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6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424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颅内动脉瘤诊断方法 的选择以及开颅直接手术或采取血管内介入手术的取向等问题.方法 19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中术前均行颅脑CT检查,MRI检查37例、MRA31例,通过重建CT血管成像技术(CTA)及三维CTA(3D-CTA)确诊134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3D-DSA确诊142例;直接手术96例,其中因血管内手术失败而开颅4例;采用血管内介入治疗92例,其中ONYX胶栓塞2例,其余均采用GDC栓塞手术.另6例因再次出血,病情恶化等原因家属放弃治疗.结果 死亡9例,死因:2例再出血、3例严重血管痉挛,肺炎等并发症死亡4例;其余均痊愈出院.结论 CT为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首诊选择,MRA可作为无出血史患者的检查,但不宜以此直接手术;CTA/3D-CTA在相当患者中可以确定动脉瘤的大小、部位、供血动脉及破裂点,并依此直接手术;DSA尤其3D-DSA对复杂性的动脉瘤的血供情况可清晰提示并指导手术.血管内栓塞治疗和直接开颅夹闭手术各有优点,我们主张急性期脑肿胀患者应首先行急诊介入治疗,但血管痉挛明显的患者应果断早期手术,其中多发性动脉瘤的重点是判断责任动脉瘤.  相似文献   
32.
我们自2001年7月-2004年12月应用生长抑素和奥美拉唑钠联合治疗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与单用生长抑素或奥美拉唑组进行比较,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例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CT表现的CVST,总结其临床表现、起病形式、影像学表现及溶栓和抗凝的治疗效果。结果经治疗13~30d,CT复查蛛网膜下腔出血均完全吸收。DSA复查示静脉窦完全再通5例,部分通畅3例。症状消除6例,明显改善2例,无新增神经功能缺失。随访1~16个月,无颅内再出血发生。结论提高对CVST的认识,并正确采用多手段影像学检查,是正确诊断和及早治疗的关键。适当强度的抗凝、溶栓治疗对于伴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CVST病人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34.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硬脑膜动静脉瘘(附5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与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生的关系,以及其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9月至2009年8月收治的5例继发于或伴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例患者中,3例表现为颅内出血,2例表现为突眼和结膜红肿。3例经开颅手术及1例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治疗,术后均恢复良好;另1例未行外科处理,神经功能障碍呈进行性加重。结论静脉窦血栓形成可继发DAVF,但部分患者先期难以明确静脉窦血栓形成,而表现为DAVF伴静脉窦血栓性闭塞;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后继发的DAVF易发生颅内出血,应积极行血管内栓塞或开颅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35.
习勇  申建  张小军 《吉林医学》2010,31(15):2272-2273
目的:胸腰椎骨折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配合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胸腰椎屈曲压缩性骨折采用后路钉棒系统复位,固定并经伤椎椎弓根椎体内植骨配合椎板关节突,横突间三维植骨的方法,疗效进行随访总结。结果:椎体高度同术后未见减少(95%),COBB角4°~10°,椎体楔变角5°~10°,术后1年<15°。无伤口感染,术后症状恢复佳,无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结论:此方法对胸腰椎骨折复位和固定术式简单,能达到理想复位,恢复了椎体高度,加强了伤椎抗压能力,促进骨折的愈合,维持了脊柱的生理形态,避免或减少远期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膝关节伸直位僵硬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之一,膝关节及周围骨折常需较长时间的外固定,以利于骨折修复,但同时又常引起膝关节活动障碍,甚至出现膝关节僵硬.2002年7月~2008年11月,我院采用手术方法松解伸膝装置,治疗伸直膝关节僵直17例,取得良好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基底核脑出血患者行手术治疗与保守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1年5月我科基底核脑出血患者76例,将其随机分为内科保守组36例和外科开颅手术组40例。内科保守组给予一般治疗(适当休息,合理饮食,防治感染)和传统的药物治疗,外科开颅组在一般治疗和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患者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两组患者定期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外科开颅手术对基底核脑出血治疗有效率(该组85.00%)明显高于内科的保守治疗(52.77%),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保守组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分别是19.44%和61.11%,与手术组的22.50%和60.00%无明显差异,P均>0.05,无统计学意义。外科开颅手术治疗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分值明显优于内科保守治疗,P均<0.05。结论与内科保守治疗相比,采用骨瓣开颅血肿清创术能够有效的提高病患的治愈率,改善神经系统的情况,大大的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但并不能降低基底核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38.
应用CT断层图像构建颅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基于螺旋CT断层原始图像,利用Mimics三维重建软件与Anasy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有限元模型,以进一步进行颅内动脉瘤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方法 利用GE Lightspeed 16排螺旋CT,层厚0.625 mm,层间距0.5 mm,获得颅内动脉瘤的CTA图像.应用Mimics直接读入Dicom格式的原始图像,采用阈值分割与手动分割相结合的处理方法 ,得到最感兴趣的部位,主要包括载瘤动脉和动脉瘤,对图像进行三维计算,调用FEA模块的Remesh功能,获取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模型的面网格格式,文件以lis格式保存并输出,直接导入ANSYS软件转化成IGES文件,导入ANSYS Workbench生成体网格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结果建立了精确、快速的颅内动脉瘤三维有限元几何模型,面网格文件可直接导入ANSYS软件进行血流动力学的研究. 结论 薄层螺旋CT扫描技术、Dicom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的应用使有限元模型的建立更为精确,Mimics软件可以直接建立颅内动脉瘤的三维有限元几何模型,提高了效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发病机制,评价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技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应用血管内治疗技术对10例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患者进行诊断、治疗,回顾性分析临床资料、血管内治疗经过以及临床疗效。结果:10例患者中有1例单纯球囊闭塞载瘤动脉,7例直接闭塞动脉瘤和载瘤动脉,2例行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10例患者接受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2年,平均8个月。随访期间8倒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或消失,没有再出血,1例患者术后出现明显的脊髓动脉缺血症状,在经应用抗凝及扩管治疗后症状改善,1例患者因原出血后呼吸循环衰竭死亡,10例患者中1例死亡。结论:血管内治疗出血性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最有效的方法,可将载瘤动脉连同动脉瘤完全闭塞,如果动脉瘤位于优势推动脉,或对侧椎动脉发育不良甚至闭塞。或动脉瘤瘤体发出优势小脑后下动脉,应该使用支架血管成形辅助弹簧圈填塞动脉瘤。  相似文献   
40.
颈髓髓内肿瘤由于解剖位置重要和功能的特殊,所以其手术难度和手术风险很大,术后可能加重脊髓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既往多采用姑息疗法。随着显微外科技术和手术技巧的不断提高,肿瘤全切除率和疗效亦不断提高。作者于1998年10月至2008年10月采用显微外科治疗52例颈髓髓内肿瘤,疗效较满意,现总结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