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6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青少年网络成瘾(IAD)者人格特征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关系.方法 对42例青少年IAD者及40例非IAD者分别进行了艾森克个性问卷和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 事件相关电位测定青少年IAD组N2及P3波潜伏期[分别为(267.2±24.2) ms、(374.5±22.0) ms]较非IAD组[分别为(235.7±21.8) ms、(332.3±23.5) ms]延长,P3波幅[(3.9±2.5) μV、(7.8±2.4)μ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调查显示,青少年IAD组的精神质(P)及神经质(N)2个维度分[分别为(56.2±9.4)分、(49.8±7.4)分]均明显高于非IAD组[分别为(51.9±9.7)分、(42.4±7.5)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青少年IAD组内外向(E)和掩饰(L)维度分[分别为(45.7±9.0)分、(44.3±7.9)分]明显低于非IAD组[分别为(51.2±9.4)分、(50.9±8.3)分],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艾森克个性问卷与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P300波的相关分析显示,青少年IAD组P300波潜伏期与P、N维度分呈正相关(r=0.49和r=0.54,P<0.01),与E、L维度分呈负相关(r=-0.43和r=-0.46,P<0.01);P300波幅与P、N维度分呈负相关(r=-0.41和r=-0.50,P<0.01),与E、L维度分呈正相关(r=0.45和r=0.47,P<0.01).结论 青少年IAD存在一定的人格特征和认知异常,且人格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42.
目的 分析基于前额叶背外侧区(DLPFC)种子点到全脑的功能连接、低频振幅变化,探讨脑卒中后抑郁(PSD)患者功能成像与临床量表、炎性指标(hs-CRP、IL-6、IL-2、IL-10、IL-17a及IFN-γ)的关联。 方法 纳入2016年至2020年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6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剔除12例头动较大和数据不完整的患者,最终纳入55例。收集基线数据,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17)得分≧7分的患者分为PSD组(28例),HAMD-17得分<7分的患者分为对照组(27例)。收集功能磁共振成像数据进行分析,并测定血清炎症指标。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SD组以L-DLPFC为种子点时1个差异团块内功能连接降低,体素129 mm3,MNI坐标(x=9, y=30, z=33),对应AAL脑区左前扣带回、右内侧扣带回、左内侧额上回;以R-DLPFC为种子点时1个差异团块内功能连接降低,体素44 mm3,MNI坐标(x=-27, y=12, z=47),对应AAL脑区左额中回。PSD组以R-DLPFC为种子点的异常脑区功能连接值与卒中时间呈正相关(r=0.433,P=0.027)。对照组以L-DLPFC为种子点的差异脑区功能连接值与MoCA呈负相关(r=-0.417,P=0.038),以R-DLPFC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值与IFN-γ呈正相关(r=0.620,P=0.001),异常脑区功能连接值与其他临床量表、炎症指标、病灶体积无显著相关性。 结论 执行控制网络内部及其与突显网络之间的功能连接异常可能参与PSD的发生机制,且可能与脑卒中时间、认知功能、IFN-γ 有关。  相似文献   
43.
精神药物是指凡能直接影响精神活动的药物,也称亲精神药物,向精神药物.  相似文献   
44.
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奎硫平对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56例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奎硫平与氯氮平治疗8周,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价临床疗效,不良反应症状量表(TESS)评价药物副反应。结果:奎硫平治疗有效率为42.9%,氯氮平治疗有效率为53.6%,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奎硫平在嗜睡、口干、便秘、唾液增多、体重增加、心电图异常、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等副反应方面显著少于氯氮平。结论:奎硫平是一种治疗难治性分裂症安全有效的药物,可作为首选药物使用。  相似文献   
45.
盐酸氟西汀对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P300电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脑卒中患者发病后抑郁情绪和认知障碍与疾病的发展、疗效和预后有密切关系,因而选择合理的药物来改善其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倍受临床重视。 目的:应用盐酸氟西汀治疗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采用抑郁自评量表和P300电位评估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改变情况。 设计:以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对照实验。 单位:河南省精神病医院。 对象:选择1999—12/2003—06在河南省精神病医院神经科住院的脑卒中后抑郁患者82例,均为首次发病,将82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41例,对照组41例。 方法: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摹础上服用盐酸氟西汀;(1)入组前未服用抗精神病药物者。可直接服用盐酸氟西汀。(2)入组前服用其他抗精神病药物者,则停药并进行1周清洗期后再服用盐酸氟西汀。(3)盐酸氟西汀给药量20mg,每日早晨口服1片,分别于住院后1周(首次评定)和6周(再次评定)对两组患者进行抑郁自评量表和P300电位测定。 主要观察指标:(1)两组患者抑郁量表评定分值。(2)事件相关电位P300成分中N1,P2,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 结果: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41例均进入结果分析。(1)首次评定:治疗前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分值及P300电位各波潜伏期及波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59—1.15,P〉0.05)。(2)再次评定:治疗后治疗组抑郁自评量表分显著低于对照组(40.32&;#177;7.2,48.31&;#177;8.02。t=3.89。P〈0.01),治疗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渡潜伏期明显低于对照组[(235.5&;#177;22.9),(248.3&;#177;23.4)ms;(339.1&;#177;25.3).(348.6&;#177;25.5)ms,P〈0.05]和P3波幅明显高于对照组[(6.3&;#177;1.9),(4.9&;#177;2.0)μV。P〈0.05]。 结论:盐酸氟西汀可改善脑卒中后抑郁状态和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6.
正1病例资料患者,男,13岁,因口服百草枯约18 h入院。患者于2016年9月5日6时左右口服农药百草枯约5 ml,出现咽喉部烧灼疼痛、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于当地医院补液对症处理后转入我院,入院后完善相关辅助检查。9月6日血常规示Hb 125 g/L,WBC 11.09×10~9/L,N 89.5%;凝血功能、心肌酶谱、生化、肝功、胸片正常。9月8日凝血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讨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认知状况及P300电位在评价其认知功能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32例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和30例健康者分别进行了P300电位测定和认知能力筛查实验,并将两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躯体形式障碍组P300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分别为(256.8±23.3)ms和(358.3±26.6)ms]较对照组[分别为(231.0±22.5)ms和(325.6±25.8)ms]延长,其N2波幅(5.7±2.6)μV、P3波幅(3.3±1.5)μV较对照组的(9.0±2.1)μV和(5.8±1.8)μV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躯体形式障碍组筛查量表中9个因子分及总分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P3波潜伏期及波幅与认知能力筛查量表中9个因子分具有相关性,为P3波潜伏期与各因子分值呈负相关(P〈0.01),波幅则呈正相关(P〈0.01)。结论躯体形式障碍患者存在认知功能损伤;P300电位可作为评价躯体形式障碍患者认知状况的指标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48.
抑郁症患者交感神经皮肤反应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交感神经皮肤反应(SSR)与事件相关电位P300对抑郁症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本研究对46例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组)及42例正常健康者(正常对照组)分别进行SSR及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并对其结果进行比较,同时对各指标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抑郁症组患者中SSR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的异常率分别为84.8%(39/46)和89.1%(41/46),两者间异常吻合率为78.3%(36/46)。抑郁症组患者通过SSR测定后发现,其SSR潜伏期和波幅值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抑郁症组患者经事件相关电位测定后发现,其N2、P3波潜伏期和P3波幅分别较正常对照组延长和降低,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进一步分析后发现,事件相关电位成分中N2、P3波潜伏期与SSR潜伏期间以及P3波波幅与SSR波幅间均呈正相关(P〈0.01),而N2、P3波潜伏期与SSR波幅间以及P3波波幅与SSR潜伏期间均呈负相关(P〈0.01)。结论交感神经皮肤反应和事件相关电位P300可作为抑郁症患者的辅助诊断指标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相似文献   
49.
目的: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PSD)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比例,了解卒中后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关系。方法:选取卒中后抑郁患者152例,脑梗死患者150例和正常对照组140例作为研究对象,分别抽取空腹静脉血3ml,离心后分离血浆,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量Hcy值,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定各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分析认知功能障碍在卒中后抑郁患者中间的发生比例,分析PSD患者的认知功能与Hcy的关系。结果:用MMSE评定PSD组认知功能障碍89例(58.55%),脑梗死组认知功能障碍78例(52.00%),正常组认知功能障碍36例(25.71%),三组MMSE总分分别为(17.42±5.20)分、(21.31±2.32)分和(23.37±10.29)分,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其中在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方面PSD组明显低于脑梗死组和正常对照组。PSD组Hcy水平(23.68±10.29)μmol/L明显高于脑梗死组(16.31±6.40)μmol/L和正常组(12.41±4.63)μmol/L,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Hcy水平与PSD组MMSE总分、性别、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1.236、-0.709、-0.680和-2.064。结论:卒中后抑郁患者存在认知功能障碍且发生比例较高,Hcy水平升高可能是PSD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其中对PSD患者的记忆力和注意力计算力有着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针刺治疗与氟西汀联用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的影响,为PSD的临床治疗提供更有效的途径.方法:将84例PSD患者分为氟西汀治疗组(A组)和针刺治疗与氟西汀联用治疗组(B组),在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了抑郁量表(HAMD)评定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测定,并将结果加以比较.结果:首次评定两组HAMD及ERP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周后再次评定时,两组ERP中N2、P3波潜伏期较首次缩短,P3波幅升高,HAMD评定分值较首次降低,但B组改变更为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治疗与氟西汀联用可较好的改善脑卒中患者的抑郁情绪和认知功能,对促进其预后和康复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