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21篇
医药卫生   6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山西省阳城县2006~2008年40~69岁食管癌筛查人群对癌症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分阶段整群抽样的方法,确定山西省阳城县食管癌发病率较高的乡或村作为筛查人群,筛查现场采取一对一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筛查人群癌症防治知识总体知晓率不高;性别、家族史、家庭人均收入水平是影响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的主要因素。动员人群进行食管癌筛查存在一定难度,做胃镜难受是主要原因。结论应该有侧重的针对女性、家中无肿瘤患者人群进行癌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总筛查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并不高,应该利用更加有效的措施开展全面的健康教育,以提高当地高危人群的癌症防治知识知晓率及筛检参与率,有利于食管癌的早诊早治。  相似文献   
22.
目的总结阳城县食管癌早诊早治项目内窥镜筛查情况和早期诊断结果。方法对5073例应用内窥镜检查+碘染色+指示性活组织检查及贲门脊根部定点活组织检查的普查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参加筛查的男女比为0.99:1,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典型增生和癌的检出率男性明显高于女性(P〈0.01);食管、贲门、胃的早期诊断率{早期诊断病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黏膜内癌1/重度不典型增生和(或)原位癌以上病例)分别为73.33%、71.88%、44.44%。结论在食管癌高发区应用内窥镜检查+碘染色+指示性活组织检查可提高食管癌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同时要重视对早期贲门癌的诊断,建议食管癌高发区常规内窥镜检查时应做碘染色+指示性活组织检查和对贲门脊根部的定点活组织检查,以提高癌前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探讨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地区病理医师技术能力水平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以2019-01-01-2019-12-31参与农村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的病理医师为研究对象,由项目专家组依据现行技术方案和项目实例编写考核试题库,利用"早诊早治"APP建立考试平台进行技术能力考核,计算考核优秀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  相似文献   
24.
山西省交城县居民死亡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西省交城县居民死亡情况分析山西省肿瘤研究所(030013)张永贞死因分析是反映居民健康状况的一个重要方面。恶性肿瘤又是危害人民生命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了解交城县居民死亡原因,现将1975年~1977年和1990年~1992年居民死亡资料作一系统的整...  相似文献   
25.
[目的]了解山西省阳城县老年人恶性肿瘤发病情况.[方法]通过对阳城县肿瘤登记报告资料的审核与评价,选取1998~2007年60岁以上人群恶性肿瘤发病数据,计算发病率、年龄别发病率、标化发病率、构成比.[结果] 1998~2007年共报告60岁以上老年恶性肿瘤新发病例5819例,发病率为1739.18/10万,其中男性3655例,发病率为2357.65/10万;女性2164例,发病率为1205.20/10万.发病率最高的是食管癌和胃癌,分别占全部肿瘤的38.65%和36.76%.男性发病第1位为胃癌,依次为食管癌、肝癌、肺癌和结直肠癌;女性发病第1位为食管癌,依次为胃癌、宫颈癌、肝癌和结直肠癌.[结论]上消化道癌仍然是威胁阳城老年人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应继续将其作为老年人肿瘤防治的重点.  相似文献   
26.
[目的]分析山西省阳城县食管癌/贲门癌早诊早治项目点的人群筛查资料,评价基层医生采用内镜碘染色筛查高发区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2006~2010年采用内镜碘染色法对40~69岁人群进行食管癌/贲门癌筛查,前4年对阳性病变和脊根部均取活检并进行病理学诊断,2010年筛查方法未要求脊根部取活检,该处为重点观察。[结果]2006~2010年,共筛查了7 094人,平均年龄为50.19岁,筛查人群平均参与率为70.74%。轻度不典型增生、中度不典型增生、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癌及浸润癌的检出率分别为11.95%(848例)、2.44%(173例)、1.16%(82例)、0.15%(11例)、0.58%(41例)。第2年筛查检出率均高于第1年,2008年检出率明显高于首次筛查(χ2=7.105,P=0.008)。对于贲门部的检查,由于2010年脊根部不取活检,重度不典型增生、早期癌检出率较低,但与2009年相比无显著性差异(χ2=1.802,P=0.180),但轻度不典型增生检出率有显著性差异(χ2=33.87,P<0.01)。[结论]内镜碘染色法在高发区能筛查出早期食管癌/贲门癌癌前病变。用内镜碘染色筛查方法开展食管癌/贲门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是可行的。筛查中脊根部必须重点观察,该部位的活检可提高人群贲门早期病变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27.
[目的]应用肿瘤登记资料质量控制指标,对阳城县肿瘤登记资料的可比性、有效性和完整性进行分析与评价。[方法]对阳城县肿瘤登记处提交《五大洲癌症发病率》(第Ⅹ卷)中的2003~2007年的数据资料中MV%、DCO%、M/I、逐年发病率变化趋势的稳定性等质控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阳城县2003~2007年共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6 339例,男女性别比为1.29∶1;死亡4 210例,男女性别比1.42∶1。病理诊断比例(MV%)为86.05%;只有死亡医学证明书比例(DCO%)为0.47%;同期恶性肿瘤死亡/发病之比(M/I)为0.66。[结论]应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肿瘤登记报告系统,重点是提高乡村一级报告人员的工作责任心和业务素质,从源头上减少漏报,并加强部门、区域间的协作交流,从整体上全面提高阳城县肿瘤登记报告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28.
摘 要:[目的] 分析阳城县1998~2007年子宫颈癌发病情况,为子宫颈癌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以山西省阳城县肿瘤登记报告资料为依据,对1998~2007年子宫颈癌发病数据进行分析,计算其发病率、标化率、累积率和截缩率等指标,并对1998~2002年和2003~2007年两个时段子宫颈癌的发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998~2007年阳城县子宫颈癌发病率为87.37/10万,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30.12%,中国标化发病率为60.78/10万,世界标化发病率为70.62/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49.13±10.19岁。1998~2002年、2003~2007年阳城县子宫颈癌发病率分别为96.20/10万和78.23/10万,分别占所有恶性肿瘤发病的33.10%和27.07%;中标率分别为66.50/10万和57.86/10万,世标率分别为81.04/10万和71.78/10万。1998~2002年在4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发病率为295.56/10万),平均发病年龄为47.58±9.59岁;2003~2007年在55~岁年龄组达到峰值(发病率为368.36/10万),平均发病率龄为51.05±10.57岁。[结论] 1998~2007年阳城子宫颈癌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但仍处于较高的发病水平,应继续将其作为重点防控癌种。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对子宫切除术患者盆底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86例行子宫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术后给予盆底肌训练,观察组术后给予盆底肌训练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比较两组的盆底肌力、性生活质量以及压力性尿失禁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的盆底肌力分级优于对照组,性生活质量问卷中生理维度评分...  相似文献   
30.
背景与目的: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系统的子宫颈癌防治计划,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更缺乏子宫颈癌的防治技术和经验。本研究报道山西省襄垣县子宫颈癌早诊早治示范基地的人群筛查资料,评价基层医生采用醋酸或碘染色法(VIA/VILI)在农村地区筛查子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效果。方法:采用醋酸染色法(VIA)和碘染色法(VILI)在山西省襄垣县30~59岁的妇女人群中开展子宫颈癌筛查,VIA或VILI阳性者进行阴道镜检查,阴道镜检异常者在病变处取活检进行病理学诊断。采用同样的程序对人群进行复查,通过比较1年筛查、连续2年筛查和连续3年筛查的结果,评价该方案的筛查效果。结果:在2005~2008年期间,有7145名适龄妇女参加了筛查,平均年龄为42.16岁,筛查人群平均参与率为74.75%。其中2005~2007年期间,对1287人连续筛查了3年,第1轮筛查CIN2、CIN3及子宫颈癌的检出率分别为0.70%(9例)、1.01%(13例)、0.23%(3例);第2轮(976人)筛查检出率分别为0.22%(2例)、0.11%(1例)、0;第3轮筛查仅增加了1例CIN2病例。2006~2007年期间对3490人连续筛查了2年,第1轮(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