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5篇
医药卫生   26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NF-κB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组复杂的临床综合征,是各种心脏疾患发生发展的最后阶段。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系统激活等有关,这些体液因子可参与诱导心肌细胞发生结构和功能改变,促进心室重构,使心功能进一步恶化。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是近年研究发现的重要核转录因子,NF-κB最初是1986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癌症研究中心的Baltimore和麻省Whitehead生物医学研究所的Rwiansen发现的[1]。他们在成熟B细胞和浆细胞中发现的这种蛋白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内含增强子的特异性序列结合,该序列由10个核苷酸组成(5’-GGGACTTTCC-3’),命名为κB。现已发现,NF-κB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它由复杂的多肽亚单位组成。作为信号传导途径中的枢纽,NF-κB与免疫、肿瘤、细胞凋亡的调节以及胚胎发育等重要事件有着密切联系。近年来,对NF-κB在心血管疾病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本文就转录因子NF-κB在慢性心力衰竭发病机制中的研究作一综述。1NF-κB的分子生物学特性1.1NF-κB的结构NF-κB最初是从B淋巴细胞中发现的能与免疫球蛋白κ轻链基因κB序列特异性结合...  相似文献   
102.
目的 研究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的手术方法,以避免交锁髓内钉固定的条件限制、降低治疗费用.方法 手术均在能透视的普通手术台进行,于髌韧带外侧缘做8 cm的切口,经股骨髁间窝开孔,膝关节屈曲手法复位,依次扩髓,逆行穿入带锁钉.全部闭合复位.结果 经平均20.4个月的随访,所有病人均骨性愈合,膝关节功能良好, Kolmert膝关节功能评定优良率90.9%.结论 徒手闭合复位逆行交锁髓内钉治疗股骨干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牢固、能早期进行膝关节功能锻炼,且不受条件限制,费用较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03.
目的筛选西尼罗病毒特异抗原片段,并建立其ELISA快检方法。方法参考亲水性、抗原性、可塑性、表面可及性及二级结构信息,对西尼罗病毒抗原表位进行系统分析,预测得分值较高的抗原区域经原核表达、Western blot筛选及亲和层析纯化后,包被ELISA微孔板,对ELISA反应条件进行系统优化,建立其ELISA快检方法。结果预测获病毒特异性抗原表位29个,对其中11段进行了表达,经筛选,获得西尼罗病毒特异抗原片段及西尼罗与乙型脑炎病毒共同抗原片段各一段。利用西尼罗病毒特异抗原片段WnAg16建立了检测西尼罗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与所试相近病毒无交叉反应,S/N比值均在23以上,对鼠抗西尼罗病毒多抗的检出下限达1∶204 800。结论利用特异性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西尼罗病毒抗体的ELISA方法。  相似文献   
104.
目的 为了解本地区住院病人主要死因构成及影响死亡的主要因素,研究减少病死率的相关对策,为地方高危病种的防治及医院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5-2010年6年中的2 367例死亡病案,用ICD-10的方法进行疾病分类,对前10位死因分析.结果 该医院住院病人总病死率为2.35%;2005-2010年病死率逐年下降(t=4.8,P〈0.01);死亡病例中男性多于女性;脑血管疾病死亡占前10位死亡病因的41%、恶性肿瘤与肺炎占24.5%、冠心病占16%.结论 要关注男性健康,提倡健康生活、低盐饮食,加强对脑死亡等疾病的防治.定期体检,对恶性肿瘤争取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5.
目的比较齐拉西酮与利培酮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条件的74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给予齐拉西酮(齐拉西酮组)和利培酮(利培酮组),进行8周系统治疗,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其临床疗效;以副反应量表(TESS)和有关实验室检查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PANSS评分均明显下降,两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齐拉西酮起效较快,对阴性症状的疗效更好;齐拉西酮组的副反应发生率低于利培酮组,但差异无显著性;两组药物引起的副反应均为轻度或中度,表现有所不同,患者耐受性好。结论齐拉西酮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齐拉西酮对阴性症状的改善好于利培酮;两者副反应较轻,副反应表现有所不同。两种药物均为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精神病药物。  相似文献   
106.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排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的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7年8月我院208例输尿管结石患者,随机按1∶1分为对照组(单纯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和治疗组(自拟益气排石汤联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31%(96/104)和84.62%(88/104),治疗后中医症候积分为(2.31±1.15)分和(4.25±1.22)分,疼痛总缓解率为93.27%(97/104)和84.62%(88/104),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自拟益气排石汤联合ESWL治疗输尿管结石可明显改善患者症状,改善疼痛,缩短治疗时间和减少并发症发病率。  相似文献   
107.
目的 探讨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嵌顿性输尿管上段结石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32例及对照组30例.研究组行无管化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对照组行后腹腔镜下输尿管取石术,术后观察3d.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率、术后血尿时间、住院时间;比较两组术后视觉模...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制备荨麻颗粒剂.方法 采用正交实验设计法,以乙醇提取法分离提取总黄酮等有效成分,并以荨麻中总黄酮的含量为考察指标,考察了含醇量、提取时间、提取次数3个因素对有效成分提取量的影响.结果 荨麻颗粒剂的提取最优工艺为用85%的乙醇提取45 min,提取1次;制粒工艺为浸膏粉、微晶纤维素、乳糖,用75%乙醇作润湿剂制颗粒,湿粒干燥温度为60℃,制得颗粒符合要求.结论 该制剂使用无糖型辅料制备荨麻颗粒剂,制法简便,质量稳定.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高糖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分离的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在含有不同浓度右旋葡萄糖的DMEM中培养24小时。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分别以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方法进行分析,其产物一氧化氮以高效液相层析法(HPLC)测定。结果:与低糖(5.6mM)相比高糖(12.5mM,25mM)可以刺激内皮型一氧化氮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并伴有一氧化氮的浓度降低。结论:高糖可致内皮型一氧化氨合成酶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增加,并可能导致其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 :探讨稳心颗粒对老年人快速性心律失常 (合并或无心脑血管疾病的房性和室性早搏及心动过速 )相关临床症状的治疗效应和安全性。方法 :90例合并或无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 ,按照治疗组与对照组 2∶1的比例随机给予稳心颗粒或心律平治疗。治疗开始前和结束后分别进行临床症状等级评定并进行三大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检查 ,并做心电图检测。结果 :稳心颗粒对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患者相关临床症状的缓解率优于对照组 (稳心颗粒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 89 8% ,心律平组症状缓解总有效率 78 5 % ,P <0 0 1) ,未观察到明显的不良反应 ,且两组副作用发生情况无明显差异。结论 :稳心颗粒对老年快速性心律失常相关症状的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