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4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建造高位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大鼠模型,研究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的变化及肾脏功能形态学的早期变化.方法 6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对照组.模型组于T10处横断脊髓.对照组只在相同平面暴露脊髓.不做横断.分别在术后6、10、14周对2组大鼠行尿动力学检测;取尿液检测尿酶NAG水平及细菌培养、鉴定;取血测尿素氮;取.肾脏标本观察形态学变化.结果 尿动力学检杳模型组大鼠在膀胱充盈期表现为逼尿肌反射亢进、逼尿肌漏尿点压力增高、顺应性初期增高后随着造模时间延长逐渐下降.模型组大鼠均存在泌尿系感染,尿酶NAG增高明显.大体标本未见明显输尿管增粗、肾积水.光镜下可见肾盂上皮有炎性浸润.肾小管出现损害,间质可见灶状分布的纤维化.肾小球未见明显异常.电镜下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细胞器减少,肾小管刷状缘、线粒体嵴排列紊乱,基底膜基本完整.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排尿功能发生明显异常,肾小管间质病变在评价肾功能损害上比肾小球病理改变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92.
婴幼儿三聚氰胺相关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肾衰竭诊疗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食用受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致泌尿系结石并发急性肾衰竭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和徐州市儿童医院2008年收治的34例因食用三聚氰胺污染的婴幼儿配方奶粉致泌尿系结石、梗阻发生急性肾衰竭的患儿.分析其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总结4种不同的治疗方法 及疗效.结果 34名患儿均存在急性肾衰竭,血尿素氮(24.1±8.2)mmol/L,血肌酐(384.2±201.2)μmol/L.对留取的14例结石标本分析证实,结石是三聚氰胺和尿酸的合成体.膀胱镜治疗组血肌酐降至正常的平均时间为(3.5±1.9)d;切开取石组(2.7±1.1)d;透析组(3.8±2.3)d;内科保守治疗组(2.7±1.6)d.四组肾功能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8),组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3~1).经治疗34例患儿急性肾衰竭全部治愈,泌尿系结石完全或部分排出.肾功能恢复时间为(3.0±1.8)d.结论 三聚氰胺污染婴幼儿配方奶粉可以导致婴幼儿泌尿系结石引发的梗阻性急性肾衰竭,治疗首选药物或透析方法 纠正电解质紊乱,特别是高钾血症,尽快通过内、外科方法 解除梗阻引流尿液.患儿近期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3.
尿道下裂手术方法选择再认识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的选择。方法 总结2000-2003年治疗490例尿道下裂的临床经验。无阴茎下弯或轻度阴茎下弯通过阴茎背侧白膜折叠矫正后的尿道下裂手术方法,包括:尿道口位于舟状窝患儿选用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型(MAGPI);尿道口位于阴茎体、阴茎根患儿用加盖岛状包皮瓣法(Onlay);Snodgrass法用于尿道板发育好的远端前型尿道下裂以及部分再次手术病例;合并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应用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型术(Duckett)及Duckett Duplay术式。结果 各种手术方法的成功率:MAGPI为95.5%(21/22例);Snodgrass 93.3%(14/15例),Snodgrass用于再次手术的患儿效果72.4%(21/29例);Onlay 95.5%(213/223例);Duckett 90.8%(157/173例);Duckett Duplay 81.6%(31/38例)。结论 应根据尿道下裂有无合并阴茎下弯及尿道开口位置和阴茎发育的状况选择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94.
重度尿道下裂的手术修复   总被引:37,自引:3,他引:37  
介绍在重度尿道下裂修复中Duckett+Duplay手术的应用方法及特点。方法;对阴茎下弯矫正后,尿道缺损长的重度尿道下裂病例采用尿道口附近阴囊皮肤作Duplay尿道成形,再与Duckett岛状皮瓣所作皮管吻合的联合手术方法,共修复重度尿道下裂42例,平均年龄2.9岁,术后随访6个月-3年。结果;42例中,一次手术成功32例,8例尿瘘,1例尿道狭窄,1例成形尿道呈憩室状扩张。  相似文献   
95.
一、引言由于解剖、生理上的不同,儿童泌尿系结石的发病原因、发展过程、临床处理、疾病转归及预后的情况都与成人有极大的差异。因此,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尿路结石学组与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委托长期从事儿童泌尿系结石临床诊疗工作的专家,在广泛复习文献的基础上,就相关的问题进行反复讨论,最终形成此中国专家共识,供大家在临床工作中学习与参考。  相似文献   
96.
目的探讨经尿道瓣膜切开手术后后尿道瓣膜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的变化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9例后尿道瓣膜合并膀胱输尿管反流患儿的临床资料。患儿年龄6~182个月,平均(27.4±7.2)个月;单侧反流12例,双侧反流7例;均行经尿道瓣膜切除术。分析患儿术前、术后6个月及术后1年肾盂前后径、输尿管宽度、肾实质厚度及膀胱输尿管反流程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19例术后随访13~84个月,平均(38. 8±9. 8)个月;与术前相比,患儿术后1年肾盂前后径及输尿管宽度变小,肾实质厚度增加(P0.05);术后1年膀胱输尿管反流消退比例为68.4%(13/19),术后6个月轻度反流和重度反流改善率分别为40%和36. 3%,术后1年分别为53.3%和45.4%。对6例瓣膜切开术后仍有持续反流的患儿行尿动力学检查,其中4例表现为逼尿肌不稳定,3例表现为膀胱顺应性差。结论经尿道瓣膜切开手术可以改善后尿道瓣膜所致的膀胱输尿管反流及肾积水,对于后尿道瓣膜切开术后反流仍持续或加重的患儿建议行尿动力学检查,并随访膀胱功能。  相似文献   
97.
小儿泌尿外科开展微创技术非常早和普及,成人泌尿外科的膀胱镜、尿道镜、显微镜、输尿管镜、经皮肾镜等技术几乎同步用于小儿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代表当前微创应用趋势的是腹腔镜技术.随着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外科各专业的广泛运用,加上成人泌尿外科腹腔镜的迅速普及,促使小儿泌尿外科的腹腔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Cortesi于1976年最早用膀胱镜观察腹腔,辅助诊断不能触及的睾丸位置.此后,随着设备改良,尤其是广大外科医生对微创认识的加深,腹腔镜手术开展范围逐渐增宽.腹腔镜手术实现了最初设计的优势:伤口美观、大视野、恢复快.后来达芬奇机械臂辅助腹腔镜系统出现,更是具有三维视野、操作方便、学习曲线短等优势.小儿泌尿外科手术以先天性畸形重建居多,比其它专业难度和精度要求更高.且传统小儿泌尿外科开放手术已非常成熟,要求腹腔镜手术必须在保证相同的治疗效果基础上,达到微创效果.  相似文献   
98.
目的 探讨运用一期手术及分期手术治疗重度尿道下裂(阴茎伸直后尿道开口位于阴茎根部、阴茎阴囊交接部及会阴部)手术效果的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病历资料完善的重度尿道下裂患儿765例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一期手术组(650例)和分期手术组(115例)。分析比较两组患儿手术年龄、尿道缺损长度及术后尿道瘘、尿道憩室、尿道狭窄发生率差异。结果 一期手术组650例平均初次手术年龄29月龄(7~130月龄),尿道缺损长度均值为4.01 cm(2.00~8.00 cm);分期手术组115例平均初次手术年龄34月龄(8~156月龄),尿道缺损长度均值为4.33 cm(3.00~9.00 cm),两组患儿手术年龄和尿道缺损长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为30.5%(198/650),分期组为33.9%(39/1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44,P〉0.05)。一期组术后尿道瘘发生率为16.0%(104/650),分期组为31.3%(36/1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07,P〈0.05)。一期组术后尿道憩室发生率为14.0%(91/650),分期组为2.6%(3/115),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764,P〈0.05)。一期组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为7.5%(49/650),分期组为4.3%(5/11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516,P〉0.05)。结论 对于重度尿道下裂,一期手术和分期手术效果无明显差异,但是一期手术术后尿道瘘发生率较低,而分期手术术后尿道憩室发生率较低。  相似文献   
99.
目的 探讨小儿Y型重复尿道的治疗方法,提高Y型重复尿道的诊疗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6月到2015年6月收治的13例Y型重复尿道患儿的病历资料.本组均为男孩,就诊年龄1~15岁,平均5.5岁.主要表现为生后自会阴或肛门处排尿,其中4例合并阴茎下弯,其余可伸直,未发现阴茎背曲需要矫正者.术前常规检查包括排尿期膀胱尿道造影(VCUG)、静脉肾盂造影(IVP)及泌尿系超声,明确诊断及有无其他伴发畸形.共有12例进行手术,其中11例腹侧尿道为主尿道,一期行会阴部或阴茎根部尿道造口,二期成型自阴茎根部造口处到阴茎头之间的尿道;1例腹侧会阴部尿道发育纤细而背侧尿道发育正常行腹侧尿道切除术.1例就诊时在当地医院行会阴部瘘管切除术而将腹侧主尿道切除,长期进行尿道扩张治疗,未予处理.结果 13例术后平均随访1~5年.4例经2次尿道成型术后治愈;二期术后发生尿道瘘5例,其中4例再次修瘘,1例待手术;2例二期术后出现尿道狭窄,经尿道扩张及内切开治愈.1例切除腹侧发育不良尿道者排尿正常,术后病理检查证实为移行上皮细胞.当地医院行会阴部瘘管切除术而将腹侧主尿道切除的患儿需每1~2周进行尿道扩张后可正常排尿.结论 Y型重复尿道术前分清主副尿道至关重要,主尿道多位于腹侧,应用带蒂阴囊或包皮岛状皮瓣分期成形尿道可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00.
患儿:女,5岁。间断性肉眼血尿20余天人院。患儿20余天前无明显诱因肉眼血尿,为全程血尿,不伴腰痛及尿路刺激症状。儿内科给予抗炎治疗2周,肉眼血尿消失,但仍有镜下血尿。剧烈活动后肉眼血尿再次出现。人院后查体无明显阳性体征,尿常规化验红细胞满视野,无白细胞。B超示左肾盂轻度扩张,左肾盂内至输尿管起始段可见一线样回声,自输尿管起始段向下可见管壁增厚约2~3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