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4篇
  免费   54篇
  国内免费   9篇
医药卫生   577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2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探讨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一期外科治疗及预防术中灌注肺的方法。方法26例患者,5例采用正中劈胸骨经心包外分离双重结扎PDA,5例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16例深低温体外循环辅助心脏停跳下切开肺动脉直视缝闭PDA,同期行心内畸形矫治。结果1例出现围手术期肺灌注,无早期死亡病例,均痊愈出院,随访2个月至4年,恢复良好,无晚期死亡。结论心内畸形合并PDA应早行同期矫治,体外循环前或阻断主动脉前结扎或缝闭PDA能明显降低肺部并发症。  相似文献   
82.
膝关节僵直多由膝周严重创伤及不合理的治疗引起,应用关节镜技术进行微创粘连松解已有不少成功报导,自2001年应用自制分离棒结合Arthrocare技术进行关节镜下粘连松解治疗膝关节僵直19例,疗效肯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83.
目的了解健康人群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预防相关知识态度情况,为控制乙肝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875名乙肝疫苗接种者及其家人(除携带乙肝病毒者外)进行调查。结果 875名被调查者中57.9%知道乙肝的传播途径;36.6%知道预防乙肝最主要的方式是注射乙肝疫苗;10.6%知道接种疫苗产生抗体后保护作用可以持续10年以上。不同的性别、年龄之间乙肝预防相关知识、态度没有差别,不同的文化程度可以影响乙肝预防相关知识、态度。85%以上的被调查者知道怎样与携带乙肝病毒者在一起生活和工作。结论今后除需加强乙肝预防相关知识的教育外,还要注重知识向行为的转化工作。  相似文献   
84.
腹膜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3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单纯性肾囊肿的临床经验。方法:30例单纯性肾囊肿患者在全麻下经腹膜后途径行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结果:30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30min,65min,平均38min。术中出血10ml~65ml,平均35ml。术后24h-48h拔出引流管,无出血、尿漏、感染等并发症。术后住院4d~7d,平均5d。随访8—12个月,无复发病例。结论:腹腔镜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创伤小、痛苦少、出血少、并发症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5.
22例上消化道重复癌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重复癌的外科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1999年8月至2009年8月收治食管胃重复癌22例,全组均行手术治疗,一期成功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空肠代胃重建消化道17例。近段胃大部切除,食管次全切除,结肠代食管3例,2例手术探查。结果全组无围手术期死亡,术后并发颈部吻合口瘘2例,严重心律失常1例,呼吸衰竭1例,肺不张1例,均行保守治疗后痊愈,20例获得随访,1、3、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5%,55%,30%.5%(19/20,11/20,6/20,1/20)。结论食管次全切除,全胃切除或近端胃大部切除、结肠代食管、空场代胃重建消化道是治疗上消化道重复癌安全有效的外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6.
水朝阳旋覆花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水朝阳旋覆花Inula helianthus-aquatica地上部分中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学成分。方法: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以及高效液相制备色谱等方法分离和纯化化合物,再通过运用光谱学方法,结合化合物的理化性质来鉴定结构。结果:从水朝阳旋覆花的地上部分分离得到7个倍半萜内酯类和4个其他类的化合物,并且依次鉴定为2-desoxy-4-epi-pulchellin(1),6-acetoxy-4-hydroxy-1,10H-pseudoguaia-11(13)-en-12,8-olide(2),4-acetoxy-6-hydroxy-1,10H-pseud-oguaia-11(13)-en-12,8-olide(3),8-epi-inuviscolide(4),2,3,11,13-tetrahydroaromaticin(5),11,13-dihydro-ergolide(6),4-epip-ulchellin-2-O-acetate(7),7-差向黑麦草内酯(8),黑麦草内酯(9),β-谷甾醇(10),胡萝卜苷(11)。结论: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Anxa2和P-gp蛋白相互作用对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小干扰RNA技术下调人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ADR中P-gp的表达,并筛选稳定的单克隆细胞株;利用噻唑蓝(MTT)比色法和Transwell实验研究P-gp的表达对MCF-7及其耐药细胞MCF-7/ADR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免疫沉淀和免疫荧光分析多药耐药细胞中Anxa2和P-gp的相互关系.结果:蛋白印迹法检测发现,Anxa2和P-gp在耐药乳腺癌细胞中均高表达;MCF-7/ADR与其亲本细胞MCF-7相比,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增强;MCF-7/ADR细胞中P-gp的表达被抑制后,其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下降,并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沉淀证实,Anxa2和P-gp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免疫荧光发现,Anxa2和P-gp在细胞膜上存在很好的共定位.结论:降低P-gp的表达可以明显抑制耐药乳腺癌细胞MCF-7/ADR的迁移和侵袭能力,Anxa2和P-gp之间存在较好的共定位和相互作用.提示Anxa2和P-gp的相互作用有可能对增强多药耐药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起到一个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探讨血清抗HBc-IgM(+)在CHB与ASC中分布情况及CHB的血清抗HBc-IgM(+)与HBVD-NA的关系,为乙肝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91例CHB与118例ASC进行ALT、AST,HBv-M及HBVDNA检测,同时进行血清抗HBc-IgM检测,探讨血清抗HBc-IgM(+)在CHB与ASC中的分布情况,并与HBVDNA检验结果做相关分析。结果53例HBeAg(+)的CHB血清抗HBc-IgM(+)者30例(56.6%),38例HBeAg(-)的CHB血清抗HBc-IgM(+)者21例(55.3%);37例HBeAg(+)的ASC血清抗HBc-IgM(+)者7例(18.9%),81例HBeAg(-)的ASC血清抗HBc-IgM(+)者6例(7.4%)。91例CHB血清抗HBc-IgM(+)总检出51例(56.0%),118例ASC血清抗HBc-IgM(+)总检出13例(11.0%)。30例血清抗HBc-IgM(+)、HBeAg(+)的CHB检出HBVDNA阳性29例(96.7%),21例血清抗HBc-IgM(+)、HBeAg(-)的CHB检出HBVDNA阳性15例(71.4%)。结论血清抗HBc-IgM(+)在CHB与ASC中有不同的分布,在CHB中血清抗HBc-IgM(+)检出与HB-VDNA阳性检出有高度相关性。  相似文献   
89.
MRI诊断膀胱阴道瘘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杰平  李昌松  吴正贤  李砚雄  张飞  张荣   《放射学实践》2010,25(9):1058-1058
病例资料患者,女,51岁。1985年行剖腹产,死胎。2009年行膀胱肿瘤术。近一年来,患者精神欠佳,外阴瘙痒,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妇科检查:外阴部见散在湿疹,两侧大阴唇大小不对称,双侧小阴唇部分黏连,有尿液自阴道溢出,异味明显。  相似文献   
90.
目的:研究PKC ζ 在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与肿瘤侵袭、转移和预后的关系,初步分析PKC ζ 促进肿瘤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特异的PKC 抑制剂抑制PKC ζ 的活性,观察PKC ζ 活性下降对肺腺癌A549 细胞趋化运动和粘附能力的影响。选择临床及随访资料完整的48例肺腺癌患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腺癌组织中PKC ζ 的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参数分析PKC ζ 表达与临床预后的关系。结果:PKC 家族中的非典型PKC 参与了肺癌细胞的趋化和黏附过程,通过抑制PKC ζ 的活性明显减弱了EGF 诱导的A549 细胞的趋化运动和对细胞外基质的黏附能力。25例(52%)患者肺腺癌组织中癌细胞PKC ζ 呈阳性表达且表达定位在胞浆;PKC ζ 蛋白表达与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吸烟与否、远处转移和临床分期等其它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KC ζ 表达与肺腺癌患者生存预后相关(P<0.05)。 结论:肺腺癌组织中PKC ζ 的高表达与肺癌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相关,有可能作为患者预后不良的指标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