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70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负性情绪与其对疾病的认知状态相关,用P300可客观评估这一现象。方法:对60例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和62例健康志愿者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负性情绪量表评定。结果:消化道恶性肿瘤组负性情绪比较明显。其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246.1±23.0)ms和(339.7±26.6)ms]延长,P3波幅[(3.14±2.01)μV]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53~14.23,P<0.01或P<0.05)。结论:P300电位可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患者的认知状况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92.
程粉  张朝辉 《临床医学工程》2019,(10):1377-1378
目的研究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96例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喹硫平治疗,对照组采用奥氮平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SF-36量表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喹硫平与奥氮平治疗老年器质性精神障碍患者均安全有效,但采用喹硫平治疗的患者生活质量更高。  相似文献   
93.
交感神经皮肤反应电位在躯体化障碍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电位在躯体化障碍中的应用。方法:用自编主诉不适症状量表对56例躯体化障碍患者进行访谈,并对这些患者和50名正常对照者进行SSR测定,将所得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躯体化障碍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SSR波潜伏期延长和波幅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SSR潜伏期与消化系统、呼吸循环、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SSR波幅与神经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与病程、症状总数目以及呼吸循环系统、皮肤、泌尿生殖系统症状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P<0.05或P<0.01)。结论:SSR能较好地反映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可以作为躯体化障碍的一项客观电生理参考指标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4.
[目的]应用颈动脉结构与功能超声指标评价"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效果。[方法]根据纳入标准选择缺血性脑梗死(前循环梗死)急性期合并颈动脉低回声斑块患者,分为"调神通络"针法组和常规针法组,分别治疗28 d,对治疗前后硬化及相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调神通络"针法组能明显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促进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特别是对于改善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及总胆固醇(TC)具有明显的作用。(P0.05或P0.01)。(2)短期应用"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超声指标没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调神通络"针法对颈动脉硬化的干预短期内无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95.
目的探讨卒中后抑郁(PSD)及脑卒中患者血脂水平的差异,为其临床诊治寻找更多的实验室依据。方法对50例PSD及50例脑卒中非抑郁患者分别进行血脂检测,并将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PSD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高于对照组和脑卒中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血清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与脑卒中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脑卒中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分析显示PSD组患者的TC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及自评抑郁量表(SDS)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4和0.37,P<0.01),其余血脂指标浓度与量表测定得分无相关性(P>0.05)。结论TC水平测定可作为PSD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96.
目的 探讨阿米替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在大鼠体内的药动学和组织分布学,评估其脑靶向性.方法 40只SD大鼠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静脉注射阿米替林及阿米替林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纳米粒,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测血液及组织中不同时间点阿米替林浓度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纳米粒组中阿米替林在大鼠体内的半衰期、平均驻留时间、血...  相似文献   
97.
伪膜性肠炎(PMC)是一种主要发生于结肠和小肠的急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近年来,随着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患者的自身免疫功能失衡,PM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逐渐上升,而重症监护室(ICU)患者的PMC发病率和病死率更是居高不下。本文拟对PMC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临床诊疗决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老年性痴呆患者事件相关电位(ERP)和多导睡眠图(PSG)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临床诊断的老年性痴呆患者及35例年龄匹配的健康人进行对照研究,所有受试者均进行ERP和PSG测试。结果:研究组中ERP测定的异常率为94.4%(34/36),ERP中N2、P3波潜伏期较对照组延长,P3波幅降低,其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1),PSG测定睡眠潜伏期延长、觉醒次数和S1阶段增多、总睡眠时间、深睡眠(S3+S4)、快眼动睡眠时间和睡眠纺锤波指数减少、睡眠效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ERP成分中P3波潜伏期P3波幅与PSG测定中睡眠潜伏期、觉醒次数、总睡眠时间、深睡眠、快眼动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及纺锤波指数等指标存在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老年性痴呆患者存在明显的认知功能减退和睡眠质量下降。ERP和PSG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患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慢性应激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影响,探讨rTMS抗抑郁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 40只雄性SPF级Sprague-Dawley大鼠经过初次筛选后,随机分为造模组(n=30)和空白对照组(n=8),造模组应用孤养联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方法建立大鼠抑郁模型,筛选造模成功的大鼠24只随机分为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每组8只,抑郁对照组不给予rTMS干预,rTMS组和伪刺激组分别接受10 Hz的rTMS刺激和伪刺激干预3周。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和干预后进行体质量测量、蔗糖水消耗实验和旷场实验评估,在干预后,检测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染色的细胞数及海马BDNF m RNA的表达水平。结果造模后,rTMS组、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大鼠的体质量减分率较空白对照组降低(P0.01),体质量增加缓慢(P0.01)。干预后,r TMS组大鼠体质量减分率、蔗糖水消耗量、旷场实验的水平运动评分以及垂直运动评分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均增高(均P0.05),与空白对照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rTMS组大鼠海马CA3区BDNF阳性细胞数目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加(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r TMS组大鼠海马BDNF m RNA的相对表达量较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增多(P0.01),伪刺激组和抑郁对照组较空白对照组减少(P0.01)。结论 rTMS干预能够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可能与增加海马BDNF的表达导致海马神经元再生有关。  相似文献   
100.
目的分析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大鼠血清IL-17A水平、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PSD的病理生理机制。方法将30只成年的无特定病原体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对各组大鼠进行基线行为学评估,其中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行大脑中动脉闭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缺血再灌注处理,1周后对PSD组大鼠行慢性轻度刺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每天给予1~2种刺激,连续4周,CUMS刺激4周后对各组大鼠进行行为学评估。评估结束后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各组大鼠海马区神经元形态,使用ELISA方法检测大鼠血清中IL-17A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海马IL-1β、TNF-α mRNA表达。观察PSD情况下,血清及海马神经元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及海马损伤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卒中组和PSD组大鼠血清的IL-17A水平分别为18.56±2.56 pg/mL、40.78±4.13 pg/mL和52.10±5.22 pg/mL,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IL-1βmRNA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570±0.322、2.617±0.128和3.189±0.107,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手术组、卒中组、PSD组大鼠海马区TNF-α mRNA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分别为0.999±0.007、1.258±0.042和1.623±0.041,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尼氏染色提示卒中组、PSD组海马区CA1区神经元存在损伤,以PSD组最明显。结论 PSD组大鼠血清IL-17A水平上调,海马IL-1β、TNF-αmRNA高表达,提示PSD发生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可能有炎症反应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