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66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我们用古拉啶治疗急性药物性肝病肝炎型23例,并以其他保肝药物治疗该病的23例为对照组,结果显示古拉啶治疗效果明显好于对照组,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关系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疾病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空腹血糖受损(IFG)、糖耐量异常(IGT)及糖尿病(DM,以餐后血糖升高为主)3组患者心血管疾病患病率,以及3组患者心血管疾病危险性指标: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CIMT)、血脂(TC、TG、HDL-C、LDL-C)、体质指数(BMI)、血压(SBP、DBP)、C反应蛋白(CRP)等值的变化,并分析餐后高血糖与这些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关系。结果:IGT、DM组心血管危险性指标明显高于IFG组(P<0.01),DM组心血管危险性指标较IGT组升高(P<0.05);IGT、DM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FG组(P<0.01),DM组心血管疾病的患病率明显高于IGT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餐后高血糖与心血管危险性指标呈正相关,而与HDL-C呈负相关。结论:餐后高血糖增加心血管疾病患病率,应重视餐后高血糖,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相似文献   
13.
为加强餐饮服务环节食品安全监管.保障公众饮食安全,按照省州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及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四川省冕宁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9月初至10月中旬开展餐饮服务环节食品、餐饮具的监测性抽验。圆满完成2013年度食品抽验任务。  相似文献   
14.
胰腺癌23例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1 ] ,早期症状缺乏特异性 ,与肝、胆、胃、十二指肠疾患症状相似 ,容易混淆 ,且缺乏特异性的检查方法 ,易误诊。我们于 1997年 2月~ 1999年 9月收治胰腺癌 6 5例 ,其中误诊 2 3例 ,误诊率 35 %。误诊原因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 18例 ,女 5例 ,男女之比 3.6∶ 1;年龄 2 7~80岁 ,平均 5 9岁。误诊时间 15~ 137天 ,平均 35天。首发临床表现为上腹痛 2 4例 ,梗阻性黄疸 18例 ,腹胀、食欲不振 11例 ,腰背痛 5例 ,多饮、多尿 3例 ,消瘦 2例 ,便秘、腹泻各 1例。1.2 诊断方法 B超诊断 4例 ,CT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比研究地佐辛与芬太尼用于全麻诱导对病人舒适度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择期手术全麻患者,随机分为D组和F组,每组60例。D组静脉注射0.2 mg.kg-1地佐辛进行麻醉诱导,F组则静脉给予3μg.kg-1芬太尼进行麻醉诱导。观察并记录诱导时丙泊酚的注射痛评分及发生率,插管前呛咳程度及发生率,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的躁动评分,拔管后呕吐发生情况,术后4、8、12小时的VAS评分值,及术后24小时的满意度评分。结果 D组丙泊酚的注射痛评分及发生率,插管前呛咳程度及发生率,拔管即刻(T1)、拔管后5 min(T2)的躁动评分,拔管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术后4、8、12小时的VAS评分均低于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术后24小时的满意度评分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佐辛用于全麻诱导可提高患者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尔基体蛋白73(GP73)、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PHC患者194例,普通肝病组74例,其他肿瘤组患者70例和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80例进行3项指标的定量检测和分析;AFP采用微粒子化学发光法,用美国雅培ARCHITECT i2000SR全自动化学发光仪进行定量检测;GP73和GPC3采用ELISA法作定量检测。结果 PHC组血清GP73和GPC3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肝病组、其他肿瘤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P73、GPC3、AFP单独及三者联合检测对诊断 PHC的敏感度分别为:78.35%、53.09%、58.76%、94.85%,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9、0.74、0.75、0.96。结论 GP73、GPC3和AFP联合检测能提高PHC诊断的敏感度和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7.
丙泊酚复合麻醉对人工流产手术患者镇痛和康复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目的 观察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氯胺酮对人工流产(简称人流)手术患者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的影响。方法 120例(ASAⅠ-Ⅱ级),妊娠40-60d自愿接受麻醉下人流手术的患者,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丙泊酚(A组)、芬太尼(B组)、氯胺酮、丙泊酚(C组)3组各40例。入室常规吸氧,分别静注生理盐水5ml、芬太尼1μg/kg、氯胺酮0.3mg/kg,然后以20mg/5s速度静注丙泊酚至患者睫毛反射消失,术中根据需要追加丙泊酚,记录麻醉前后血压、心率、SPO2、麻醉清醒时间、丙泊酚用量、治疗效果和康复质量。结果 A、B两组心率、血压麻醉后较麻醉前比较有明显下降(P&;lt;0.01);SPO2、患者清醒时间组间比较无差异(P&;gt;0.05);丙泊酚用量,B、C组明显少于A组(P&;lt;0.01);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和康复质量,B、C组明显少于A组(P&;lt;0.01);治疗效果、患者满意度和康复质量,B、C组优于A组。结论 丙泊酚复合小剂量的芬太尼、氯胺酮,用于人流术可加强镇痛,改善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8.
文题释义:氧化损伤:活性氧和活性氮是引起蛋白质氧化损伤的重要因素。活性氧和活性氮可以通过多种代谢途径产生,如化学毒物与药物代谢、细胞呼吸、辐射、光照等。 异甘草素:是从甘草中进一步提取的单体化合物,已有研究提示异甘草素可通过抑制AMPK信号通路而发挥抗氧化作用,从而改善缺氧心肌细胞收缩功能障碍。但是异甘草素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肌细胞的作用机制尚未深入研究。背景:缺血性心脏病已成为威胁人体健康的重要疾病之一,但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尚未阐明。 目的:探讨异甘草素对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损伤后氧化应激及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心肌细胞H9C2,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缺氧/复氧组、缺氧/复氧+异甘草素10,20,40,80 μmol/L组,缺氧/复氧+si-con组(si-con为阴性对照)、缺氧/复氧+si-SETD7组、缺氧/复氧+异甘草素+pcDNA组、缺氧/复氧+异甘草素+pcDNA-SETD7组。采用MTT法检测细胞存活率;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情况;测定细胞中活性氧、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丙二醛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中凋亡相关蛋白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表达。结果与结论:①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缺氧/复氧组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 0.05),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与活性氧、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降低(P < 0.05);②与缺氧/复氧组比较,缺氧/复氧+异甘草素10,20,40,80 μmol/L组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 < 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 0.05),SETD7、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与活性氧、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 < 0.05),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升高(P < 0.05);③与缺氧/复氧+si-con组相比,缺氧/复氧+si-SETD7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升高(P < 0.05),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 < 0.05),SETD7与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 < 0.05),活性氧、丙二醛水平显著降低(P < 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升高(P < 0.05);④与缺氧/复氧+异甘草素+pcDNA组相比,缺氧/复氧+异甘草素+ pcDNA-SETD7组心肌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 < 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升高(P < 0.05),SETD7、活化半胱氨酸蛋白酶3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活性氧、丙二醛水平显著升高(P < 0.05),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水平显著降低(P < 0.05);⑤提示异甘草素可通过抑制SETD7表达而抵抗细胞凋亡及增强其抗氧化能力,从而对缺氧/复氧损伤心肌细胞发挥保护作用。 ORCID: 0000-0002-7612-454X(于辉)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19.
20.
目的评价单纯0.1%罗哌卡因复合不同浓度芬太尼对学龄儿童术后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ASA1-2级,年龄5-12岁行择期下腹部手术的患儿90例,随机分为Ⅰ、Ⅱ、Ⅲ组,每组30例。在氯胺酮基础麻醉下行腰段硬膜外阻滞,术毕以单纯0.1%罗哌卡因(1组)或0.1%罗哌卡因复合0.0001%芬太尼(Ⅱ组)或0.1%罗哌卡因复合0.0002%芬太尼(Ⅲ组)进行术后镇痛,以2ml·h-1的速率硬膜外腔持续输注,由患儿父母按压补充2ml/次锁定时间15分钟。观察术后24小时内的镇痛效果。观察术后患儿恶心、呕吐、下肢麻木、皮肤搔痒、尿潴留、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由患儿或其父母评价满意程度。结果三组的镇痛优秀率分别为76.7%、80.0%和70.0%,Ⅰ组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但优良率无显著性差异;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的发生率Ⅰ组明显低于Ⅱ组和Ⅲ组(p<0.05);Ⅲ组有1例呼吸抑制(p>0.05);三组下肢运动阻滞恢复无显著性差异(P>0.05);满意度Ⅰ组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5)。结论硬膜外注射单纯0.1%罗哌卡因与其复合芬太尼相比,镇痛效果相当,不良反应少,满意度高,可能更适用于小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