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医药卫生   324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肝癌H22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方法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在接种后第7天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 mg/kg)组、5-Fu(15 mg/kg)组、低剂量蝎毒多肽(5 mg/kg)+5-Fu组、高剂量蝎毒多肽(20 mg/kg)+5-Fu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1 d。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给药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微血管密度(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5-Fu组相比,高剂量蝎毒多肽+5-Fu组的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而低剂量蝎毒多肽+5-Fu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蝎毒多肽可增加5-Fu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22肝癌组织NF-κB通路及MMP-9、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观察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治疗老年无保护左主干(unprotected left main artery,ULM)冠状动脉病变长期临床疗效.资料与方法 分析老年ULM病变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置人DES 后远期主要心脏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and cerebral events,MACCE).结果 老年组冠状动脉病变SYNTAX评分更高(P=0.040),慢性闭塞病变(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比例和合并2支病变以上比例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组发生MACCE共21例,中青年组仅17例,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Log rank,P=0.034).两组远期死亡、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类似.合并2型糖尿病的老年ULM患者MACCE明显高于单纯老年ULM (Log rank,P=0.037).结论 老年ULM患者冠状动脉病变严重,DES治疗后远期疗效可以接受;2型糖尿病是老年ULM患者MACCE的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103.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增强5-氟尿嘧啶(5-Fu)对肝癌H22抑制作用的机制.方法 以接种H22肝癌小鼠腹水方法建立小鼠荷瘤模型,在接种后第7天将荷瘤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蝎毒多肽(20mg/kg)组、5-Fu(15 mg/kg)组、低剂量蝎毒多肽(5 mg/kg)+5-Fu组、高剂量蝎毒多肽(20 mg/kg)+5-Fu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21d.绘制肿瘤体积增长曲线并计算抑瘤率;CD34标记肿瘤微血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核因子-κB (NF-κB)、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蛋白表达.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联合给药组H22肝癌移植瘤的生长受到明显抑制(P<0.01),微血管密度(MVD)及NF-κB、MMP-9、VEGF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与5-Fu组相比,高剂量蝎毒多肽+5-Fu组的MVD及NF-κκβ、MMP-9、VEGF蛋白表达也显著降低(P<0.01),而低剂量蝎毒多肽+5-Fu组则无显著改变.结论 蝎毒多肽可增加5-Fu对肿瘤组织的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22肝癌组织NF-κB通路及MMP-9、VEGF的表达,从而抑制新生血管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4.
李艳秋  ;白云  ;张维东 《人民军医》2014,(10):1051-1052
部分海军舰员长时间工作在高噪声环境,易发生听力损害。本文简要介绍了美国海军舰船负责舰员听力保护的部门、听力保护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环节。  相似文献   
105.
蝎毒提取物抑制Lewis肺癌化疗期间再增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观察转移性Lewis肺癌在5-Fu化疗期间再增殖加速现象及蝎毒提取物(PESV)对再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C57BL/6小鼠尾iv Lewis肺癌细胞,从第7天开始,每隔7天ip 5-Fu 1次,建立Lewis肺癌化疗期间再增殖模型,以PESV干预,每隔7天处死6只动物,统计肺转移灶数目和肺质量,并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Lewis肺癌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水平和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tity,MVD)。结果模型组从第21天到第28天,大肿瘤转移灶数目平均增加2.5个,而从第14~21天仅平均增加0.8个;模型组肺质量增加在第21~28天显著大于第14~21天;模型组PCNA表达在第21天表达最低,在第28天最高,但第28天与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PESV高、低剂量组在第28天表达水平皆低于模型组,以PESV高剂量组作用显著。模型组VEGF表达在第28天显著上调(与模型组第21天相比,P<0.01)。与模型组相比,PESV高剂量组在第21、28天肿瘤组织VEGF表达下调,尤其是在第28天表达显著下调(P<0.01),而PESV低剂量组仅在第28天与模型组差异存在显著性(P<0.05)。MVD计数显示,模型组在第21天最低,在第28天最高,但在第28天和第14天差异无显著性。而在PESV高剂量组,第14天高于第21天,第21天高于第28天,差异均有显著性。在PESV低剂量组,第14天高于第21天,但第21天与第28天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在5-Fu对Lewis肺癌化疗期间存在再增殖加速现象,PESV可有效抑制此Lewis肺癌再增殖,作用机制之一是通过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来抑制肿瘤细胞再增殖。  相似文献   
106.
目的了解掌握海军保健对象主要疾病谱变化特点和规律,加强对所患疾病防治和制定医疗保健对策,提高其健康水平。方法 2010年度对45岁以上保健对象5693例,由指定医院组织高中级专科医师进行统一体检,按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进行诊断。结果检出主要疾病顺位排序前5位为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前列腺增生,占检出疾病的64.3%。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尤其是本次检出的前5位疾病是目前危害保健对象身心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是防治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蝎毒多肽提取物诱导肿瘤微环境中树突状细胞成熟的分子机制。方法 建立小鼠Lewis肺癌皮下荷瘤模型,随机分为荷瘤对照组、化疗组(CTX组)和实验组(CTX+PESV组),每组8只。实验组在常规化疗的间隔期给予蝎毒多肽提取物干预,连续治疗21d,记录肿瘤生长曲线,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对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成熟表型的影响,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肿瘤微环境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生长转化因子β1(TGF β1)的表达变化,从肿瘤组织微环境的角度探讨其作用机制。结果 常规化疗的间隔期给予蝎毒多肽提取物连续治疗21d后,实验组中Lewis肺癌移植瘤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P<0.05);肿瘤浸润性树突状细胞数量以及CD80表达均较模型组升高(P<0.05);与荷瘤对照组比较,化疗组和实验组肿瘤微环境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降低,分别为荷瘤对照组的32%和12%;TGF-β1 mRNA表达量也降低,分别是荷瘤对照组的42%和21%(P<0.05)。结论 蝎毒多肽提取物在化疗间期通过抑制肿瘤微环境中VEGF和TGF β1的表达,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恢复其功能表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了解中老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恶性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以提供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和总结10年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检出的中老年恶性肿瘤检出情况、发病排序、高发年龄及临床治愈存活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0年平均每年受检人数2784例,共发现恶性肿瘤患者92例,肿瘤发病排序前5位依次为肺癌(25.0%)、结肠癌(10.9%)、前列腺癌(9.8%)、胃癌(8.7%)、肝癌(8.7%)。发病年龄在42~88岁,高发年龄70~79岁。治疗后存活1~26年,平均5.5年,临床治愈率41.3%。结论做好年度体格检查和早期有效预防、早期诊治,科学调整膳食结构,规范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及加强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防治水平,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09.
1999~2008年中老年健康体检恶性肿瘤检出追踪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老年恶性肿瘤发病情况,分析恶性肿瘤在中老年人群中的发病特点,以提供防治措施。方法回顾和总结10年来定期进行健康体检检出的中老年恶性肿瘤检出情况、发病排序、高发年龄及临床治愈存活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10年平均每年受检人数2784例,共发现恶性肿瘤患者92例,肿瘤发病排序前5位依次为肺癌(25.0%)、结肠癌(10.9%)、前列腺癌(9.8%)、胃癌(8.7%)、肝癌(8.7%)。发病年龄在42~88岁,高发年龄70~79岁。治疗后存活1~26年,平均5.5年,临床治愈率41.3%。结论做好年度体格检查和早期有效预防、早期诊治,科学调整膳食结构,规范健康的生活方式,积极治理环境污染及加强保健知识的健康教育是提高防治水平,降低死亡率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0.
蝎毒多肽提取物抑制肝癌H22细胞化疗期间再增殖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观察蝎毒多肽提取物(polypeptide extract from scorpion venom,PESV)对H22肝癌荷瘤小鼠化疗期间再增殖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可能的机制。方法:96只Balb/c小鼠皮下接种小鼠肝癌H22细胞,随机分为模型组、PESV高、低剂量组和荷瘤对照组。以5-Fu对荷瘤小鼠进行化疗建立再增殖模型。按不同的用药方法对4组小鼠进行干预,每周测量肿瘤体积2次。各组每7 d处死6只小鼠,实验共进行35 d。以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肿瘤组织CD105,PCNA,VEGF,PDGF蛋白水平表达。以CD105标记微血管,计算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荷瘤对照组肿瘤体积在13~24 d增加迅速,荷瘤对照组小鼠在第27天全部死亡,模型组肿瘤体积在17 d前增长较快,在第17~22天增加较慢,之后体积增加又较快,在第31天全部死亡。PESV高、低剂量组肿瘤体积全程缓慢增加,体积在17 d以后显著低于模型组,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仅在第17天存在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模型组肿瘤组织第31天PCNA表达水平高于第21,28天(P0.01),PESV高、低剂量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ESV高、低剂量组仅在第17天存在显著差异(P0.05)。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显示,与PESV高、低剂量组相比,模型组CD105-MVD在第21,28天(P0.05),第35天(P0.01)存在显著差异,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无差别。模型组VEGF表达第35天高于第21,28天(P0.05),PESV高、低剂量VEGF表达在第21,28,35天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PESV高低剂量组无差别。模型组肿瘤PDGF表达水平逐渐下降,PESV高,低组在第21天表达水平最低,之后逐渐增高,PESV高低剂量组之间在第35天存在显著差异(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肿瘤组织VEGF表达水平与肿瘤组织CD105-MVD呈正相关(r=0.669)。结论:PESV可抑制H22肿瘤在化疗期间再增殖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抑制血管生成和使肿瘤血管正常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