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4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我们应用强化L—门冬氨酸钾镁(强化L—PMA治疗各类早搏60例报告如下。 本组60例均为住院病人。其中男23例,女性37例;年龄17~62岁,平均42.5岁;病程<1个  相似文献   
32.
自2004年3月至2006年10月,我们应用抗体多注射液配合常规药物治疗带状疱疹7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所选病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的带状疱疹患者154例。其发病时间均在1周内,无严重肝肾功能障碍,孕妇、哺乳期内妇女除外。所有参选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78例,其中男42例,女36例,年龄17至81岁,平均45.6岁;对照组56例,其中男31例,女25例,年龄17至80岁,平均44.9岁。两组病情、年龄、性别相似,经卡方检验,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①阿昔洛韦片0.4,每日5次口服;②维生素B1注射液0.1 维生素B12注射液0.5…  相似文献   
33.
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80例住院人均符合1989年全国第三次肺心病专业会议修订的标准。急性加重期指1周内急性发作或加重。其中男性49例,女性31例;年龄48~72岁(平均61岁);病程8~24年。病人入院后随机分为蝮蛇抗栓酶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进行对照。治疗组42例,对照组38例,两组年龄、性别、病程、呼吸衰竭构成相似,具有可比性。1.2治疗方法全部病人均采用抗感染、持续低流量吸氧、改善通气、纠正水及电解质失衡、强心、利尿等综合治疗方法。治疗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蝮蛇抗栓酶0.5U(大连江南制药厂生产),溶于5%葡萄糖液250m…  相似文献   
34.
月经疹是一种与妇女月经周期相关而发生的变态反应性皮肤损害。笔者对26例月经疹以中药为主治疗,获良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26例中,年龄30-35岁2例,36-40岁8例,41-45岁12例,46-50岁4例。皮疹出现在月经前1天4例,2天7例,3天13例,4天2例。皮疹部位发生在躯干12例,四肢8例,颜面部4例,腹部1例,外阴粘膜1例。皮疹为浅红色小丘疹门例,风团6例,小水疮3例,多形红斑和紫斑各2例,皮肤瘙痒症1例,外阴粘膜溃疡1例。皮疹随月经终了而减少消退9例,停经后l-2天内消退1…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揭示与治疗结局相关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汉市某三甲医院2019年12月27日-2020年1月30日收治的确诊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并追踪治疗结局,按治疗结局分为生存组(好转出院)和死亡组,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寻找与治疗结局有关的危险因素。结果 随访至2020年3月3日,100例COVID-19患者经治疗后好转出院85例(生存组),死亡15例(死亡组)。患者中位年龄44.0岁,女性占60.0%,1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患者除胸部CT示"右肺斑片状阴影"外无其他临床表现。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年龄≥ 60岁,既往合并慢性心脏疾病、慢性肺部疾病、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入院时实验室检查血小板计数<100×109/L、淋巴细胞计数<0.5×109/L、乳酸脱氢酶≥ 250 U/L、谷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或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 40 U/L、血肌酐≥ 97 μmol/L、纤维蛋白原≥ 4 g/L、D-二聚体≥ 1 mg/L,治疗上未联合中药及使用机械通气(P<0.05),以上因素所占比例死亡组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入院时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合并慢性心脏病是死亡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 COVID-19治疗结局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入院时COVID-19临床分型为重型或危重型、合并慢性心脏病是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银杏叶对缺血性脑损伤后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目的:探讨化学预处理对脑缺血后海马组织原癌基因B细胞淋巴瘤-2(Bcl-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Nagasaway与Zea Longa等介绍的线栓阻塞大脑中动脉(MCA)方法制备大鼠脑缺血模型,并用银杏叶制剂术前连续预处理模型大鼠7d。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假手术组、模型组和银杏叶预处理组大鼠缺血后6、12、24和48h海马组织中Bcl-2和Bax的mRNA表达变化。结果: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后大鼠海马组织Bcl-2和Bax的mRNA均被诱导表达,缺血后不同时间点Bcl-2 mRNA表达量持续升高;而Bax mRNA表达量在脑缺血24h才达到峰值,随后表达量逐渐下降。银杏叶制剂预处理7d后,缺血后6h和24h大鼠海马组织Bcl-2 mRNA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明显上调,而Bax mRNA表达于缺血后24h明显下调。结论:银杏叶制剂能有效调控缺血脑损伤后海马组织Bcl-2和Bax的基因表达水平,从而在缺血性脑损伤中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7.
高血压病脑出血是一种常见脑血管病,致残率、病死率高。目前采用何种方式早期清除血肿,减少并发症有助于阻断或减轻这种损害,减低病死率是外科领域一直探讨的问题。现将我院2000年1月~2004年1月外科治疗高血压病脑出血168例总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168例,男96例,女72例;年龄最大84岁,最小38岁。入院时所有患者收缩压>140 mmHg,舒张压>90 mmHg。入院后意识障碍125例,双瞳孔散大12例,一侧瞳孔散大62例,治疗前后合并上消化道出血126例,肺部感染48例,再出血12例,肾衰竭16例。1·2 CT资料所有患者均经CT扫描证实颅内出血,按C…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脑室出血行持续脑室外引流术后并发颅内感染的有效预防及治疗措施。方法对171例持续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发生情况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手术时严格无菌操作、术前使用有效抗生素及脑室内使用抗生素、尽量缩短脑室引流时间、应用脑室外引流器、加强脑室引流管护理等措施能有效降低颅内感染的发生。结论采取综合性措施能有效降低脑室引流后颅内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重型颅脑损伤3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96年11月~2005年11月我院共收治312例重型颅脑损伤,经CT诊断并按格拉斯哥(GCS)评分分型,以入院GCS≤8分为重型诊断标准和出院时病人的状态判断结果。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312例,男276例,女36例;年龄6~74岁,平均34.6岁。致伤原因:交通事故243例,坠落伤32例,其他原因37例。伤后至入院时间1~72小时。开放性重型颅脑损伤12例,闭合性损伤300例。GCS评分:3~5分32例,6~8分280例。1·2临床表现一侧瞳孔散大112例,双侧瞳孔散大22例,脑疝134例,肢体运动异常261例,34例呼吸异常(<10/m in或>30/m in),11例呼吸停止。伴颌面…  相似文献   
40.
针刺结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综合康复疗法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25例,随机分为康复组(65例)与对照组(60例),2组均给予脑卒中常规治疗,康复组还给予针刺、生物电反馈、功能恢复训练和心理治疗。结果:临床疗效评定显示康复组的吞咽障碍及VFSS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结合综合康复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有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