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28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51.
黄永慧  郭云飞  姚溪  张楠楠  高月  寇洁 《全科护理》2023,(20):2845-2847
目的:探讨护士医院伦理氛围感知与组织公民行为的相关性。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郑州市5所三级甲等医院692名护士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医院伦理氛围量表(HECS)和组织公民行为量表(OCB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护士HECS总均分为(4.28±0.56)分,OCBS总均分为(4.28±0.54)分;HECS总分及各维度得分与OCBS总分及责任感维度、认同维度、利他主义维度得分呈正相关(P<0.01),HECS量表中与医生关系维度得分与OCBS量表中的人际和谐维度和保护组织资源维度得分呈负相关(P<0.01)。结论:护士的医院伦理氛围和组织公民行为处于较高水平,医院伦理氛围越好,组织公民行为越明显,提示医院应重视伦理氛围教育和监测,为提升护士的工作积极性,促进其表现组织公民行为,进而提高职业价值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2.
目的:本研究拟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分子对接技术探讨小儿化积止咳方治疗咳嗽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Uniprot、Pubchem、SwissTargetPrediction及DisGeNET数据库获取药物的活性成分、药物靶点、疾病靶点以及药物与疾病的共同靶点。并使用Cytoscape 3.9.0软件进行蛋白互作关系(PPI)分析以及获取Hub genes,之后进行基因本体(GO)、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确定其生物学功能及调节的通路。最后进行分子对接,明确小儿化积止咳方发挥作用的主要化合物。结果:获得药物与疾病的交集靶点46个,其中10个是关键靶点,主要参与调控晚期糖基化终产物(AGE)-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和白细胞介素17(IL-17)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其中4个Hub genes肿瘤坏死因子(TN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转录信号转导和激活因子3(STAT3))可以与药方中的17种化合物进行良好的结合。结论:小儿化积止咳方可能通过靶向TNF、MMP9、EGFR和STAT3等靶点,调控AGE-RAGE...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锥体束受侵犯程度与岛叶胶质瘤患者术后疗效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至2019年7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神经外科行手术治疗的41例岛叶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MRI显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将患者分为3型,其中肿瘤仅侵犯岛叶前下部为Ⅰ型,侵犯岛叶后上部为Ⅱ型,浸润破坏内囊结构为Ⅲ型。分析各型患者术前、术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病理学类型及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41例患者中,Ⅰ型18例(43.9%),Ⅱ型20例(48.8%),Ⅲ型3例(7.3%)。Ⅰ型患者术前、术后均无运动功能障碍。Ⅱ型患者术前4例有运动功能障碍,其中3例术后得到了改善,1例症状进一步加重,1例术后新发生了运动功能障碍。Ⅲ型患者术前均有运动功能障碍,术后症状均进一步加重。Ⅰ、Ⅱ、Ⅲ型肿瘤全切除者分别有11例、5例、1例,与Ⅰ型比较,Ⅱ+Ⅲ型肿瘤全切除比例低[分别为26.1%(6/23),11/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Ⅰ、Ⅱ、Ⅲ型患者中,世界卫生组织(WHO)Ⅲ~Ⅳ级胶质瘤患者分别有3例(3/18)、7例(7/20)、3例(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术后29例获3~72(22.7±12.0)个月的随访。Ⅰ型患者随访13例,均未复发;Ⅱ型患者随访15例,其中7例复发;Ⅲ型患者随访1例,术后第3个月因残留肿瘤增大而死亡。Kaplan-Meier生存分析3型患者的生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锥体束受侵犯程度越重,岛叶胶质瘤的病理学级别越高,手术全切除率越低,术后疗效越差。  相似文献   
54.
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的近期和远期疗效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为临床实践提供依据。方法计算机检索OVID、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2008第2期)、CBM、CNKI、VIP以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数据库。手工检索相关期刊和会议文献,并检索相关综述及所获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相关随机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文献发表时间和语言不限。采用RevMan5.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最终纳入5个非随机试验,包括417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①非长期随访亚组:腹腔镜组术后累计妊娠率高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1.42,95%CI(1.13,1.80),P=0.003];长期随访亚组:腹腔镜组术后累计妊娠率与开腹组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85,95%CI(0.68,1.07),P=0.17];②腹腔镜组术后规律月经恢复率与开腹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1,95%CI(0.79,1.05),P=0.18];③腹腔镜组术后子宫周围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02,95%CI(0.00,0.18),P=0.0002];④腹腔镜组术后腹腔内粘连发生率明显低于开腹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0.02,95%CI(0.00,0.13),P〈0.0001]。结论目前证据显示,腹腔镜手术治疗PCOS不孕患者,术后粘连的发生率和程度均小于开腹手术;术后累计妊娠率是否优于开腹手术尚不能肯定;单个研究显示,术后规律月经恢复率远期疗效不如开腹手术,有待更多高质量多中心的随机双盲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55.
背景:环糊精高分子和聚乙烯醇均具有无毒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力学性能,已被广泛用于生物医用材料,是近代生物制药及剂型研究的重要功能材料之一。 目的:观察环糊精以共价键键合到聚乙烯醇后的药物控制释放性能,并探讨其药控释放机制。 设计、时间及地点:观察性实验,于2008年在西北工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实验室和咸阳师范学院化学与化工学院实验室完成。 材料:聚乙烯醇为天津天大实验化工厂产品,β-环糊精为上海三浦化工有限公司产品,喜树碱由西安近代化学研究所提供。 方法:分别合成单6-对甲基苯磺酰β-环糊精酯和单6-甲酰基β-环糊精,利用缩醛化反应将醛基化β-环糊精固载到聚乙烯醇大分子链上,合成出聚乙烯醇固载β-环糊精的线性环糊精高分子。观察聚乙烯醇固载β-环糊精与模型药物喜树碱的包合作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测定不同环糊精固载量的聚乙烯醇-β-环糊精膜在不同pH值下释放药物的含量。 主要观察指标:聚乙烯醇固载β-环糊精的合成条件及药物累计释放率。 结果:合成聚乙烯醇固载β-环糊精高分子的最佳反应条件是反应时间2 h,温度70 ℃, 单6-甲酰基β-环糊精与聚乙烯醇的质量比小于等于4∶1。药物释放实验结果表明,聚乙烯醇固载β-环糊精因包合增溶作用促进了水难溶性药物的释放。在pH=11时,喜树碱的累积释放量和释放速率随着β-环糊精含量的变化不明显,而在pH=2的介质中,随着β-环糊精含量的增加,喜树碱的累积释放量和释放速率有了明显的增加。 结论:对于致密的聚乙烯醇膜,β-环糊精的键入可能起到了致孔作用,增加了水分子的渗透能力和药物的扩散能力,有助于药物释放,但对于难溶药物,环糊精的增溶性能在药物的促释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和研究腓骨肌萎缩症1型(Charcot-Marie-Tooth disease 1,CMT1)患者肌电图和PMP22基因改变特点。方法对43例CMT1患者进行常规神经传导速度和肌电图检查,应用PCR双酶切方法对其中33例CMT1患者及15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检测17p11.2-12 PMP22基因重复序列(即1760bp片段)。33例CMT1患者依有无17p11.2-12 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分为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两组患者神经传导改变有无差异。结果 43例患者均行肌电图检测,均表现为运动或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存在明显减慢(100%),感觉神经病变重于运动神经,下肢受累程度重于上肢;所检129块肌肉中,88块(68.2%)呈神经源性损害。经PMP22基因学检测的33例中20例(60.6%)检测出1760bp片断,对照组均未检测到此片段。PMP22基因特异性片段阳性组感觉神经传导速度、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及远端潜伏期与阴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MT1患者肌电图改变具有其特异性,结合PCR-双酶切法检测PMP22特异性基因重复序列可提高诊断CMT1的准确性及敏感性。  相似文献   
57.
微小RNA(microRNA ,miRNA)与癫痫的发生发展过程有重要关系,可通过调控其靶基因参与信号传导通路,发挥着类似于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作用,目前已发现多种miRNA与癫痫关系密切。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 ,KD)是一种用来治疗儿童癫痫的方法,其有效性和安全性已经得到全世界的公认,目前认为KD治疗癫痫的可能机制有KD影响脑组织的能量代谢和神经递质以及KD具有抗氧化和抗凋亡作用。全面研究KD治疗癫痫的miRNA调控机制将可能对研发新型抗癫痫药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8.
银屑病相关急性白血病3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银屑病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特征、疗效及预后。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39例银屑病相关急性白血病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 39例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1例,中位年龄42岁(13~76岁),中位银屑病史10年(1~30年);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23例(59.0%),急性髓系白血病(AML)13例(33.3%),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3例(7.7%);复发9例,其中APL 4例,AML 4例,B-ALL 1例。单因素分析显示,PML-RARα融合基因异构体类型和银屑病史为APL复发患者的影响因素(均P〈0.05),但多因素分析显示两者均不是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银屑病相关APL和AML患者的完全缓解(CR)率分别为96%(22/23)、46%(6/13),3年总生存(OS)率分别为96%、44%,3年无复发生存(RFS)率分别为77%、38%。结论 银屑病相关急性白血病患者以APL居多,预后较好;银屑病相关AML、ALL患者CR率及长期生存率低,后期应考虑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59.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 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其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16年2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液科病房收治的200例初诊AL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患者诱导化疗期间感染的临床特点、危险因素及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200例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为84.0%(168例),其中,有明确感染部位者占94.6%(159/168),前3位感染部位为肺部(26.1%,93例)、胃肠道(17.1%,61例)、口腔(12.4%,44例);共检出病原菌213株,其中革兰阴性杆菌占39.0%(83株),革兰阳性球菌占34.3%(73株),真菌占23.5%(50株),病毒占3.3%(7株);多因素分析感染的危险因素为粒细胞缺乏(OR=14.370,95%CI:2.576~116.518,P〈0.01);168例感染患者疾病完全缓解(CR)率+完全缓解伴血细胞不完全恢复(CRi)率为74.4%(125/168),32例未感染患者CR+CRi率为87.5%(28/32),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564, P=0.109)。结论AL患者初次诱导化疗期间感染发生率高,肺部为最常见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多见,且真菌感染率高,粒细胞缺乏增加感染的机会,感染的发生不影响疾病CR/CRi率。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探讨骨科清洁手术切口感染原因以及预防控制感染措施的可操作性.方法 目标性监测骨科清洁手术住院患者19 988例,依据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诊断标准》进行诊断;对其临床资料逐项填写统一表格,按照卫生部SSI监测中危险因素评分标准,计算感染危险因素指数,对统计数据进行x2检验.结果 19 988例患者出现切口感染97例,感染率0.49%;92例患者送检标本中共分离出病原菌106株,革兰阳性菌70株,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占27.36%;革兰阴性菌33株,以假单胞菌属为主,占9.43%;真菌3株;手术切口感染与手术持续时间、手术前住院时间、手术部位、手术种类、术后感染时间、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有明显关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骨外科手术切口医院感染的监测工作,采取针对性的措施,预防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