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医药卫生   17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了解农科新生的健康知识知晓情况。方法:以无记名的方式对660名新生进行了健康知识知晓情况的问卷调查。结果:农科新生各项健康知识的知晓率普遍低。仅30.6%的同学了解AIDS的传染源,36.4%的同学知晓AIDS的传播途径。没有一个大学生了解乙型肝炎的传染源,个别学生仅知道乙型肝炎病人是传染源。33.0%的学生知晓肺结核的传染源,细菌性痢疾的知晓率为42.4%。对于人体必需营养素的知晓率较高,城镇学生的知晓率达到71.8%,乡村生源学生的知晓率为37.0%,城镇学生的知晓率高于乡村学生(P<0.05);女生知晓率为57.0%,男生为41.7%,女生比男生了解的更多。11.8%新生了解预防高血压的知识,72.7%的新生懂得预防普通感冒,16.1%的新生了解预防急性胃肠炎的方法。只有1名乡村男生了解药物的不良反应,其他新生一无所知。45%的新生掌握物理降温的方法,其中男生为49.7%,女生为39.3%,男生显著高于女生(P<0.05);乡村生为53.4%,城镇生为28.2%,乡村生显著高于城镇生(P<0.05)。能自我调整不良情绪的确39.2%,其中男生为37.5%,女生为41.3%,男女生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乡村生为33.0%,城镇生为51.8%,城镇生显著好于乡村生(P<0.05)结论:农科新生健康知识贫乏:中学应开展健康教育;农科大学更应开设健康教育课或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讲座;农科大学生的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92.
在实施临时心脏起搏抢救缓慢性心律失常时 ,多数操作者选取股静脉经路 ,因其操作方法易掌握 ,并发症少。近几年来 ,我科在无X线监视条件下行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时 ,部分患者采用锁骨下静脉经路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17例严重心动过缓患者于 2 0 0 0年 4月~ 2 0 0 1年 4月在我科住院治疗 ,男 11例 ,女 6例 ,年龄 17~ 6 7岁。临床诊断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10例 ,急性重症病毒性心肌炎 7例。心律失常类型 ,窦性停搏或窦房阻滞 2例 ,高度房室阻滞 6例 ,Ⅱ度房室阻滞 9例 ,起搏前自身心率 32~ 4 6次 …  相似文献   
93.
急性阑尾炎是普外的常见多发病,一般细菌学检查报道比较多,组织厌氧菌定量还未见报道。近年来由于厌氧培养技术的提高,厌氧菌感染已引起临床的极大关注。本文对急性阑尾炎组织54份进行厌氧菌、需氧菌定量培养,并进行细菌学分析。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讨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85例UAP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62例单用阿司匹林治疗;B组61例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C组62例单用麝香保心丸治疗。比较3组心绞痛临床症状改善效果和心电图改善效果。结果心绞痛症状改善效果:A组总有效率为67.8%,B组总有效率为93.4%,C组总有效率为80.6%,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22,P<0.05)。心电图改善效果:A组总有效率为66.1%,B组总有效率为91.8%,C组总有效率为79.3%,3组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625,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阿司匹林治疗UAP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5.
不动杆菌的医院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动杆菌(Acinetobacter)是一群不发酵糖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是一种机会致病菌,直至60年代才作为人的致病菌而被重视。本菌致病力弱,以往自标本中分离出此菌,常被认为“污染”。虽然这种菌曾被认为对人很少致病,但时至今日它可以引起各种广泛感染,包括败血症,心内膜炎、脑膜炎、肺炎、肺脓肿、支气管炎和创面感染等,已是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之一。特别是近年来,国外越来越多的报告认为,不动杆菌可能是引起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本文着重从该菌属的分离鉴定,临床意义,流行病学和抗药性方面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6.
查晓霞  常山  阎广华  严晓虎  张雅萍 《天津医药》2003,31(8):523-526,F002
目的:观察白色念珠菌(白念菌)免疫产蛋鸡后制备的抗白念菌蛋黄IgG抗体(IgY)的性状,探讨其体内生物学效应。方法:(1)应用白念菌为抗原免疫25周龄Leghorn鸡,改良水溶法(WD)提取蛋黄抗体IgY,双紫外光测定抗体含量,SDS—PA(江电泳检测抗体纯度,Western blot测定抗体IgY的性状。(2)建立烧伤SPF小鼠白念菌感染模型,活菌计数法检测回肠黏膜黏附白念菌量及盲肠内容物白念菌量,ELISA检测血浆TNFα和二胺氧化酶(DAO)含量。结果:(1)提取抗白念菌IgY抗体含量13.7g/L蛋黄液,抗体纯度95%,该抗体与鸡血清中IgG具有相同相对分子质量和抗原性。(2)烧伤SPF小鼠喂服IgY后,能明显抑制肠道内白念菌生长及其黏附肠上皮细胞的能力;明显降低血浆中DAO和TNFα含量。结论:WD水溶法可得到蛋黄内高产量、高纯度的特异性抗体IgY,而且具有良好的体内生物学效应。  相似文献   
97.
康复评定是康复治疗的基础,没有评定就无法规范治疗、评价治疗.康复评定的目的是客观地、准确地评定功能障碍的性质、部位、范围、严重程度、发展趋势、预后和转归,为康复计划打下牢固的科学基础.可以说康复评定是现代康复学的特征之一,是反映功能障碍程度的手段,离开康复评定,康复医学就不能成为完整的体系.尽管中医康复学与现代康复学从起源到发展,走过了两条不同的道路,构建了两条迥然不同的理论体系,两者有难以逾越的差异,理论上的融合与统一目前难以做到,但从临床实践来看,现代康复学的产生与发展为中医康复学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两者已经进行了有效的汇通.这种发展不是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否定与改造,而是对中医理论的补充和完善.所以说,中医康复学必然带有现代康复学的一些理论思想,同时又具有自己独特的学术内涵.中医康复学的评定方法除了借鉴现代康复学功能评估和分析的方法外,更具有自己独特的评定方法--四诊评定法,与现代康复学相比较,其评定方法使中医康复活动更详细更全面.  相似文献   
98.
中医辨证治疗输卵管结扎术后盆腔静脉瘀血症24例黑龙江中医学院附属一院张雅萍黑龙江省海员总医院高晶媛输卵管结扎术是我国目前最常用的永久性避孕方法,且效果可靠、安全。但少数病人出现术后近期或远期的并发症,,诸如月经紊乱、腹痛、性交痛、盆腔疼痛、感染等问题...  相似文献   
99.
目的:颈椎病的发生呈现低龄化的趋势,为了探讨有效的预防措施,调查分析了兰州市不同年龄段颈椎病患者的发病原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表,由甘肃省中医院等4个医疗机构中的相关专业人员负责收集资料,对2004-02/2005-02年到上述医院就诊的颈椎病患者500人进行了详细的登记(性别、年龄、职业、确诊时间、颈椎病诱发和加重的主要原因、检查结果).共收集到完整调查表452份,按年龄分为<30岁组96人、30~50岁组200人、>50岁组156人.采用等级相关、x2检验以及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种诱因与各年龄段间的相关性.结果:①对引发颈椎病的10种主要诱因经单因素分析后,按相关度大小依次为:长期低头工作、自然退变、颈部外伤、颈部受凉、高枕睡眠、潮湿的环境、颈椎发育性因素、精神紧张、过度疲劳、咽喉炎.②颈椎发育性因素和颈部外伤,<30岁的颈椎病患者与其他两个年龄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③长期低头工作、高枕睡眠、精神紧张,30~50岁的颈椎病患者与其他两个年龄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④自然退变、颈部受凉,>50岁的颈椎病患者与其他两个年龄段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外伤和颈椎发育性因素、工作行为因素、自然退变因素分别是青、中、老年颈椎病患者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100.
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的发展正在倒逼传统中医药高等教育变革。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中医药高等教育是中医教育现代化的必然选择。随着智慧教育迈入新发展阶段,中医药高等教育如何在传统中医学的特殊定位中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问题。基于智慧教育的视角,本文从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的内涵出发,分析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带来的优势和现存问题,并据此提出如何实现深度融合的对策,以期为信息技术与中医药高等教育的融合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