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3篇
医药卫生   65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55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构建可在真核细胞中表达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开展bFGF基因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奠定基础。方法:①采用线栓法建立SD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取缺血灶周围脑组织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bFGF基因;②将bFGFDNA克隆到pGEM-TEasy质粒,经菌落PCR和HindⅢ和EcoRI双酶切鉴定;③然后将bFGF DNA亚克隆到pEGFP-N3质粒;通过抗性基因筛选阳性克隆,经菌落PCR、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菌落PCR、酶切和DNA序列鉴定均证实插入片段与GenBank报道的bFGF基因序列一致。结论:经RT-PCR反应得到了特异的bFGF基因片段并成功构建了bF-GF荧光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2.
绿色荧光蛋白作为供体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的荧光稳定性及对转染细胞的影响,探讨其作为供体细胞标记物的可行性.方法将增强型GFP基因转入PC12细胞,经G418筛选并连续传代,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细胞的形态、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等.结果第5代、第40代及未用G418筛选3个月后的转染细胞,荧光蛋白阳性表达率为100%;未转染细胞和转染细胞的形态无明显区别,细胞活性、细胞周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FP荧光稳定,对转染细胞无明显影响,是良好的供体细胞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3.
体外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成年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向神经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的条件。方法:从正常SD大鼠骨髓中分离获取MSC,体外培养扩增纯化后传代于塑料培养皿中,采用丁羟茴醚(BHA)和二甲亚砜(DMSO)对传至3~5代的细胞进行体外诱导分化,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对诱导后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诱导1h、2h、3h后有部分细胞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蛋白nestin,且随诱导时间延长呈下降趋势;诱导5h后,大部分细胞具有典型神经元形态,表达神经元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少部分细胞呈星型胶质细胞状,表达胶质细胞标志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在体外培养扩增并诱导成为神经元样细胞和星型胶质样细胞。  相似文献   
104.
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半暗带的定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通过用组织病理学方法结合局部脑血流量(rCBF)测定,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动物模型缺血半暗带的解剖定位进行初步探讨.方法用线栓法制成大鼠大脑中动脉(MCA)闭塞及再通模型、采用TTC染色法观察分组动物在MCA闭塞的不同时间再灌流48h后脑梗死灶的分布,并用氢清除法测定缺血区rCBF的变化.结果大鼠MCA闭塞1~2h,梗死灶主要位于缺血侧的外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下部;MCA闭塞3h、梗死灶向周围扩大;MCA闭塞4h、梗死灶进一步扩展至大部分新皮质区,但与MCA闭塞6h时无明显区别.MCA闭塞后缺血侧的内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上部rCBF下降至对照组的27%~45%.结论大鼠MCA闭塞后在2~3h的时间窗以内恢复血流,可使位于缺血边缘区的内侧尾壳核和额顶叶皮质上部脑组织被挽救,该区域可能相当于缺血半暗带的等值区.  相似文献   
105.
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临床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证医学实践就是要提供高质量证据和应用高质量证据,因此三级评分证据质量是循证医学实践的重要内容。而循证临床实践指南正是依据临床研究证据的级别提出推荐意见(见表1),不仅使临床医生知道当前的证据,而且使他们更容易了解证据的级别和推荐的强度。这使循证指南成为近年来规范临床实践、提高医疗服务质量的有效措施之一。因此,本文介绍缺血性卒中、脑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循证指南推荐意见。以提供国际上脑血管疾病诊断与治疗方面的循证医学证据现状,为临床实践和研究方向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对某些尚无指南推荐意见的重要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06.
目的:对无饲养层条件下原代分离培养小鼠胚胎干细胞(ESC)的可行性进行研究.方法:利用微滴培养技术,将小鼠胚泡分别置于无饲养层条件及人胚胎成纤维细胞(HEF)饲养层上进行培养.观察胚泡的发育行为,并对两种不同条件下ESC的克隆率进行研究.结果:在无饲养层及HEF饲养层条件下小鼠囊胚均可以正常发育,并可以原代培养出ESC...  相似文献   
107.
摘要 目的 验证重症监护室环境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在预防目标性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选择APIC风险评估模型,筛选出目标性MDRO,用模拟现场实验验证清洁消毒湿巾对目标性多重耐药菌清除效果,并采用前后对照的干预研究,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变化趋势,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风险评估显示,MRSA、CRE、VRE、MDR-AB和MDR-PA是该医院的重点监测菌;模拟现场研究显示,清洁消毒湿巾可有效杀灭目标监测菌;趋势性检验显示,经过清洁消毒标准化干预后,MDRO总体感染率、MDRO医院感染率及MDRO定植率均呈现显著下降趋势。结论 环境清洁标准化干预措施能够显著降低重症监护室MDRO感染。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PIO)对高果糖诱发的胰岛素抵抗(IR)大鼠认知功能及脑组织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AGEs受体(RAGE)损伤途径的影响。方法45只6~8周龄Wistar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胰岛素抵抗组(IR组)、吡格列酮组(PIO组),后两组给予饮用10%的果糖水建立胰岛素抵抗模型,模型成功的PIO组给予吡格列酮干预12周后,采用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逃避潜伏期;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脑组织AGEs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脑组织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RAGE、磷酸化核转录因子-κB(Phospho NF κB)的蛋白表达。结果① IR组与PIO组逃避潜伏期较NC组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PIO组逃避潜伏期较IR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 免疫荧光检测结果显示,PIO组、IR组AGEs表达较NC组明显增强;与IR组相比,PIO组AGEs的表达较弱。③ 与NC组相比,IR组和PIO组磷酸化NF κB、RAGE的蛋白表达升高(P<0.01),PPARγ表达降低(P<0.05);与IR组相比,PIO组磷酸化NF κB、RAGE的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1);PPARγ表达增加(P<0.05)。结论胰岛素抵抗大鼠脑组织AGEs RAGE系统活性增强可能是脑损害机制之一,吡格列酮能改善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认知功能,抑制AGEs RAGE通路活性,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9.
用于溶栓研究的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栓栓塞性脑梗死动物模型对研究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过程及溶栓治疗的诸多问题如治疗时间窗、给药途径、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人们普遍认为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模型是局灶性脑缺血的标准动物模型。常用栓塞方法有注入微栓子悬液、单个栓子、多个规则栓子及血管内注入凝血酶等 ,文章就血栓栓塞性MCAO动物模型的制作方法及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血管性痴呆(VD)与脑白质疏松症(LA)的关联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比较108例LA患者(LA组)与108例无LA的患者(对照组)之间发生VD的差异。结果:LA组和对照组的VD发生率分别为41.7%和5.4%,两组间有显著差异(P〈0.01);LA分级1~4级的患者中,VD发生率分别为4.8%、27.8%、41.9%和88.2%(P〈0.01)结论:VD与LA呈明显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