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医药卫生   20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43 毫秒
41.
银屑病T细胞活化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银屑病是一种由T细胞介导的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的免疫异常性疾病.其中T细胞的活化及其功能的发挥对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可能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免疫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银屑病中T细胞的活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本文就近几年来银屑痛T细胞研究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比较使用不同浓度胎牛血清(FBS)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BMSCs)产生某些细胞因子的量,揭示FBS对BMSCs产生细胞因子是否有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分别使用10%和20%FBS通过贴壁法培养BMSCs,收集传3代后又培养72h的BMSCs及培养上清,用流式细胞仪鉴定细胞表面标志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IL)-7、IL-8和干细胞因子(SCF)的水平。结果90%以上细胞表面抗原高表达CD29,而CD34、CD45及HLA-DR表达阴性,即BMSCs纯度在90%以上;两组BMSCs培养上清液中IL-7、IL-8和SCF的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牛血清对BM-SCs产生细胞因子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PKCβI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细胞的异常活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免疫磁珠法分选CD34+细胞,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以β-actin为内参照,对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CD34+细胞PKCβI表达水平进行半定量检测。结果银屑病患者CD34+细胞PKCβImRNA表达相对量为1.12±0.16,正常对照为0.90±0.14,银屑病患者CD34+细胞PKCβI显著高于正常对照(t=4.24,P<0.05)。结论银屑病患者造血细胞PKCβI表达异常,其可能受RUNX1调节参与银屑病发病。  相似文献   
44.
目的:研究转录调节因子RUNX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的表达,以揭示银屑病患者造血干细胞的活性.方法: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CD34+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细胞纯度,反转录PCR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RUNX1的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RUNX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决定CD34+细胞发育分化的关键转录因子RUNX1在银屑病患者骨髓CD34+细胞中表达异常,RUNX1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引起骨髓造血干细胞和造血微环境的异常,并可能参与银屑病的发病.  相似文献   
45.
目的揭示不同来源胎牛血清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骨髓单一核细胞,通过贴壁法分别使用2种不同来源的胎牛血清培养银屑病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记录各组细胞传1代所需的时间;MTT比色法检测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增殖活性;An-nexinV法检测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自发凋亡率。结果使用胎牛血清1,银屑病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培养过程中逐渐出现凋亡,最后全部死亡,正常对照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传代所需时间也较长;而使用胎牛血清2,患者细胞可以传代,正常对照细胞传代所需时间缩短(P0.05)。结论胎牛血清是影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6.
动脉夹层分离是比较少见但较为严重的心血管疾患。发病率有逐年增长的趋势。起病急剧 ,病情复杂多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降低本病死亡率的关键〔1〕。而腹主动脉夹层分离约占动脉夹层分离的 1/3,多以腰腹痛与消化道等症状而延误诊治。本文就本院所收治的 4例误诊病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病例 1 男 ,6 8岁。因上腹部撕裂痛、呕吐半小时初诊。发病前晚餐时饮酒少量 ,腹痛剧烈伴冷汗、面色苍白 ,呕吐为胃内容物。既往体健 ,查体示 :BP 16 0 /90mmHg ,HR 86次 /分 ,律齐 ,腹软 ,上腹部压痛。心电图未见明显缺血性改变。初诊为胃肠痉挛…  相似文献   
47.
48.
49.
目的:研究银屑病患者骨髓高增殖潜能集落形成细胞(HPP-CFC)集落形成能力及集落细胞p2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探讨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前体细胞的活性。方法: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银屑病患者及正常对照骨髓单个核细胞,培养于含SCF+GM-CSF+IL-3+IL-6细胞因子组合的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培养14天时计数HPP-CFC集落,然后收集集落。提取纯化集落细胞DNA,经亚硫酸盐修饰后,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HPP-CFC集落细胞p2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状态。结果:(1)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银屑病患者骨髓HPP-CFC集落数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集落形态较小;(2)正常对照骨髓HPP-CFCp2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较高,而银屑病患者骨髓HPP-CFCp21基因启动子甲基化阳性率低于正常对照组。结论:银屑病患者骨髓造血前体细胞活性有异常;银屑病患者骨髓HPP-CFCp21基因甲基化降低可能与其相对较低的HPP-CFC集落形成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银屑病是一种以T细胞为主、多种免疫细胞共同参与发病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经过数年研究并结合国内外研究结果,推测骨髓造血细胞可能参与了银屑病的发病<'1-3>,为进一步研究骨髓造血细胞在银屑病发病中的作用,我们拟将银屑病患者和正常人骨髓移植于SCID鼠,用贴壁法培养骨髓基质细胞,并将其注射于经骨髓移植的SCID鼠腹腔内.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发现一些问题,现将结果报道如下,供同仁们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