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篇
  免费   3篇
医药卫生   17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3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本文旨在研究口服单剂(5 mg及10mg)依那普利后动脉血压、心指数(CT)、外周血管阻力(PVR)、肺毛细血管嵌楔压(PCWP)的变化及其对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Ⅰ,Ⅱ(AⅠ,AⅡ)水平,转换酶活性(ACEA)和血浆醛固酮(PA)、去甲肾上腺素(NE)、肾上腺素(E)浓度的影响。结果表明:(1)服药后12 h,血压、PVR,PCWP显著降低,CI 显著升高;(2)治疗后 PRA 及 AI 水平升高,AⅡ,PA,ACEA,NE,E 浓度均显著降低,说明典血液动力学作用与抑制肾素-儿茶酚胺的代谢有关,与剂量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22.
血浆脂肪细胞因子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脂肪细胞因子Cl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lq/TNF-related protein-9,CTRP-9)、脂联素(adiponectin,APN)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α,TNF-α)与冠心病及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行冠状动脉造影患者88例,其中单纯冠心病组39例(单纯CHD组)、冠心病合并糖尿病组28例(合并组)、非冠心病及非糖尿病患者21例(对照组),3组均行血生化检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CTRP-9、APN及TNF—α水平,分析冠心病及糖尿病与相关因素的关系。结果单纯CHD组吸烟比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及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CTRP-9及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合并组血浆TNF—α水平高于单纯CHD组,CTRP-9、APN低于单纯CHD组(P〈0.05);合并组血浆LDL—C、TNF-α水平高于对照组,HDL—C、CTRP-9及APN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年龄(r=0.264,P=0.013)、糖尿病(r=0.394,P=0.000)、TNF-α(r=0.333,P=0.002)及LDL—C(r=0.330,P=0.002)与冠心病呈正相关,CTRP-9(r=-0.383,P=0.000)和APN(r=-0.435,P=0.000)及HDL—C(r=-0.239,P=0.025)与冠心病呈负相关;体质量指数(r=0.233,P=0.029)及TNF-α(r=0.425,P=0.000)与糖尿病呈正相关,CTRP-9(r=-0.350,P=0.001)和APN(r=-0.486,P=0.000)与糖尿病呈负相关;CTRP-9与APN呈正相关(r=0.312,P=0.003),TNF-α与CTRP-9(r=-0.298,P=0.005)及APN(r=-0.324,P=0.002)呈负相关。结论冠心病及糖尿病均与CTRP-9及APN呈负相关,与TNF—α呈正相关;CTRP-9和APN对冠心病及糖尿病有保护作用,TNF-α作用相反。  相似文献   
23.
经皮二尖瓣扩张术治疗老年及老年前期患者二尖瓣狭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经房间隔穿刺二尖瓣扩张治疗老年和老年前期患者二尖瓣狭窄的临床意义。方法  86例患者采用一步法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右心房压、左心房压、肺动脉压 ,二尖瓣口面积 ,并进行手术后随防。结果  86例患者中 83例治疗成功 ,3例失败 ,其中 1例为术中急性心包填塞 ,2例术后出现中度二尖瓣反流。术后即刻 ,左心房压、肺动脉压下降 ,二尖瓣口面积增加 ,心功能改善。 4 2例患者随访(4 .4± 2 .1)年 ,1例出现再狭窄 ,1例原因不明猝死 ,1例因二尖瓣反流行瓣膜置换术 ,其余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对年龄≥ 5 0岁伴轻度二尖瓣和 (或 )主动脉瓣反流 ,瓣膜钙化或瓣下结构病变的二尖瓣狭窄患者 ,可安全有效地施行球囊二尖瓣成形术。  相似文献   
24.
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心电图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探讨冠心病时心电图对多支病变的识别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分析 192例冠心病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 (CAG)资料。根据CAG确定病变范围 ,以心电图aVF导联低电压 (指标A)及≥ 6个导联ST T改变 (指标B)作为判别标准。结果 :192例患者中 ,非多支病变 139例 (含单支病变 74例 ,双支病变 6 5例 ) ,多支病变 5 3例 ;指标A、指标B、“A或B”、“A和B”识别多支病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5 6 .6 0 %、6 9.78% ;77.36 %、6 1.87% ;92 .4 5 %、4 4 .6 0 % ;4 1.5 1%、86 .33%。“A或B”识别多支病变的敏感性最高 ,“A和B”识别多支病变的特异性及准确性 (75 .0 % )最高。结论 :心电图改变有助于对冠心病多支病变的初步判别  相似文献   
25.
马来酸氨氯地平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观察马来酸氨氯地平的降压疗效和不良反应。 方法 :13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随机、单盲和组间平行对照法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 6 5例 ,分别口服马来酸氨氯地平和苯磺酸氨氯地平 6周。 结果 :6周末 ,两组患者坐位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均较治疗前有显著下降 ,治疗组收缩压 /舒张压下降幅度为 2 3.0 2 / 14 .82mmHg ,对照组为 2 3.89/ 16 .79mmHg(P >0 .0 5 )。治疗组与对照组显效率、总有效率、达标率分别为 70 .77%vs 78.6 9%、81.5 4 %vs86 .89%、6 3.0 8%vs78.6 9% (P >0 .0 5 )。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 12 .31%和 13.11% (P >0 .0 5 ) ,主要表现为程度较轻的头痛、头晕、面部潮红等。对 2 0例马来酸氨氯地平组患者做动态血压资料分析发现 ,白天和夜间平均收缩压 /舒张压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 ,收缩压和舒张压的谷峰比值为 73%和 6 8%。 结论 :马来酸氨氯地平片与苯磺酸氨氯地平比较 ,价格便宜 ,也是一种有效、安全的降压药 ,能平稳控制 2 4h血压  相似文献   
26.
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临床及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析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探讨高龄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的临床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3例80岁以上CHD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结果:本组均为男性,合并原发性高血压、高脂血症及糖尿病者分别为84.6%、61.5%和15.4%。有吸烟史者占30.8%。典型胸痛、不典型胸痛及无胸痛者分别为61.5%、7.7%和30.8%。胸部X线片、心脏超声、心电图及肾功能异常者分别为84.6%、92.3%、92.3%和53.8%。CAG显示:冠状动脉(CA)为右优势分布者8例,占61.5%;左优势分布者2例,占15.4%;均衡型分布者3例,占23.1%。病变累及CA27支共36处,单支病变占15.4%、2支病变占46.2%、多支病变占38.5%,受累的左前降支(LAD)、右CA(RCA)及左回旋支(LCX)分别为44.4%、33.3%和22.2%。A型病变累及CA6支12处(33.3%)、B型病变累及CA12支15处(41.7%)、C型病变累及CA9支9处(25%),重度以上狭窄占59.2%。9例(69.2%)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其中4例(30.8%)为3级。结论:80岁以上高龄CHD患者,多合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可不典型,临床检查多有异常,CA分布以右优势型居多,CA病变以2支及多支病变为主,B型及C型病变占多数、CA狭窄程度较严重,多数病例已有不同程度的侧支循环。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在评价无痛性心肌缺血(SMI)中的价值。方法:对68例临床已确诊为心肌缺血的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68例患者中共检出295阵次SMI,其中05:00~12:00时间段中发生率最高,共计发生156阵次,占总次数的52.88%;发生率次高的时间段为18:00~22:00,共计发生97阵次,占总次数的32.88%;22:00至次日05:00时间段中发生率最低,共计发生46阵次,占总次数的15.59%。有诱发因素的SMI共计187阵次,占总次数的63.34%。心率≥100 bpm时,SMI共计发生175阵次,占总次数的59.32%;心率>65 bpm<100 bpm时,SMI共计发生78阵次,占总次数的26.44%;心率≤65 bpm时,SMI共计发生42阵次,占总次数的14.23%。其发作具有明显的节律性,多有明显的诱发因素,与心率的增加呈正相关。结论:动态心电图是临床监测SMI的重要手段,对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评估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8.
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室间隔穿孔 (VSP)是心肌梗死严重的并发症之一 ,其诊治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患者的存活 ,本文就我院近 5年来 6例VSP患者的诊治 ,结合文献 ,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6例患者 ,男 2例 ,女 4例 ,年龄 5 2~ 71(平均6 3)岁 ,均为首次心肌梗死。 4例合并高血压 ,1例合并糖尿病。1.2 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  5例患者在VSP前情绪波动较大 ,其中 4例擅自活动后再次心绞痛发作或原有胸闷、胸痛加重 ,1例出现晕厥 ,渐出现心悸、气急 ,不能平卧 ,烦躁。查体见血压下降 ,颈静脉怒张 ,肺部罗音等心衰征象。 6…  相似文献   
29.
目的 用电子束CT检测221例女性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钙化,探讨冠状动脉钙化(CAC)检测在女性中预测冠心病的价值。方法 221例受检者用美国Imatron C-1150型EBCT扫描机检测CACo按年龄分为30-岁、40-岁、50-岁、60-岁、70-岁5组。按临床症状分为冠心病组,可疑冠心病组和非冠心病组。结果与结论(1)女性人群中,CAC定性及定量检测结果符合CAA生理及病理性进展规律,故其作为CAA的替代指标具潜在作用。(2)CAC阴性对预测冠心病较有价值,CAC阳性不足以预测冠心病发生危险性。(3)CAC积分较高地冠心病预测价值更大,CAD积分较低时冠心病的诊断和预测应结合临床确定。(4)建议对临床无症状绝经后女性行EBCT扫描,其中CAC积分较高者8建议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30.
采用钌红染色电镜观察法对正常和高脂饲食兔主动脉内膜蛋白多糖(PG)的变化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正常和病变的内膜能看到两型钌红颗粒。但病变含脂区钌红颗粒数量明显减少。正常内皮细胞表面有一层钌红阳性外衣,高脂饲食20天后这层外衣开始变薄,90天几乎消失;平滑肌细胞(SMC)膜表面亦有一层钌红阳性外衣,当SMC变成泡沫细胞后,这层外衣也变薄或消失。本文讨论了内膜PG的变化与动脉粥样硬化(AS)发病学的关系。认为动脉壁PG代谢紊乱是AS发病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