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4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 探讨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病理形态学特点及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方法 收集3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均为会诊病例:1例原单位诊断为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1例诊断为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另1例未能定性),观察和分析其临床、病理组织学和免疫表型,并对病变淋巴结做EB病毒原位杂交检测.结果 3例患者中男性2例,女性1例,平均年龄15岁,平均病程16天;3例患者均表现为颈部淋巴结肿大,1例伴有低热及咽部疼痛.术后均未予特殊治疗,随访时间分别为5、9、18个月,无1例复发.镜检、免疫表型及EBV检测:淋巴结基本结构不同程度破坏,滤泡外免疫母细胞样大细胞增生,其大多数CD3、CD45RO、CD43、CD30均(+),CD15、EMA和ALK1(-),3例EBER均(+).结论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生症淋巴结病的副皮质区有较多免疫母细胞增生,易过诊,但其临床特征、病理特点和免疫表型与大细胞淋巴瘤不同;结合EBV检测有助于其诊断.  相似文献   
12.
随机选择240名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传统教学法)和试验组(信息化技术支撑的翻转课堂教学法),以实验成功率、实验操作成绩、期末理论成绩及问卷等形式来观察实验教学效果。结果显示试验组各项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以信息化教学手段为支撑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可以提高机能学实验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检测Bcl-2和P53在肾癌伴肉瘤样分化(SRCC)患者中的表达,探讨他们与肾癌伴肉瘤样分化患者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22例SRCC石蜡标本中Bcl-2和P53的蛋白表达,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l-2与P53在SRCC中表达率分别为22.7%和50.0%,但不同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l-2和P53表达无明显相关性,同时两者在SRCC中表达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Bcl-2和P53阳性表达可能成为SRCC分化程度的参考指标之一,但两者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正>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进展及基因测序技术的广泛开展,我们对肾脏肿瘤的分类有了新的认识,一些由特定基因改变引起的肾细胞癌逐渐被认识。2022年发布的第五版WHO《泌尿和男性生殖系统肿瘤分类》将驱动基因明确的肾细胞癌单列一类,即分子定义的肾细胞癌,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水中5项肿瘤标志物对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和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103例肺良性疾病、107例肺癌患者胸水CYFRA211、NSE、CEA、CA125、CA199含量及阳性率。结果胸水CYFRA211含量鳞癌显著高于腺癌、小细胞癌和肺良性疾病(P<0.05、P<0.01);NSE含量小细胞癌显著高于非小细胞癌(P<0.01);CEA含量腺癌显著高于鳞癌和小细胞癌(P<0.01);CA125和CA199含量肺癌组均高于肺良性疾病组(P<0.05);5项指标的百分率也基本呈相仿结果。其中CYFRA211和CEA的敏感性、特异性最好。结论胸水CYFRA211、NSE、CEA、CA125及CAl99等肿瘤标志物各具有不同特点,通过综合分析含量变化对肺癌的临床应用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聚乙二醇(PEG400)对大鼠心电图的影响,确定聚乙二醇(PEG400)的安全用量. 方法 将Wistar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NS)对照组、10%PEG组、20%PEG组.用BL-420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记录1 h心电图,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 结果 20%PEG组可发生严重的心律失常,与10%PEG组、NS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10%PEG组与NS组偶尔会发生室性早博,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0%PEG组对心电图基本无影响,可作为安全剂量用于大鼠实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基于多索茶碱血药浓度监测的剂量调整对该药与特布他林联合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安全性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选自2014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在郑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并需要使用多索茶碱注射液和/或特布他林雾化液治疗的患者。将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分为3组:多索茶碱组、特布他林组和多索茶碱联合特布他林组(联合用药组)。3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对症处理,多索茶碱用法用量为300mg静脉滴注、1次/d,特布他林为2ml(5mg)雾化吸入、3次/d,疗程为7~14 d。比较3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生1级不良反应者多索茶碱剂量调整为250mg静脉滴注、1次/d,2级者剂量调整为200mg静脉滴注、1次/d,≥3级者停用多索茶碱。比较多索茶碱组和联合用药组患者剂量调整前后多索茶碱血药浓度、不良反应减轻或消失者占比、住院时间和治疗有效率。结果纳入研究的患者共6-582例,多索茶碱组1438例,男性793例,女性645例,年龄(61±11)岁;特布他林组2217例,男性1-281例,女性936,年龄(60±15)岁;联合用药组2927例,男性1644例,女性1283例,年龄(63±12)岁。3组患者性别、年龄分布和基础疾病、合并疾病及合并用药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13.1%(189/1438)、8.9%(197/2217)和21.2%(620/2927),联合用药组高于多索茶碱组(χ^2=41.271,P<0.001)和特布他林组(χ^2=142.766,P<0.001),多索茶碱组高于特布他林组(χ^2=16.738,P<0.001)。联合用药组震颤、头痛发生率均高于单独用药的2组(P<0.001);高血糖发生率高于多索茶碱组(P=0.003);失眠发生率高于特布他林组(P<0.001);心动过速发生率高于特布他林组(P<0.001);恶心发生率低于多索茶碱组(P<0.001),高于特布他林组(P<0.001);情绪异常发生率高于特布他林组(P=0.017)。3组均未发生≥3级不良反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中1级和2级不良反应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97,P=0.578)。联合用药组和多索茶碱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剂量调整前多索茶碱血药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后血药浓度均降低(均P<0.001),且联合用药组低于多索茶碱组[(8.38±2.19)μg/ml)比(10.64±2.55)μg/ml,P<0.001];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消失或减轻者占比高于多索茶碱组[40.81%(253/620)比30.16%(57/189,P=0.008)],住院时间短于多索茶碱组[(10±2)d比(15±3)d,P<0.001],治疗有效率高于多索茶碱组[531(85.65%)比136(71.96%,P<0.001)。结论多索茶碱注射液与特布他林雾化液联用时,通过多索茶碱血药浓度监测控制该药血药浓度在(8.38±2.19)μg/ml,既可提高疗效,又可提高联合用药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8.
19.
组织细胞肉瘤(histocyticsarcoma,HS)是一种瘤细胞具有成熟组织细胞形态与免疫表型特征的恶性肿瘤,不包括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相关的肿瘤性增生。此类肿瘤罕见,诊断与鉴别诊断亦很困难。我们总结了7例HS患者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并复习国内外文献资料,以提高对HS的病理特征、免疫表型、鉴别诊断和预后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偶发性前列腺腺癌的发生率、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40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因膀胱癌而行膀胱前列腺根治切除标本中偶然发现的前列腺腺癌5例,观察并分析其临床表现、病理学特点。结果临床表现:40例膀胱前列腺根治切除标本中有5例合并前列腺腺癌,发生率为12.5%(5/40)。患者平均年龄66岁(63~70岁)。4例表现为肉眼血尿,1例为镜下血尿。术前血PSA水平仅1例为6.55 ng/ml(参考值4.0 ng/ml),另外4例PSA水平均<4.0 ng/ml。病理检查:5例均为腺泡源性腺癌,4例Gleason分级评分均为6(3+3),1例Gleason分级评分为7(4+3)。临床病理TNM分期:3例为T1a,2例为T1b。结论前列腺癌可与尿路上皮癌合并发生,往往血PSA水平正常或稍高于正常。Gleason评分较低,癌灶常较局限,如取材不充分可能会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