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9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摘要】 目的 观察IA方案[去甲氧柔红霉素(IDA)+阿糖胞苷(Ara-C)]联合小剂量HA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方案 [高三尖杉酯碱(HHT)+Ara-C+G-CSF]序贯诱导治疗原发初治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IA方案化疗后3 d复查骨髓,骨髓增生程度为活跃或者减低,原始细胞比例≥30 %的患者57例进入开放性非随机临床对照研究。第2个疗程化疗方案采用小剂量HA+G-CSF方案的32例患者为研究组;仍为IA方案的25例患者为对照组。治疗过程中,观察患者临床表现、血常规、血生化和骨髓细胞学检查等指标。结果 研究组完全缓解(CR)21例(65.6 %),部分缓解(PR)4例(12.5 %),无早期死亡;总缓解率(ORR)为78.1 %。对照组CR 11例(44.0 %),PR 2例(8.0 %),早期死亡3例(12.0 %);ORR为52.0 %。研究组OR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1,P=0.038)。研究组中性粒细胞缺乏持续中位时间(9.5 d)短于对照组(28.0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32.5,P<0.001),血小板计数从最低值恢复至50×109/L以上的中位时间(11 d)也短于对照组(19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193.0,P=0.001)。研究组输注悬浮红细胞和血小板的中位数量(8 U,2个治疗量)少于对照组(16 U,6个治疗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06.5,P=0.002;U=149.0,P<0.001)。研究组应用静脉抗感染药物中位时间短于对照组(14 d比21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U=249.5,P=0.015)。研究组严重内脏出血(消化道出血和脑出血)发生率[3.1 %(1/32)]低于对照组[24.0 %(6/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0,P=0.048)。结论 IA联合小剂量HA+G-CSF方案序贯诱导缓解治疗原发初治AML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UC-MSCs)异源T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从脐带中分离和培养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其表面标志以鉴定纯度;用Brdu法测定细胞增殖率,观察UC-MSCs对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共培养体系中CD4 、CD8 水平检测及UC-MSCs对T淋巴细胞转化的影响;且用ELISA法检测共培养上清细胞因子IL-4、IFN-γ的表达水平.结果:从脐带获得的MSC免疫表型分析显示,其不表达HLA-Ⅱ抗原.对PHA刺激的脐带血T淋巴细胞,UC-MSCs对其的增殖反应具有抑制作用,呈细胞数量剂量依赖性;UC-MSC与脐带血单个核细胞共培养体系中,CD8 细胞比例降低,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CD4 细胞比例无明显变化(P>0.05);UC-MSC抑制了共培细胞养体系中IFN-γ分泌,然而促进了IL-4的分泌,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UC-MSCs抑制PHA刺激的T淋巴的增殖,能够改变T细胞亚群及T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这种抑制特性表明,UC-MSCs对免疫反应具负调节作用,可能为GVHD的防治以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治疗提供一条新途径,有助于UC-MSC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烷化溶血磷脂(ALP)对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骨髓细胞的杀伤效能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在春中所起的作用。方法 以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液观察ALP对CML和健康骨髓祖细胞的作用,并用骨髓细胞长期培养(LTBMC)动态观察CFU-C的变化。在上述LTBMC上清液中测定TNF-a浓度,并比较加或不加TNF-a抗体CFU-C的变化。结果 ALP使CML祖细胞减少但对正常骨髓祖细胞无影响,添加TNF-a抗体能抑制ALP对CML骨髓细胞的杀伤作用,LTBMC培养4周后ALP处理的CML骨髓祖细胞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帕纳替尼(Ponatinib)是阿瑞雅德制药公司研制的一种多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yrosine kinase inhibitor,TKI),属于第3代TKI,是治疗成人慢性髓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和Ph染色体阳性(Ph+)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ALL)的口服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基因重组人类肿瘤坏死因子 α(rh TNF- α)和 bcl- 2反义寡核苷酸 (ASPO)对 HL- 6 0细胞增殖与凋亡的作用 ,进一步认识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 bcl- 2两者调控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及相互联系。 方法 单独和联合应用 rh TNF- α和 bcl- 2 ASPO处理 HL- 6 0细胞 ,通过 MTT法检测 HL- 6 0细胞生长和存活特性变化 ;原位细胞凋亡检测和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 ;应用 RT- PCR、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癌基因 bcl- 2表达的改变。 结果  rh TNF- α和 bcl- 2 ASPO的联合应用明显增强对 HL- 6 0细胞的增殖抑制 ;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 ;癌基因bcl- 2在 m 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 结论  TNF和 bcl- 2 ASPO在诱导 HL- 6 0细胞凋亡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为血液肿瘤的联合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hUC-MSC)在促进造血细胞归巢,提高造血干细胞植入中的作用。方法RT-PCR检测经体外培养扩增所得hUC-MSC归巢相关分子的表达;将hUC-MSC和CFDA-SE荧光标记的人脐带血单个核细胞(MNC)植入NOD/SCID小鼠建立共移植模型,分离共移植24h后小鼠骨髓有核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和荧光倒置显微镜观察脐带血造血细胞在NOD/SCID小鼠骨髓中含量的变化。结果hUC-MSC表达SDF-1及其受体CXCR-4以及相关黏附分子CD11a/ICAM-1、CD49d/VCAM-1;在hUC-MSC共移植情况下,流式细胞仪检测和荧光显微镜下细胞计数均发现人脐带血MNC在小鼠骨髓中的含量与单独脐带血移植相比较有显著提高〔(145±59)/1×105vs(298±72)/1×105;(755±158)/5×105vs(1598±227)/5×105个骨髓有核细胞;n=9,P<0.05)〕。结论hUC-MSC具有表达化学趋化因子及相关黏附分子的特性,有利于实现自身的归巢定位并引导造血干祖细胞的有效归巢与植入;动物模型的建立进一步证实其引导脐带血MNC在NOD/SCID小鼠体内向造血龛———骨髓富集(归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新颖的虚拟现实技术(virtual reality,VR)开展临床医学试题库建设。在深化临床医学课程考试改革的同时,继以革新医学专业考评体系并提升临床医学各学科在教学与考核中的灵活性、多元性、科学性,对于提升医科院校教学水平和医学教育质量等方面有着重要且深远的意义。本文针对建设临床医学试题库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融合VR技术开展临床医学试题库建设的优势及前景予以分析和论述,同时在基于VR技术开展试题库建设的探索及实践等方面展开细致的探讨,将为我国临床医学教学与考评、医学人才培养等方面提供创新性的思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8.
回顾性总结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收治的1例因类风湿关节炎(RA)长期服用甲氨蝶呤(MTX)导致原发口腔黏膜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临床病史资料,分析和探讨RA患者服用MTX后诱发特殊部位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特点、诊治及预后情况,旨在提高临床医师与病理科医师对少见其他医源性免疫缺陷相关淋巴增殖性疾病(MTX治疗相关DLBCL)的认识,为MTX治疗相关DLBCL的临床诊疗提供新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从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性状。方法脐带经酶消化后于DMEMLG/F12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结果经酶消化后,每cm脐带可得到中位数为1.01×106的有核细胞,CFUF产率为1/1609有核细胞,经贴壁传代可分离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为(28.02±10.53)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显示,>80%的细胞处于G0/G1期,S+G2+M期的细胞仅占(13.04±4.31)%。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13、CD29、CD44、CD105(SH2)、CD73(SH3)、CD166和MHCI阳性,CD45、CD34、CD38、CD31和MHCⅡ阴性。体外诱导实验证实,该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显示,该细胞表达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配基、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不表达白细胞介素3。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2周可见鹅卵石形成区,共培养8周证实其支持长期造血能力。结论建立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脐带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