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15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小儿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肠膀胱术(附七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肠膀胱术在小儿泌尿外科的应用效果。方法 报道7例小儿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肠膀胱术治疗经验。男3例女4例,平均年龄8岁。车祸致膀胱、石输尿管及双睾丸缺失1例,先天性完全性尿失禁4例(尿生殖窦畸形、膀胱外翻各1例,短尿道2例),神经源性膀胱2例。结果 5例(70%)达到预期效果,2例仍有尿自尿道排出。结论 阑尾输出道可控性膀胱术对需行尿流改道的患儿是一种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腹腔镜技术在小儿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至2015年3月收治的因尿道下裂术后反复附睾炎而发现合并前列腺囊并行腹腔镜手术治疗9例的临床资料.本组均为单侧,其中右侧2例,左侧7例;发病年龄1.8~7.5岁,平均4.2岁.阴茎体型尿道下裂2例,阴茎阴囊型尿道下裂3例,会阴型尿道下裂4例.染色体检查均为46XY.所有患儿均行尿流率检查,排除尿道狭窄因素.9例中经腹腔镜前列腺囊切除5例,经腹腔镜患侧输精管切断4例.结果 术后随诊2~5年,9例患儿均恢复良好,未再出现附睾炎、泌尿系统感染及其他并发症.结论 对于有症状的尿道下裂合并前列腺囊患儿,腹腔镜手术效果良好;对于单纯以反复附睾炎为主要表现的患儿,最重要的是切断患侧输精管.  相似文献   
53.
针对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改进小儿外科临床实习教学。在传统实习教学形式基础上,结合应用纵向跨专业小儿外科实习。让学生从门诊起跟踪病人,经过检查、治疗、随诊、总结等过程,扩展知识面,全面了解疾病特点,掌握正确、新颖的临床诊疗思路。该项措施的实行获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54.
目的应用Micro-CT扫描技术分析尿道下裂大鼠包皮血管的分布规律,阐述不同类型尿道下裂血管的分布特点,为尿道下裂皮瓣的选择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选取孕鼠6只,应用非那雄胺溶液(40 mg·kg-1·d-1)于孕12~17 d连续6 d经腹部皮下注射,分娩28 d后对幼鼠进行计数,根据幼鼠尿道外口位置分为正常组和轻度、重度尿道下裂组。幼鼠6个月龄时于腹主动脉插管并行硅酮橡胶(Microfil)灌注后行Micro-CT扫描,CTAn软件收集扫描数据后对整个阴茎组织行三维重建,得到完整包皮血管影像,观察不同程度尿道下裂包皮血管的分布特点并计算包皮血管分数。结果共产幼鼠41只,雄性24只,阴茎正常的有8只,尿道下裂的有16只,轻度尿道下裂的有3只,重度尿道下裂的有13只。Micro-CT扫描包皮血管情况:①正常组及轻度下裂组,二者包皮血管形态相似,两侧阴茎背浅动脉的深层血管分别走行于阴茎体的背外侧,于包皮内外板交界处形成环绕阴茎头的血管环结构后向内板发出细小分支;②重度下裂组,根据血管形态分为血供良好(6只)和血供不良(7只)两种类型,血供良好型内外板交界处可形成类似正常组和轻度尿道下裂组的血管...  相似文献   
55.
目的研究睾丸扭转患儿血液学参数与睾丸活性的相关性,探讨术前预测扭转睾丸活性或睾丸萎缩的指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20年1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行急诊手术治疗的173例睾丸扭转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睾丸复位固定术组83例,睾丸切除术组90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法对比2组患儿的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血液学参数等指标,对睾丸切除的危险因素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随访睾丸复位固定术组的83例患儿,术后6个月复查双侧阴囊彩超患儿共30例,分为睾丸萎缩组13例(43.3%),睾丸非萎缩组17例,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Mann-Whitney U检验法比较2组的各项参数,对发病时长为>6-<51 h患儿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结果发病时长(9.3 h比51.0 h)(Z=-8.293,P<0.001)、精索扭转度数(360.0°比540.0°)(Z=-5.267,P<0.001)、平均血小板体积(MPV)(9.8 fL比10.1 fL)(Z=-2.018,P=0.044)和年龄(147.5个月比143.0个月)(Z=-2.165,P=0.030)在睾丸复位固定术组和睾丸切除术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提示,发病时长(OR=1.033,P<0.001)、精索扭转度数(OR=1.004,P<0.001)和MPV(OR=1.662,P=0.044)与睾丸丢失均呈正相关。分析发病时长为>6-<51 h的患儿的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MPV的ROC曲线,三者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53、0.755、0.629。在睾丸萎缩组和睾丸非萎缩组的对比中,组间仅MPV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2±0.5)fL比(9.8±0.5)fL](t=2.426,P=0.022)。ROC曲线分析提示,MPV预测睾丸萎缩的截断值为9.9 fL,敏感性为83.3%,特异性为70.6%,AUC为0.752。结论发病时长、精索扭转度数和MPV可作为术中睾丸活性的预测指标,有助于临床医师术前早期预测和判断睾丸扭转所致的睾丸坏死。此外,43.3%保留了扭转睾丸的患儿在睾丸复位固定术后最终发生了睾丸萎缩,而MPV可能是扭转睾丸保留后发生萎缩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56.
目的 了解国内尿道下裂治疗基本现状,为提高尿道下裂治疗水平提供参考意见.方法 对国内部分治疗尿道下裂医院的主治医师以上级别的医生,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了解尿道下裂治疗情况.调查主要内容包括:尿道下裂患儿手术年龄、术式选择、术前治疗及术后并发症处理方式等.统计不同术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按年龄及手术量对数据进行分组,每年手术量≤100例的一组(50人),>100例的一组(32人);手术医生年龄≤50岁一组(59人),>50岁一组(23人).结果 我们共发出90份问卷,回收90份问卷,有效问卷82份.建议手术年龄6~30个月81份(98.8%).手术方式:对于不合并阴茎下弯的患儿,以尿道口前移阴茎头成型(MAGPI)或尿道板纵切卷管(TIP)为主;对于合并阴茎下弯的患儿,以TIP、Duckett带蒂岛状包皮瓣尿道成形或分期手术为主.手术医生年龄对合并阴茎下弯的阴茎体型尿道下裂手术方法的选择有影响.每年手术量100例以上的医生,对于合并下弯的阴茎阴囊型和阴囊型尿道下裂更多偏向使用Duckett一期修复(75.0%和53.1%).对于阴茎下弯的处理,下弯<15°,不处理占48.8%(40/82),行阴茎背侧白膜紧缩占41.5%(34/82);下弯15°~35°,行阴茎背侧白膜紧缩占30.5%(25/82),行横断尿道板占59.8%(49/82);下弯>35°,行横断尿道板占80.5%(66/82).尿道瘘和尿道狭窄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 目前国内常用的尿道下裂手术方式包括MAGPI、TIP、Duckett及分期手术.医生的年龄(50岁为界)及每年手术量(100例)对无阴茎下弯的尿道下裂手术选择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7.
目的总结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治疗小儿良性睾丸肿瘤43例的临床经验。方法2003年12月至2009年12月作者收治43例小儿良性睾丸肿瘤,年龄5个月至13岁,平均年龄4岁7个月。左侧28例(65%),右侧14例(33%),双侧1例(2%)。多以阴囊内无痛性肿块或阴囊沉重感就诊。超声检查提示为畸胎瘤或表皮样囊肿,39例术前甲胎蛋白(AFP)正常,4例高于正常(正常值0—20ng/mL)。35例取阴囊切口,8例取腹股沟切口,切开睾丸白膜,完整剥离肿瘤,缝合睾丸。术后随诊5—88个月(平均33个月)。结果43例均采取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切除瘤体包膜完整无破溃。术后病理诊断:成熟畸胎瘤27例(63%),不成熟畸胎瘤2例(5%),皮样囊肿12例(28%),单纯性囊肿2例(5%)。40例获随访,无一例复发。结论术前超声检查结合血清甲胎蛋白(AFP)测定可作为判断睾丸肿瘤性质的方法之一,对诊断为良性睾丸肿瘤者可采取保留睾丸的肿瘤切除术,预后良好;在辅助检查结果不确切的情况下需做术中睾丸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58.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第四届全国小儿外科中青年医师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日到11月4日在江苏省苏州市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50人左右.会议由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会主办,由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承办.小儿外科分会原主任委员潘少川教授、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李仲智教授、后任主任委员孙宁教授、<中华小儿外科杂志>主编袁继炎教授、小儿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王维林教授、金先庆教授、肖现民教授、苏州儿童医院领导、小儿外科分会中青年委员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59.
60.
目的 探讨肠膀胱扩大加阑尾输出道手术在小儿可控性尿流改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小儿肠膀胱扩大加阑尾输出道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患儿22例.男12例,女10例.年龄5~14岁,平均8岁.脊髓脊膜膨出术后致神经性膀胱11例,男童陈旧性骨盆骨折致后尿道断裂、反复手术后尿道狭窄伴尿失禁2例,女童陈旧性骨盆骨折致尿道狭窄合并尿道阴道瘘反复手术修补失败3例,尿生殖窦畸形伴高位肛门闭锁术后完全性尿失禁2例,膀胱外翻和尿道上裂膀胱颈重建术后尿失禁2例,男童后尿道瓣膜2例.肾、输尿管扩张积水17例28侧,其中15例24侧伴Ⅱ~Ⅴ级膀胱输尿管反流,术中行输尿管与贮尿囊再吻合术.患儿均自阑尾输出道间歇清洁导尿.术前与术后行尿动力学检查、IVU,B超、排尿性膀胱尿道造影及血尿素氮、肌酐和生化电解质等检查.比较手术前后膀胱及上尿路功能的变化,评估手术疗效. 结果 术后随访1.5~6.0年,平均3.6年.22例阑尾输出道均无漏尿.2例术后早期阑尾输出道皮肤造口狭窄,扩张1~3个月后插管顺利.2例仍自尿道漏尿,其中1例手术缝合膀胱颈口后治愈,1例进行盆底肌肉训练.术前和术后贮尿期末膀胱内压力分别为(45.47±14.15)、(16.24+5.25)cm H2O(1 cm H2O=0.098 kPa),膀胱最大测压容积分别为(65.5±43.5)、(337.0±189.50)ml,残余尿量(56.0±22.5)ml,导尿后完全排空,术前最大尿道闭合压力和术后最大输出道闭合压力分别为(35.24 ±14.46)、(78.40±20.15)cm H2O,膀胱顺应性分别为(8.25 ±7.33)、(26.75 ±8.45)ml/cm H2O,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肾、输尿管积水较术前无加重,膀胱输尿管未见反流. 结论 肠膀胱扩大加阑尾输出道可控性尿流改道手术是治疗小儿膀胱和尿道解剖及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式,可以避免上尿路进一步损害,提高患儿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