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48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采用放射性铬胶片(RCF)快速准确地验证调强放射治疗(IMRT)形成的复杂剂量分布,研制多层RCF剂量验证系统。方法:以RCF为载体,利用测量模体、RCF、胶片扫描仪及验证软件的剂量验证系统实施测量及分析;模体模拟人体外形,包含多种专用模块,软件包含二维、三维无标记点配准及验证分析功能。结果:模体凸凹槽结构结合软件无标记点自动定位功能,可快速完成胶片的固定及其与计划数据的配准以及RCF的免冲洗自动显影,减少了调强放射治疗测量和分析的不确定因素,减少物理师工作量。患者调强验证以剂量偏差3%和3 mm距离偏差为控制标准,6个临床病例的伽马分析通过率均>90%。结论:多层RCF剂量验证系统是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剂量验证和常规质量保证的多用途工具,具有方便、准确、真实、海量信息及多用途等特点,可用于对直线加速器、伽玛刀、射波刀、后装机及粒子植入等放射治疗设备质量验证和调强治疗患者剂量的二维、三维验证。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超薄多层螺旋CT和脑灌注成像在急性颅脑外伤(TBI)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0年12月~2012年10月我院收治的200例急性颅脑外伤患者检查资料,均于伤后6 h内行超薄多层螺旋CT(MSCT)和CT脑灌注成像(CTP)检查,全部病例于伤后2~3 d动态复查MSCT明确诊断,将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评价。结果在MSCT与CTP这两种检测方法中,CTP在脑挫裂伤、硬膜下血肿和脑内血肿的诊断中优于超薄MSCT(P0.05),并且病灶周围低灌注区域大于超薄MSCT。结论 CTP对于急性颅脑外伤早期和微小损伤的诊断优于超薄MSCT,同时可以反映脑组织的灌注情况,具有可靠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23.
目的 总结分析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SPTP)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0年10月至2013年3月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28例SPTP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 28例中,体检中无意发现肿物者12例,外伤后腹痛检出肿物者6例(均为未成年病人),腹痛为首发症状者7例,复查意外发现者2例,肠梗阻为首发症状者1例.手术方式:肿物核除术5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4例;胰尾切除术5例;胰体尾切除术3例;胰尾切除加脾脏切除术3例;病理活检2例;转移瘤切除1例;胰体切除、胰肠吻合术3例.位于胰头:8例,胰体:4例,胰尾:15例;其他腹壁转移:1例.表现为囊实混合性者22例.所有病人术后均未辅助放化疗治疗.28例病人中2例失访,26例获随访,随访时间为3个月至10年,平均15个月.4例复发,其中1例复发后3个月因合并心肺功能衰竭死亡,另3例经再次手术后治愈.余22例预后良好.本组5年生存率为96.4%.结论 SPTP无特异性临床表现,起病隐匿,CT及彩超对SPTP有诊断意义,手术切除肿瘤为SPTP的主要治疗方式,不经术前术后放疗和化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三维适形放疗(3DCRT)的ⅢA和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病例,分别评估≥2、3级放射性肺炎的发生与临床及剂量学参数的关系。方法107例病理组织学证实的ⅢA、ⅢB期非小细胞肺癌接受了平均60(26-74)Gy的3DCRT,其中42例单纯放疗,65例序贯放化疗。记录各临床因素及剂量体积直方图(DVH)参数,观察放疗结束3个月内发生的≥2级放射性肺炎(RP)和≥3级的放射性肺炎(SRP)。分级采用NCICTC3.0标准,统计用SPSS10.0软件包。结果107例共发生放射性肺炎39例,其中2级26例,3级10例,5级3例,SRP标准的13例。对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MLD、CMLD、IV20-IV35、CV10、CV15、CV40、CV50及V10-V35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09、0.047、0.010、0.008、0.014、0.031、0.022、0.016、0.023、0.026、0.048、0.006、0.002、0.027、0.032、0.043),多因素分析显示V20是惟一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05)。对SRP单因素分析显示MLD、IV20、IV25、IV30、CV5、CV10、V10、V15、V20、V30有统计学意义(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CV10是惟一SRP发生的预测因子(P=0.028)。结论对Ⅲ期非小细胞肺癌3DCRT,DVH参数与放射性肺炎的发生明显相关,其中V20、CV10分别是预测RP、SRP的剂量学指标。  相似文献   
25.
张可  李华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8):12-13,15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与高血压的关系,为此种类型高血压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合并有OSAS的高血压患者32例作为实验组(OSAS组),单纯高血压患者36例作为对照组,同步进行24h动态血压及多导睡眠仪监测;两组患者均常规低盐饮食、口服药物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变化;OSAS组降压效果差的患者同时接受持续气道正压(CPAP)治疗3周,观察血压控制情况.结果 两组之间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无明显差异;OSAS组的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药物治疗3周后,对照组血压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OSAS组药物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再同时用CPAP治疗3周后血压显著下降.结论 OSAS是引起高血压的原因之一,与OSAS有关的高血压患者单纯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同时采用CPAP治疗有助于高血压的控制.  相似文献   
26.
营口市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营口市2007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为制定相应对策,控制、降低营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营口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资料作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营口市传染病中发病数在前5位的疾病分别是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风疹、腮腺炎、痢疾,共4685例,占发病总数的90.20%;发病人群以农民、学生和家务待业为主,占发病总数的59.70%;男女性别比为2.11∶1。结论:营口市传染病防治工作应加大病毒性肝炎、肺结核、风疹、腮腺炎、痢疾和流行性出血热等主要传染病的防治力度,农民、学生和家务待业是防治的重点人群,农村、各级各类学校及医疗条件差的地区是防治的重点区域。  相似文献   
27.
目的:对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引发急腹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讨论其临床病理特点及手术效果.方法:收集2001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5例原发性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引发急腹症的病例,结合文献对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等进行总结分析.结果:5例均为经病理、免疫组化等检查确诊的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肠梗阻2例,肠套叠3例(其中回结型2例,节结型1例);病理免疫类型:5例均为B细胞性非霍奇金氏淋巴瘤.5例均急诊行手术治疗,1例术中死亡,术后辅以联合化疗,方案为COP或CHOP.4例可随访,随访率80%.结论:小儿胃肠道非霍奇金淋巴瘤以B细胞性最多见,本病术前诊断率较低,往往以急腹症就诊.完整手术切除是NHL的治疗  相似文献   
28.
肺癌三维适形放疗与常规放疗剂量学优势的比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比较肺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与常规放射治疗时的肿瘤靶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剂量分布优势。方法:选择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进行根治性治疗的10例肺癌,先在适形放射治疗体位下在模拟机下常规定位,标出其射野范围后进行CT模拟扫描。非小细胞肺癌在DT40Gy时行第2次CT扫描调整CTV,常规照射设野避开脊髓加量。采用三维适形治疗计划系统评价常规照射和三维适形照射对肿瘤靶区、正常组织和器官的剂量分布。结果: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比常规放射治疗,从剂量分布对肿瘤靶区有更好的适形度,95%CTV达到的平均剂量高出11·5Gy(5~20Gy),平均高出医生给予剂量CTV体积的38%(10%~59%)。在正常组织中,除健侧肺的V20和V30比常规放疗稍高外(1·1%和1·7%),脊髓的最大剂量平均低4Gy(-4~12Gy),心脏V35低24·3%(-4%~75%),双肺V20和V30分别低7%(-5%~20%)与7·4%(-6%~20%),患侧肺的V20和V30分别低13%(-7%~45%)和15%(-8%~4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治疗肺癌比常规放射治疗有一定的优势,对肿瘤靶区有更好的适形度和剂量均匀性,并且能更好的减少正常组织脊髓、心脏和肺的照射体积和剂量,特别是高剂量的照射体积。  相似文献   
29.
介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埃罗替尼和吉非替尼)的作用机制,单药治疗及和化疗药联合治疗的临床试验,探讨化疗、放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表达及突变、患者的临床特点等因素与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临床疗效的关系,阐述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进展。  相似文献   
30.
目的 回顾分析>3 cm脑转移瘤分次立体定向放疗(FSRT)的初步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2006年前10年间采用FSRT且资料完整的直径>3 cm的脑转移瘤患者47例,其中男34例,女13例,年龄31~87岁(中位值58岁).原发灶病理为腺癌19例,鳞癌7例,小细胞癌7例,腺鳞癌3例,黑色素瘤2例,低分化癌、透明细胞癌、移行细胞癌各1例,病理类型不明6例.初治组26例,复发组21例.脑转移瘤直径3.1~6.0 cm(中位值3.8 cm).计划靶体积2.5~33.8 cm3(中位值9.4 cm3).FSRT总剂量16~68 Gy(中位值31 Gy)分2~15次(中位值5次).原发灶治疗方法 :手术23例,放、化疗22例,未治2例.结果 随访截止2008年4月,随访率为100%,满5年随访的例数为28例.1、2、5年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9%、44%、44%.中位生存期11.0个月(0.5~88.0个月,95%CI=8.1~13.8个月);1、2、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40%、17%、6%.在死亡的46例中,21例死于颅内病变进展,17例死于颅外病变进展,8例死于其他原因.结论 FSRT通过分次治疗、个体化给量、全脑放疗或一程FSRT后推量,能有效控制最大径>3 cm的脑转移瘤、延长生存并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