的危险因素,为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将广东省各地区按经济水平分两层随机抽取两个,再在每个地区各抽取一个县,选取2008年以来的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按0~7月龄、8月龄~6岁、7~14岁、≥15岁分4个年龄组;以与病例家庭地址最近为原则,按照1:2匹配,选择同住一社区、同一年龄组的未患过出疹性疾病的邻居作为对照,分析麻疹发病危险因素。结果抽样共抽出东莞市和清远市清新县两地共调查符合病例定义的麻疹病例82例,对照组164例。麻疹发病单因素分析显示,病例组与对照组比较,无麻疹疫苗免疫史(OR=5.65,95%CI:2.91-11.07)、发病前1—3周到过医院(OR=5.50,95%CI:2.60~11.75)、无接种证(OR=1.88,95%CI:1.01~3.52)、母亲家中分娩(OR=2.02,95%CI:1.03~3.97)与麻疹发病相关。结论免疫预防基础工作不足、医院感染的存在等因素可能是影响麻疹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