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9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310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133例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中医证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对中医证的影响,笔者观察了133例不同证型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包括病窦综合征和房室传导阻滞)患者植入起搏器后的中医症状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1.1.1 西医诊断标准 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②房室传导阻滞,参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教材《内科学》“房室传导阻滞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表现”(第五版)。 1.1.2 中医辨证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治疗气虚证”,分…  相似文献   
302.
目的:观察通冠胶囊对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方法:临床上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54例,治疗组26例,对照组28例。对照组为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通冠胶囊,治疗后第1天、第7天、1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中医症候评分。结果:治疗后治疗组多项指标优于对照组,包括胸闷、胸痛等气虚血瘀症状,总有效率为92.31%,而对照组有效率为71.42%,治疗组中医症状量化评分及临床症状总体疗效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应用于气虚血瘀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气虚血瘀症状。  相似文献   
303.
目的探讨通冠胶囊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数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年3—10月广东省中医院ICU和心脏中心收治的冠心病行PCI术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通冠胶囊治疗组(治疗组)和安慰剂对照组(对照组),每组30例。手术当天开始服用通冠胶囊或安慰剂3粒,每天3次,连续3个月。检测PCI术前及术后1个月患者外周血CD34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阳性细胞数目。于PCI术前和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定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输出量(sv)、每分输出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评价两组患者“壁运动指数”(wall motion score index,WMSI)。结果术前两组患者EPCs数量、LVEF、WMSI及S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个月较术前外周血中EPCs数量均有所上升(P〈0.05),且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患者LVEF升高(P〈0.05,P〈0.01),治疗组WMSl降低(P〈0.05),SV升高(P〈0.05),治疗组LVEF及WMSl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冠胶囊可以上调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外周血EPCs的数量,改善患者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304.
365例胸痹心痛患者证型与血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血脂和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对36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辨证,并检查血脂,对 比研究证型与血脂间的关系。[结果]365例胸痹心痛患者有278例至少有一项血脂异常,87例血脂正常;血脂异常组和正 常组各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证患者的平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非血瘀证,痰浊证患者的HDL低 于非痰浊证,血清甘油三酯(TG)高于非痰浊讧;随着证型的复杂化,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升高;证型虚实与血脂无关。[结论]胸痹心痛不一定与血脂增高有关,虚实证均可发生,但以血瘀证和疾浊证的血脂异常 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305.
用低功率射频导管消蚀(RFCA)房室交界区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8例,其中消蚀房室结治疗起搏器术后顽固性快速心房颤动2例,改良房室结消蚀慢径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6例。全部获得成功。平均输出功率(19.1±3.1)W,阻抗稳定,碳化现象少,术后心肌酶基本正常。提示:低功率RFCA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方法。  相似文献   
306.
[目的]总结中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对45例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冠心病的患者施行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和支架植入术,包括急性心肌梗塞28例,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心绞痛15例。其中单支病变16例,双支病变20例,三支病变9例。血管狭窄大于75%60支。[结果]44例PTCA共扩张47支狭窄血管,成功率97.8%,其中37例在PTCA后置入支架43只。[结论]中医院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尤其是急性心肌梗塞后的PTCA,配合中医药治疗,有改善心功能,促进康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307.
目的:了解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的证候特点.方法:对56例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和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检查,比较术后再狭窄组(33例)和无再狭窄组(23例)的证型特点.结果:再狭窄组只有痰浊证显著高于无再狭窄组(18例,54.5%比6例,26.1%,P<0.05),其他证型的差别无显著性;再狭窄组的实证高于无再狭窄组(8例,24.2%比1例,4.3%),而无再狭窄组的虚证(2例,8.7%比1例,3.0%)和虚实夹杂证(20例,87.0%比24例,72.7%)高于再狭窄组(P均<0.05);无再狭窄组的二证相兼比例高于再狭窄组(15例,65.2%比16例,48.5%);单证型(3例,9.1%比2例,8.7%)、三证相兼(11例,33.3%比6例,26.1%)、四证相兼(3例,9.1%比0)后者高于前者(P均<0.01).结论:痰浊证是冠脉再狭窄的主要证型,冠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组比无再狭窄组的证型更趋复杂化.  相似文献   
308.
中医药对冠心病病人血小板功能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在冠心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中 ,血小板机制贯穿始终。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学说认为 ,在冠心病的开始阶段 ,动脉内膜损伤 ,血小板活化因子增多 ,血小板在该处黏附继而聚集 ,随后发生纤维蛋白沉积 ,形成微血栓。血小板聚集后释出一些活性物质 ,如TXA2 (在体内不稳定 ,很快转化为TXB2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5 -羟色胺、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血小板第 4因子等 ,在以上活性物质的综合作用下 ,血小板进一步黏附、聚集 ,血管收缩 ,平滑肌细胞增生、游移 ,成纤维细胞增生 ,内皮细胞进一步损伤 ,在脂质浸润的参与下 ,逐渐形成粥样斑块。近年来 ,在对…  相似文献   
309.
冠状动脉介人术(PCI)作为冠心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但即使目前最先进的药物涂层支架,也不能完全解决术后再狭窄和术后心绞痛复发等并发症。近年研究发现,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实验性动脉成形术及支架植入术后血管内皮细胞迅速再生,修复内皮,使血栓减少,并能阻断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的启动环节,使新生内膜厚度和管腔狭窄程度减轻,为再狭窄的防治带来了新希望。本研究观察了通冠胶囊对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及血清VEGF的影响,旨在对通冠胶囊治疗冠心病机理作相关阐述。  相似文献   
310.
规范急性心肌梗死(AMI)中西医结合治疗,发挥中西医结合治疗的优势,是目前困扰我国中西医结合工作的一大难题。《急性心肌梗死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的制定及发布,规范AMI中西医结合循证和标准化工作,形成系统的中西医治疗方案,为临床提供客观、具体而可操作性的建议,以指导临床实践。本文将从制定背景、亮点、总结与展望方面对此《指南》进行解读,阐释相关问题,加强理解和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