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140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58例非糖尿病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S)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S〈7.0mmol/L。n=112)、血糖轻度升高组(7.0mmol/L≤FBS〈11.1mmol/L,n=82)和血糖高度升高组(FBS≥11.1mmol/L,n=64),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病死率、梗死面积、心肌酶及心功能状况。结果:血糖增高组患者的住院并发症、病死率、复合壁梗死发生率及心肌酶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而在心功能方面,血糖增高组低于血糖正常组(P〈0.01),血糖升高程度与以上各项指标均有关。结论:非糖尿病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关键词心肌梗塞急性病血糖非糖尿病  相似文献   
132.
目的:比较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对高血压病人中心动脉压和外周动脉压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研究,经2 wk的安慰剂洗脱后,年龄18~79 a的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病人被随机分配到咪达普利组(5~10 mg,po,qd)或贝那普利组(10~20 mg,po,qd),共治疗6 wk。所有病人在开始服药前及研究结束时均做脉搏波检查。只有完成6 wk治疗的病人列入最终分析。结果:共有98例病人完成该研究,入选前2组间的基线资料无显著差异(均P>0.05)。经6 wk治疗后,脉搏波所有观察指标均显著下降(均P<0.01),但2组间比较除肱动脉脉压和反射波增压指数外均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咪达普利和贝那普利降低外周动脉压和中心动脉压一样有效。  相似文献   
133.
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合理选择药物治疗的依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高血压是卒中、心肌梗死、肾功能衰竭、慢性心力衰竭、进行性动脉粥样硬化和痴呆的危险因素。在高血压与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之间存在一种呈连续等级分布的相关性 ,高血压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及是否存在心血管危险因素决定了患者的转归[1] 。治疗高血压可降低卒中、冠状动脉疾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危险 ,并能降低由心血管原因所致的心血管性总病死率和病残率。目前有效的降压药有数十种 ,哪一种降压药效果最佳 ?如何合理选择治疗高血压药物是近 10年来人们探讨的焦点之一。 2 0 0 2年底和 2 0 0 3年初分别发表的两个大型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  相似文献   
134.
目的分析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的特点。方法采用2中心、回顾性、对照研究。对病例在年代(Ⅰ、Ⅱ、Ⅲ组)、性别、年龄分期等方面的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入选1 410例,年龄呈现老龄化(P<0.01)。心功能以NYHAⅢ、Ⅳ级为主,占87.9%。Ⅰ和Ⅱ组的首位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Ⅲ组则是冠心病。随着年龄的增加,女性患者心房颤动比例减少。老年前期首位病因是风湿性心脏病,老年期和高龄老年期则为冠心病。总的好转率82.9%,总的病死率12.6%,后者以Ⅲ组最低(P<0.01)。死亡病例的首位病因逐渐由风湿性心脏病演变为冠心病,死因以非心脏性原因死亡居多,其次为心功能恶化。结论慢性心力衰竭合并心房颤动住院病例的首位病因从风湿性心脏病演变为冠心病;高龄、冠心病合并心房颤动可能逐渐成为慢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流行趋势。  相似文献   
135.
对血管紧张素 (1- 7)的研究使我们对肾素 -血管紧张素系统 (RAS)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血管紧张素 (1-7)通过特异性的受体发挥生理作用。血管紧张素Ⅰ和血管紧张素Ⅱ经过特异的肽链内切酶变为血管紧张素 (1 -7) ,再经血管紧张素转换酶作用降解为无活性的血管紧张素 (1- 5 )。血管紧张素 (1- 7)具有抗增殖、扩张血管、抗氧化应激及促进纤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6.
钙拮抗剂(Calcium antagonists),又称钙通道阻滞剂(Calcium channel blockers),已熟知为一组对心肌、窦房结功能、房室传导、周围血管和冠状循环有广泛作用的药物。这组化合物抑制慢通道钙离子穿过心脏和平滑肌细胞膜的转运,作用于钙离子的L型通道。各种制剂目前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  相似文献   
137.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右心室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心肌梗死 ( A MI)中右心室发生了一系列病理生理变化。右心室功能对于 A MI的发展及预后有重要意义 ,而右心室功能的评价较为复杂 ,多普勒组织成像 ( DTI)技术的应用为评价右心室功能提供了一种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8.
谭强  李广平  王伟  赵凯  张承宗 《天津医药》2007,35(5):348-34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对冠状动脉闭塞后侧支循环形成的影响。方法:93例冠状动脉闭塞病变的患者.分为合并糖尿病组(n=44)和非糖尿病组(n=49)。通过冠状动脉造影分析两组冠脉病变的特点,采用侧支动脉记分法评估两组侧支循环的发育。结果:糖尿病组病变血管数较对照组明显增多,钙化病变、弥漫病变、小血管病变也较非糖尿病患者明显增多(P〈0.05);糖尿病患者侧支血管记分较对照组显著减低(P〈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侧支循环发育不良,糖尿病妨碍冠脉侧支血管新生。  相似文献   
139.
关于急性心肌梗塞(AMI)预后的研究,早年采用的方法是建立临床判断预后的指标,其准确度不甚满意。70年代以来由于认识到 AMI 的预后与梗塞范围密切相关,加以无创的测量梗塞范围方法的建立,对估计 AMI 病人的预后有所进展。1972年Sobel 等首先对33个 AMI 病人用系列血清  相似文献   
140.
目的探讨非糖尿病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57例AMI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入院空腹血糖(FBS)水平,将其分为血糖正常组(FBS<7.0 mmol/L,n=112)、血糖轻度升高组(7.0 mmol/L≤FBS<11.1 mmol/L,n=152)和血糖高度升高组(FBS≥11.1 mmol/L,n=93),对比分析各组患者住院并发症、病死率、梗死面积、心肌酶及左心室功能.结果血糖增高组患者的住院并发症、病死率、复合壁梗死发生率及心肌酶显著高于血糖正常组(P<0.01),且空腹血糖升高程度与以上各项指标成正相关.而在左室功能方面,血糖增高组显著差于正常组(P<0.01),且与血糖增高程度成负相关.结论AMI患者早期血糖增高提示病情重,梗死面积大、并发症多、预后差及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