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6篇
医药卫生   18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11.
视神经鞘脑膜瘤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研究视神经鞘脑膜瘤的CT和MRI表现,并探讨双轨征的显示情况及其价值。方法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视神经鞘脑膜瘤患者,年龄6-71岁,女20例,男15例。28例行CT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27例行MR扫描,其中25例行增强扫描。结果35例视神经鞘脑膜瘤中12例呈梭形,7例呈管形增粗,1例呈椭圆形,8例为偏心性生长的肿块,7例弥漫累及整个眼眶。35例均累及眶内段,其中22例同时累及管内段,13例同时累及颅内段,4例同时累及视交叉,1例同时累及视束。行CT扫描的28例中,20例呈等密度,8例为含有钙化的肿块。行CT增强扫描的25例全部强化,其中6例清楚显示双轨征。行MR扫描的27例中,16例T,WI和T2WI均为低信号,3例呈长T1、长T2信号,8例呈等T1、等T2信号。行MR增强扫描的25例均呈明显强化,17例清楚显示双轨征。经统计学处理,MRI显示双轨征明显优于CT(P=0.001)。结论CT和MRI都可显示视神经鞘脑膜瘤的部位、形态和内部特征,M砌在定位诊断和定性诊断方面明显优于CT。  相似文献   
112.
为探索磁场对病毒的增殖速度是否有影响,本项研究用磁场强度相同而极性相反的磁场分别作用于接种了EHF病毒的BHK─21细胞,实验结果表明在该实验条件下,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分析了原因,指出了改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13.
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特征性MR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特征性MR表现。资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例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5例绿色瘤的CT和MRI表现。所有病例均行CT平扫以及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 14例CT表现均为眼眶不规则肿块和邻近的眶壁溶骨性骨质破坏,7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可见扁平不规则肿块。2例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表现为眼眶肌锥外间隙肿块内有与眶外壁垂直的针状高密度影。14例MRI表现为眼眶肌锥外间隙略长T1、略长T2信号不规则软组织影,7例骨质破坏区邻近的颅内硬膜外间隙可见略长T1、略长T2信号扁平不规则肿块,增强后明显强化。14例双侧眶骨及蝶骨大翼,9例斜坡和双侧岩尖及2例双侧颞骨鳞部骨髓腔脂肪高信号影被略长T1、略长T2信号影取代,采用脂肪抑制的增强T1WI显示均有强化,强化程度与眼眶内肿块相似。结论 儿童眼眶转移性神经母细胞瘤和绿色瘤的眶壁和颅面骨MR表现具有特征,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14.
从湖北省不同疫区 EHF 病人中分离的40株 EHFV,用12个单克隆抗体以直接或间接 IFA 对其抗原性进行比较。证明它们的抗原性有差异。抗原性的差异不但存在于不同地区的毒株,而且存在于同一地区的不同毒株。且大多数的毒株能同抗汉坦病毒单克隆抗体反应,说明 EHFV 抗原结构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5.
116.
经颅硬膜外入路双层壁视神经管减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经颅硬膜外入路治疗双层壁视神经管视神经损伤中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择6例经CT证实双层壁视神经管的视神经损伤患者,经颅硬膜外入路,切除气化筛窦构成的眶上壁至视神经管眶口,显微镜下切除气化的视神经管上壁,切断筛后动脉,自额筛缝之前咬除眶尖骨质及视神经管上壁、内侧壁和外侧壁,减压周径大于1/2而小于3/4,未剪开视神经鞘,封闭蝶窦及后组筛窦的漏口.结果 6例患者均有效,其中3例视力达0.1及以上,无脑脊液漏,颅内感染.结论 经颅硬膜外入路双层壁视神经管减压术是针对视神经管变异为双层时的有效治疗,具有减压范围充分的特点.视神经损伤患者为双层壁视神经管时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7.
张天明  李秀玲 《医药导报》1995,14(4):163-164
报道特异性抗病毒,免疫调节,中西医结合等治疗流行性出血热近况。  相似文献   
118.
本文观察了流行性出血热(EHF)患者静脉血异型淋巴细胞(ALC)的动态变化及其与病情的关系,结果表明发热期ALC较高,以后逐渐下降,重型患者ALC高于轻、中型,可以认为ALC就是EHF病毒直接作用于淋巴细胞所表现出的异常特征。本文还就ALC在EHF诊断中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9.
张天明  李秀玲 《医药导报》1995,14(6):251-252
报告三氮唑核苷对流行性腮腺炎、乙型脑炎、带状疱疹、病毒性肠炎等的治疗应用。  相似文献   
120.
目的:观察自制中药药带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门诊及病房选择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76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200例和对照组176例。治疗组给予中药药带外敷肾俞穴,2周为1个疗程,每例患者用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对照组口服潘生丁、至灵胶囊、雷公藤多甙等。疗程同治疗组。结果:经治疗2 ̄3个疗程后,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融滋肾、温阳、益气化瘀、利湿为一体的自制中药药带,可以调整机体免疫功能,减少炎症介质分泌,患者感觉方便、舒适无痛苦,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用于治疗慢性肾炎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