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5篇
  免费   90篇
  国内免费   33篇
医药卫生   1008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82篇
  2021年   72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6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67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31.
目的 探讨乌司他丁对大鼠肝纤维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18只TAA诱导的肝纤维化模型大鼠分为3组:正常大鼠为A组(3只),模型鼠+生理盐水为B组(9只),模型鼠+乌司他丁为C组(9只)并干预3周.对比干预前后大鼠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透明质酸(hyaluronic acid、HA)、层粘连蛋白(laminin,LN)水平变化.病理学检查及免疫组化观察各组大鼠肝形态学变化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caspase-3蛋白表达.结果 C组干预后大鼠肝脏弹性数值及SSS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72,P<0.05).C组的ALT、AST、SOD、MDA、HA、LN生化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好转(分别F=3.862、5.774、3.442、4.157、4.173、3.674,均P<0.05).HE及Masson染色可见干预后C组大鼠肝组织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肝细胞坏死灶并未增多,胶原纤维略有增生.C组TGF-β1、caspase-3阳性细胞率明显低于B组大鼠. 结论 乌司他丁对大鼠肝纤维化具有逆转作用,使大鼠肝脏纤维化程度逐渐减轻,减少胶原纤维的沉积,抑制肝细胞炎症.  相似文献   
32.
肝癌患者胆汁中的蛋白质多已完成细胞内组装、酶解、剪切等翻译后修饰过程,变异较小、检测的可重复性高,且成分相对简单、肿瘤相关蛋白的局部浓度高、背景干扰小。因此,运用蛋白质组学的研究方法,以胆汁为研究对象,进行高通量、全信息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对肝癌的早期诊断及病理分析可能有潜在的研究前景及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3.
目的 以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分析兔VX2肝癌移植瘤模型TACE后肿瘤周围肝组织(以下简称瘤周)纤维化状态。方法 选取12只新西兰兔,于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左叶实质,植入VX2肝癌组织,建立兔VX2肝癌移植瘤模型。将模型兔随机分入TACE组和Sham组,每组6只。对TACE组于建模后2~3周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固有动脉造影,之后对TACE组注入碘化油乳剂,对Sham组注入生理盐水。于术前及术后2周以常规超声观察肿瘤大小,以SWE检测肿瘤、瘤周及肝右叶组织硬度。术后2周检测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肌酐(Cr)及血尿素氮(BUN)水平。处死动物取肿瘤及瘤周组织,观察肝细胞形态、评估纤维化程度;以Western blot法检测瘤周组织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表达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评价瘤周纤维化程度与组织硬度的相关性。结果 对12只兔均成功建模,经股动脉插管行肝动脉造影成功率100%(12/12)。2组术前肿瘤体积、肝组织硬度及血清学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周,相比Sham组,TACE组肿瘤体积缩小,肿瘤及瘤周组织硬度增加,血清ALT、AST升高(P均<0.05)。病理检查显示,TACE组瘤周肝细胞水肿明显,Sham组偶见肝细胞水肿,TACE组瘤周纤维化程度高于Sham组(P<0.01);TACE组瘤周胶原Ⅰ和胶原Ⅲ蛋白表达水平高于Sham组(P均<0.01)。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瘤周纤维化程度与肝脏硬度呈正相关(r=0.67,P=0.02)。结论 TACE后VX2肝癌模型兔瘤周纤维化程度加重;SWE可用于评估肝纤维化程度。  相似文献   
34.
目的评价沉浸式基于问题的学习(PBL)模式在血液净化血管通路教学中的效果。 方法研究对象为2019年9月至2021年9月贵州省各地医院参加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培训的各级专科医生,前4期学员采取传统教学模式为对照组,后4期学员采用沉浸式PBL教学模式为研究组。培训结束后从理论知识、技能、满意度、评判性思维能力和带教老师自评方面进行考核。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的理论知识分数、临床操作技能分数,对培训的形式、规模、带教老师知识储备、培训效果的满意度,以及在寻求真相、求知欲、认知成熟度、系统化能力、分析能力及评判性思维能力方面的总分均增高(P<0.05)。此外,研究组的教师在培训场景、适时提问和讨论、操作规范性、有效考核评估以及突击应变能力方面的自评分数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沉浸式PBL教学模式可以使血液净化血管通路培训的学员及带教老师在专业知识及实践操作能力方面得到进一步提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5.
目的 探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VAP)应用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感染并发症的风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接受IVAP植入治疗的582例患者临床资料,对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细菌学资料、病情进展情况及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4例(2.4%,14/582)患者出现感染症状后取出IVAP,IVAP相关感染发生率为67例/千导管日.单因素分析显示住院患者(P=0.016)、恶性血液疾病患者(P=0.040)及接受姑息性化疗患者(P=0.022)感染率较高.多变量二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恶性血液疾病及姑息性化疗患者发生感染的校正OR值分别为7.769 (P=0.001)、4.863(P=0.003).9例血液样本中细菌培养为阳性,最常见者为葡萄球菌(n=4)及念珠菌(n=2).结论 恶性血液病和姑息性化疗,可能是引起IVAP相关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算法(ASIR)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降低泌尿系CT扫描剂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14年9月至2015年3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5例拟行泌尿系CT平扫患者,设定管电压120 kV,使用自动毫安调制技术,管电流范围10~400 mA,螺距1.375∶1,球管转速0.5 r/s,先后行常规组及低剂量组扫描,预设常规组噪声指数(NI)为13,低剂量组NI为25。常规组及低剂量组同时使用1.25 mm层厚重建(定义常规组1.25 mm层厚为A组,低剂量组1.25 mm层厚为B组)并分别应用5种不同权重ASIR水平(0、20%、40%、60%、80%)进行图像重建,获得A1~A5、B1~B5共计10组图像,分别测量10个组图像在肝右叶、L1椎弓根水平腹主动脉噪声值及同层面肾门区肾实质CT值(HU),并计算信噪比(SNR)。记录两组扫描患者接受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并由2名具有5年以上腹部诊断经验的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进行评估(5分制),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组CTDIvol为(8.44±1.97)mGy,ED为(6.13±1.55)mSv;低剂量组CTDIvol为(2.46±0.70)mGy,ED为(1.79±0.54)mSv,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比较平均辐射剂量降低约70%。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3分均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随着ASIR权重系数的增加,图像噪声值逐渐下降,SNR逐渐提高。结论 使用ASIR算法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进行泌尿系低剂量CT扫描,可以在获得满足临床诊断需要的图像质量同时,大幅度降低患者受检的辐射剂量,具有较好的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理念在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实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45 例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 组)和对照组,其中ERAS 组24 例,围手术期采用加速康复外科方法处理,对照组21 例,围手术期采用传统方法处理,比较两组在术后康复指标、疼痛评分及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BMI)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加速康复外科组患者术后首次排气时间提前[(2.71±0.23)d vs(4.17±0.15)d]、术后第1 天血糖更稳定[(6.23±0.32) mmol/L vs(8.17±0.53) mmol/L]、术后第1 天疼痛评分更低[(1.42±0.19) vs(2.75±0.18)]、导尿管留置时间缩短[(1.73±0.21) d vs(4.00±0.28) d]、腹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缩短[(4.14±0.23) d vs 7.69±0.31) d]、术后住院d 数更短[(6.92±0.28) d vs(9.58±0.56)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且并未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以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为基础的一系列治疗措施能够促进结直肠恶性肿瘤患者的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丹皮酚与银杏叶提取物1∶1组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尼莫地平(10.8 mg/kg)组、丹皮酚(37.5 mg/kg)组、银杏叶提取物(37.5 mg/kg)组以及丹皮酚银杏叶提取物1∶1组合物(75.0 mg/kg)组大鼠灌胃给予相应药物,给药容积10 m L/kg,ig给药6 d后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模,脑缺血再灌注后4、24 h进行观察,计算行为学评分;动物取脑,测定脑梗死面积,计算脑梗死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后,测定血清中自由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水平和脑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GABA、Glu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2 h后,各组大鼠行为学评分均有降低趋势,其中组合物组的降低作用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与模型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24 h后,银杏叶提取物、丹皮酚、组合物组大鼠脑梗死率均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与模型组比较,组合物组大鼠血清中SOD水平、丹皮酚和组合物组血清中GABA水平显著升高(P0.05),银杏叶提取物、丹皮酚、组合物组大鼠血清中MDA水平、组合物组血清中Glu水平显著降低(P0.01、0.05);丹皮酚和组合物组大鼠脑组织中MMP-9、Glu含量显著降低(P0.01、0.05),组合物组脑组织中GABA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丹皮酚银杏叶提取物组合物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抗氧化损伤、平衡兴奋性氨基酸与抑制性氨基酸浓度、调节MMP-9表达量有关。  相似文献   
40.
目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ease, ATAAD)是心脏外科常见的需急诊处理的疾病之一,然而,临床中突然的胸痛也可能会误诊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Coronary Artery Diseases, CAD),并可能在急救过程中给与抗血小板治疗(Antiplatelet therapy,APT)。我们回顾分析了本中心急性主动脉基础患者,研究术前抗血小板治疗对其临床结局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了中国医科大学2015年至2020年收治的523例主动脉基础患者,其中有31名在术前接受过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或两者联合使用的抗血小板治疗。在倾向评分匹配之前和之后,通过使用逻辑回归模型比较了APT和非APT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匹配分析后剩余的样本在APT组中为30例,非APT组为80例。 结果:经匹配后APT组患者数为30例,非APT组为80例。我们发现APT组中有10例(33%)既往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 APT组的红细胞输入量更大,为8.4±6.05单位;血浆输入量401.67±727 ml,以及血小板输注量(14.07±8.92单位)。 APT组的心包及胸骨后引流量更多(5009.37±2131.44ml,P = 0.004)。 APT组的死亡率相对非APT组较高(26%比10%,P = 0.027)。术前APT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因子(OR 6.808,95%CI1.554-29.828,P = 0.011)。 结论:ATAAD修复前的APT与更多的输血和更高的早期死亡率有关。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状况和外科医生的经验仔细考虑手术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