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4篇
医药卫生   49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7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Stercoral perforation of the colon is an unusual pathological condition with fewer than 150 case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to date. We present a case of stercoral colonic perforation mimicking upper gastrointestinal perforation, which was diagnosed by computed tomography preoperatively. However, at laparotomy, stercoral colonic diverticulum perforation with jejunal diverticulitis became the most appropriate diagnosis.
  相似文献   
102.
乳管镜下置定位针在未扪及肿块乳管内肿物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对未扪及肿块的乳管内占位性病变的定位价值。方法北京友谊医院2006年8月至2008年3月对92例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头溢液病人进行117次乳管镜检查,发现24例乳管内占位性病变,均在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根据定位进行手术,将乳管镜结果、手术情况、病理结果进行总结分析。结果24例病人中术后病理证实病变21例(875%),其中导管内乳头状瘤16例,纤维囊性乳腺病2例,导管内癌2 例,导管浸润癌1例。结论乳管镜下放置定位针有助于确定未扪及肿块的病变乳管和乳管内占位性病变位置,有利于提高早期乳腺癌的检出率,准确进行手术切除。  相似文献   
103.
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从临床表现上很难与胰头癌相鉴别,目前已将发生于胰头部的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视为胰腺癌发生的癌前病变。影像学检查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诊断中起着重要作用,对于手术指征的掌握、胰头部肿块的可切除性、手术方式的选择以及手术困难程度的估计很有帮助。胰头部肿块型慢性胰腺炎的手术方式是直接针对胰头的,不同的手术方法包括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保留或不保留幽门的Whipple手术)和胰头部分切除加胰管引流术(Frey 手术,Beger 手术)。胰头肿块型慢性胰腺炎一旦诊断明确即应积极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尽可能采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因为它不仅切除了胰头部肿块、解除了胆道和胰管及十二指肠的梗阻,而且也去除了胰头癌的潜在病因;如胰头肿块巨大,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有极大风险,可考虑行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  相似文献   
104.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技术发展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前,以腹腔镜技术为代表的微创外科技术日臻成.熟.人们开始探讨和探索微创外科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方向,提出了许多新的概念,如软硬镜结合手术、经脐单孔腹腔镜手术、无瘢痕手术、经腔手术等.  相似文献   
105.
腹腔镜与内镜相结合——微创外科发展方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腹腔镜技术是外科发展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重大进步,更重要的是使微创观念植根于外科医生心中.同时,内镜技术的发展同样日新月异,双操作孔道内镜和"子母镜"的出现,大大拓展了内镜下诊断治疗的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6.
直肠癌是消化道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以手术为中心的多学科疗法仍是治疗直肠癌的主要策略。在我国,直肠癌以中低位居多,近年来,经肛全直肠系膜切除(taTME)成为中低位直肠癌手术的热点领域。自2010年首次报道至今,taTME手术已历经逾10年的发展,该术式在技术上的不断进步,已逐渐形成了一套较为规范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同时,国内外研究的持续推进以及专家共识和指南的迭代推出,为该术式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供了科学证据。未来,期待我国的研究中心开展更广泛的结构化培训和临床试验,获得基于我国taTME临床研究结果的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形成更成熟的的taTME临床实践指南,来更安全规范地开展该技术,以期望为更多的直肠癌患者带来获益。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和剖腹手术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EN)支持的效果和肠功能的恢复情况,并观察其安全性.方法:将32例结直肠癌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即剖腹组行剖腹手术;腹腔镜组行腹腔镜手术,每组16例.所有病人于术后第1天起给予同样肠内营养,并逐量增加,共6 d,前4 d同时给予肠外营养.观察肝肾功能、血脂、前清蛋白(PA)、肠功能恢复时间、消化道症状和各种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等.结果:腹腔镜组较剖腹组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02).两组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谷丙转氨酶经营养支持后与术前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剖腹组肌酐、尿素氮术前和营养支持后比有显著性差异(P=0.002,P=0.012).剖腹组清蛋白营养支持后显著低于术前(P=0.001),两组营养支持后清蛋白和总蛋白剖腹组显著低于腹腔镜组(P=0.004,P=0.031).结论:结直肠癌病人术后EEN支持,有利于营养状况恢复,是安全、合理的营养支持途径.在EEN治疗下腹腔镜组在营养状况和肠功能恢复上较剖腹组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08.
目的分析接受减重手术的青少年肥胖患者临床特点, 以指导青少年减重手术临床决策和实践。方法回顾分析2018—2022年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减重与代谢手术的123例青少年患者的临床资料, 并将其临床数据与《大中华减重与代谢手术数据库2021年度报告》中6 807例患者的整体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从术前合并症情况、手术方式、手术效果、随访等多方面分析青少年减重代谢手术患者的临床特点。应用SPSS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青少年减重手术患者中, 女性患者(74.0%)比例高于男性患者(26.0%), 除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生率(31.9%)高于整体水平外, 合并其他相关疾病或症状的比例较低, 且程度通常较轻。术后3个月的收缩压(Z=-5.73, P<0.001)、体重(Z=-5.69, P<0.001)、经脐腹围值(Z=-2.40, P=0.017)、糖化血红蛋白(Z=-5.23, P<0.001)、空腹胰岛素(Z=-2.95, P<0.003)、空腹C肽(Z=-4.59, P<0.001)、甘油三酯(Z=-2.75, P=0.006)与术前相比差异有...  相似文献   
109.
目的初步探讨胃肠道症状评定量表(GSRS)评分改良分级系统在结肠癌患者长期术后胃肠功能紊乱(PGID)评估中的实际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9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接受右半结肠癌根治术的12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 其中男性69例(56.6%), 女性53例(43.4%);中位年龄为66.5岁;体重指数为(24.4±3.3) kg/m2。主要观察指标为患者GSRS评分。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中位数(四分位间距)[M(Q1, Q3)]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无序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有序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H检验。GSRS评分使用密度图表示, 评分分为5个症状群, 采用雷达图表示各症状群的分布情况。结果 122例患者中最常见的长期PGID症候群为消化不良, 其次是腹痛、腹泻和便秘。受试者群体中的GSRS评分数据显示出一种近乎三...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充气法单孔腔镜保留乳房(简称保乳)手术在早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至2018年1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诊断为Ⅰ、Ⅱ期乳腺癌且行保乳手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行单孔法腔镜保乳手术者48例(腔镜组),行开放保乳手术者54例(开放组),对患者的手术时间、美容效果、并发症及复发情况进行评估。2组患者间手术时间、美容效果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 结果102例患者均成功完成相应单孔法腔镜保乳或开放保乳手术,其中腔镜组手术时间为(184.2±76.2) min,开放组手术时间为(127.8±68.4) min,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23, P<0.001)。术后2个月进行美容效果评估:腔镜组美容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11.2±0.8)分比(9.1±0.9)分,t=6.407, P<0.001]。2组患者术后均无皮肤坏死、活动性出血、感染等并发症。中位随访时间11.2个月,2组患者均无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病例。 结论充气法单孔腔镜保乳手术在保证早期乳腺癌肿瘤根治性的同时,可以较开放保乳手术获得更好的美容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