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8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7篇
医药卫生   25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了解蜱类自然感染粒细胞无形体(anaplasma phagocytophilum)的状况,为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预防、控制提供技术支持。方法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通过对野外采集的蜱类样品的核酸(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套式PCR)、凝胶电泳分析以及核酸序列分析等,对蜱类携带的粒细胞无形体进行确认。结果在大连地区采集的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中检测到粒细胞无形体。序列分析结果表明,与GenBank数据库中已注册的粒细胞无形体核酸序列有高度的相似性(97%~99%)。结论我国大连地区存在蜱粒细胞无形体感染。应加强对该地区蜱类的监测和控制,防止因蜱类叮咬导致人粒细胞无形体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102.
兰州战区地处祖国西北方向,深入欧亚大陆腹地,历来是应付局部战争和边境军事冲突的“热点”方向之一,同时,也是自然灾害频发的地区.该地区医疗机构少,医疗设备落后,技术力量不足,社会依托差,并且边境地区多处高原高寒区,山高坡陡、河谷纵横、道路稀少、地形复杂.由于高原特殊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气压和氧分压低、气候寒冷、干燥,其...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编著黑龙江省中俄双边口岸地区的鼠形动物名录。方法 2006-2009年中俄联合监测小组对中俄黑龙江边境中方6个口岸、俄方3个口岸地区进行鼠形动物本底调查。结果黑龙江边境6个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为1目3科11属13种,俄方对应口岸地区鼠形动物为1目3科8属10种。结论在世界疫情疫病日益肆虐的情况下,该鼠形动物名录为中俄口岸地区的公共卫生工作及相关鼠传疾病的防治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04.
〔目的〕了解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类及其携带病原情况。〔方法〕2009年8月,在满洲里和后贝加尔口岸地区采用夹日法和夹夜法捕鼠。采集满洲里地区鼠类脏器和血样本,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肝、脾组织中的鼠疫耶氏菌、土拉弗氏菌和莫氏立克次体核酸;用逆转录RT-PCR方法检测肺组织的汉坦病毒核酸;分别用酶链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胶体金免疫层析方法检测血标本中的汉坦病毒和鼠疫耶氏菌、土拉弗氏菌、莫氏立克次体抗体。〔结果〕2009年8月,在中方满洲里口岸地区捕鼠7种53只,总捕鼠率6.63%,优势鼠种为长爪沙鼠、达乌尔黄鼠、黑线毛足鼠;在俄方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捕鼠10种158只,总捕鼠率19.75%,狭颅田鼠、黑线仓鼠和黑线毛足鼠为优势鼠种。满洲里口岸鼠脏器样本中未检测到病原核酸,血标本中3份汉坦病毒抗体阳性。〔结论〕中俄满洲里-后贝加尔斯克口岸地区鼠类构成不同,中方鼠类中存在汉坦病毒感染。  相似文献   
105.
目的 探讨颅内破裂囊状动脉瘤的血管内治疗的价值和技术.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和上海华山医院2004年7月-2008年5月.因自发性颅内出血患者就诊,经全脑DSA检查,确诊颅内囊状动脉瘤138例患者,共149枚动脉瘤.(剔除<2mm的微小动脉瘤患者);并行血管内栓塞治疗.结果 本组128枚(86%)囊性动脉瘤完全栓塞;12枚(8%)95%栓塞;9枚(6%)栓塞小于95%,其中4个为宽颈动脉瘤,5个为宽颈大动脉瘤.138例患者中93例(67.4%)患者进行了全脑血管造影随访,DSA随访从6~36个月,平均16.8个月.其中4例(4.3%)复发,但均无再次破裂出血发生.结论 颅内囊性动脉瘤血管内治疗并中期随访提示颅内破裂囊性动脉瘤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破裂囊性动脉瘤栓塞的重点是栓塞瘤颈和载瘤动脉相邻的真性动脉瘤,远端如形成动脉瘤囊泡或假囊,栓塞时无需栓塞或致密栓塞.长期效果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对2008年在云南省勐腊县采集的蚊虫进行版纳病毒(BAV)分离和鉴定.方法 2008年7月在勐腊县南嘎村人房和畜圈采集蚊虫标本,用细胞培养法进行虫媒病毒分离并鉴定,测定分离到的BAV第5、8及11节段序列,利用MEGA4软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 共采集到蚊虫7种1731只,分离到1株导致C6/36细胞产生规律病变的分离物,经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为BAV,系统进化分析显示第8节段和中国分离株关系最近,而第11节段和越南分离株关系最近.结论 系统进化分析提示该BAV毒株可能与越南分离株之间发生了基因重配.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研究不同千伏设置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头颈联合CTA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进行头颈联合CTA检查的70例患者随机分2组.A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00 kV;B组35例扫描的千伏设为120 kV.扫描后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重建,以九位法来显示动脉的位置.对两组血管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2.16±0.36和2.83±0.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图像质量优于A组的图像质量,颈动脉及椎动脉起始部图像质量得到明显改善.B组的平均辐射剂量高于A组.结论 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高千伏可以获得满意的CTA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08.
颅内囊状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颅内动脉瘤破裂与非破裂的形态学,了解破裂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方法 将DSA确诊颅内动脉瘤患者171例分为破裂动脉瘤(指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组138例和未破裂动脉瘤组33例,分析两组患者的动脉瘤部位分布、大小及形态.结果 破裂动脉瘤组138例患者共有149枚囊状动脉瘤.115枚(77%)动脉瘤位于前循环,34枚(23%)动脉瘤位于后循环;124枚(83%)为单囊;25枚(17%)远端可见假性动脉瘤形成.未破裂动脉瘤组33例患者,共34枚动脉瘤.29枚(85.3%)动脉瘤位于前循环.5枚(14.7%)动脉瘤位于后循环;32枚(94.1%)动脉瘤为单囊,2枚(5.9%)动脉瘤为不规则形,所有动脉瘤瘤壁均光整,瘤腔内对比剂均匀.结论 破裂动脉瘤常可见典型的表现,包括动脉瘤形态不规则,破13处瘤壁不光整,破口周围易形成假性动脉瘤.  相似文献   
109.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相关症状性缺血并发症原因和处理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9年4月上海华山医院连续介入治疗的942例患者(1 055枚动脉瘤)中确诊的37例(3.9%,37/942)症状性缺血并发症的原因和处理措施.结果 37例患者中术中症状性缺血并发症25例(2.6%,25/942),包括...  相似文献   
110.
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是青年人脑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其造成的临床表现多变。侵入性血管造影一直被认为是诊断颈部动脉夹层的金标准,但MR血管造影和CT血管造影(CTA)越来越多的被用作非侵入性检查的替代。256排CTA具有薄层、快速、高分辨的特点,联合全脑范围的CT灌注扫描(CTP)可以对颈部动脉夹层患者进行快速诊断,并评估脑血流灌注情况,指导临床选择合适治疗方法。现就256排CTA在自发性颈部动脉夹层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