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0篇
医药卫生   23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Fontaine分期l~Ⅲ期)的疗效及安全性. 方法 选取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396例,予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片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踝肱指数,下肢动脉血管内径、血流量、血流峰时速度及实验室指标(血纤维蛋白原及血流变学指标,血脂及载脂蛋白指标).结果 治疗前和治疗后12周,患肢踝肱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下肢动脉的直径、峰值流速及逆向平均流速均有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纤维蛋白原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甘油三酯(T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则明显提高(P<0.05).结论 他汀联合贝前列腺素钠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T波峰-末间期(Tpe)的特点及其在评价整体心室复极离散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28例(心力衰竭组)及无器质性心脏病且心功能正常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25例(对照组),分别测量体表心电图12个导联的Tpe和QT间期,计算QT间期离散度(QTd)、Tpe平均值校正值(Tpe.AVEC)、Tpe最大值校正值(Tpe-MAXC),并进行比较.结果心力衰竭组Tpe.AVEC、Tpe.maxc、QTd显著高于对照组[(106.31±26.34)ms比(82.72±10.01) ms,(234.05±69.75) ms比(119.15±11.55)ms,(119.17±67.62) ms比(39.74±17.04) ms],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0.01).结论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整体心室复极离散明显增加.Tpe-AVEC及Tpe-MAXC可作为扩张型心肌病伴发心力衰竭患者心室复极离散的无创性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83.
目的 探讨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DSE)及运动负荷超声心动图(ESE)对左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等,是否具有不同的影响.方法 入选125例行负荷试验且结果为阴性的患者,DSE组73例.测量患者基础及负荷状态下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舒张末期容积(LVEDV)、射血分数(LVEF)等,并应用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STE)评价左心室心肌总体纵向应变(GLS)及周向应变(CS)等.根据患者是否达到目标心率(THR),进一步将患者分为4组,比较上述指标及其两种状态(即基础状态和负荷状态)下的变化值.结果 即使THR明显低于ESE组,THR未达标的DSE组患者.(sub-optimal DSE)其△ESV(-44.6%±21.5% vs-22.0%±12.3%,P<0.001)及△CS (32.0%±9.0% vs 22.4%±13.4%,P=0.02)仍显著高于ESE组.结论 DSE及ESE对左室心肌收缩力具有不同的影响,且与心率无关.  相似文献   
84.
心动过速时心动周期变异性的规律及产生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61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时的心动周期变异性进行了研究。方法 心动周期变异性用心动周期周长平均值的标准差表示(ms)。每一患者诱发6±3.4(2~25)次持续性心动过速,平均心动周期变异性为8.83±4.35ms(2.12~23.11ms),心动过速时相邻心动周期的最大差异平均为24.22±20.47ms。结果 33例(54%)患者心动过速时相邻心动周期的最大差异大于20ms,6例(10%)大于50ms,最大为95ms。53例有至少3次持续性心动过速被诱发,前3次心动过速时的心动周期变异性具有很好的相关性(r=0.91,P<0.0001),应用运步回归对每一患者心动过速时心动周期变异性的平均值与房室结不同电生理参数进行了检验。结论发现房室结前向传导曲线的斜率与心动过速时的心动周期变异性成正相关,斜率(x)越大心动周期变异性(y)越大(r=0.36,n=61,y=3.76x 5.4,P<0.O001)。  相似文献   
85.
汕头市开展医用放射诊断主要有X射线机诊断和核医学放射免疫诊断,根据国务院<放射防护条例>许可审查规定,我们对辖区内医用放射诊断单位放射防护情况进行审核和监测,了解各单位的防护状况和存在问题,为更好落实整改措施和防护投入提供可靠依据,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6.
目的 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典型心房扑动 (AF)已广泛应用 ,但在消融前常常需要进行AF的诱发 ,以进行房扑类型以及缓慢传导区的判断。而相应的诱发与电生理检查过程时间较长。本研究在心电图判断较明确的基础上 ,观察窦律下AF消融的成功率。方法  10例AF病人 ,依据体表心电图的F波频率 ,形态 ,方向 ,判断为典型房扑 ,即右房内顺钟向或者逆钟向的大折返。所有病人无心脏外伤以及手术史。消融前与消融过程中病人均表现为窦律。于右房三尖瓣环与下腔静脉之间的峡部进行线性消融。 7例患者以出现右房特征性激动顺序的变化 (即低侧位右房刺激时呈逆钟向阻滞 ,冠状静脉窦刺激时呈顺钟向阻滞 )为消融终点 ,另 3例在上述心房激动顺序变化基础上 ,以消融线上双电位为消融终点。消融后进行心房程序刺激检查。结果 所有患者均达到相应的射频消融终点。X线曝光时间 19.2± 8.3min ,总手术时间 82 .4± 15 .7min。随访 8.5± 3 .4个月 ,AF无复发。结论 对于AF病人 ,在心电图可以明确判断为典型AF的基础上 ,消融前可以不采用心房程序刺激以及其他一些心内电生理检查 ,直接在窦性心律下进行峡部的线性消融。从而减少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87.
心脏记忆是指T波的持续可逆的变化。本文对心脏记忆的研究现状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88.
张树龙 《中国乡村医生》2008,10(20):156-156
只有熟悉和了解正常胸部X线影像,才能识别和分析异常胸部X线表现。由于肺是充满气体的组织,在密度上与邻近组织器官形成了明显差异,因而在X线检查时形成了鲜明对比,为胸部X线检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肺静脉开口面积及左心房容积指数与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6例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计算 CHADS2评分和 CHA2 DS2-VASc 评分,将评分为0分、1分和≥2分者分别归入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根据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和脑 CT 检查结果,将所有患者分为血栓组和非血栓组。应用肺静脉多层螺旋 CT(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MSCT)测量左上肺静脉、左下肺静脉、右上肺静脉及右下肺静脉的开口面积;运用经胸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左心房上下径、前后径及左右径,计算左心房容积指数(left atrial volume index,LAVI)。采用 Spearman 等级相关性分析,分析肺静脉开口面积及 LAVI 与血栓栓塞风险计分的相关性,通过 ROC 曲线比较各项指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的预测价值。结果(1)CHADS2评分低危、中危、高危患者分别有73例(35.4%)、82例(39.8%)和51例(24.8%),而在 CHA2 DS2-VASc 评分下,各组分别有41例(19.9%)、67例(32.5%)和98例(47.6%)。LAVI、左上肺静脉开口面积、左下肺静脉开口面积、右上肺静脉开口面积、肺静脉开口总面积与 CHADS2评分及 CHA2 DS2-VASc 评分均存在显著相关性。(2)LAVI、左上肺静脉开口面积、左下肺静脉开口面积及肺静脉开口总面积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的预测有诊断价值。结论心脏超声测得的 LAVI、MSCT 测得的肺静脉开口面积与CHADS2评分及 CHA2 DS2-VASc 评分存在相关性。这些指标对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血栓栓塞风险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长QT13 (LQT13)家系临床表现、心电学特点和基因型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入选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1个LQT13家系,4代人,共有家族成员49例.家族调查包括临床病史、体格检查、心电图、超声心动图.采集44例血样,根据基因检测结果确定基因诊断.进一步采集基因诊断阳性的患者和匹配的健康对照者数字化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资料,比较两组心电参数的改变.结果 家系研究示7例临床诊断为先天性长QT综合征(LQTS).基因诊断9例阳性,包括7例临床确诊病例和2例疑似病例,女6例,男3例.基因突变为KIR3.4基因Gly387Arg突变.校正QT间期(QTc):440~490 (454±22) ms.女性患者QT间期偏长,好发晕厥,悲伤易诱发晕厥,有时在夜间发作.QT间期450~460ms的患者没有或者只有1次晕厥发生.该家系患者的晕厥首发均在20岁以后,在20~50岁期间晕厥发作频繁,50岁以后几乎不再发作.2例植入起搏器,β受体阻滞剂治疗有效.与健康对照组相比,LQT13患者QT间期延长主要表现在Q波与T波波峰间期(QTp)的延长.T波波峰到T波终点之间的间期(TpTe)没有改变.T波形状的评分(MCS)研究发现,与健康对照组相比T波起始部分的面积增加,T波幅度没有改变.24h动态心电图心率变异性分析发现,LQT13患者低频成份和高频成份比值(LF/HF)比正常对照组降低.结论 KIR3.4基因Gly387Arg突变引起LQT13.该LQT13家系女性患者多见,首发晕厥发生在成年以后,QT间期轻度延长,主要表现在T波起始部分的延长.临床结果相对良性,没有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随访9年没有患者猝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