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9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篇
医药卫生   21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目的 分析云南省 1991~ 2 0 0 0年疟疾监测结果 ,为制定云南省的疟疾防治措施提供依据。 方法 收集 1991~ 2 0 0 0年全省发热病人血检和重点人群 IFAT监测结果 ,边境地区流动人口管理及媒介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统计分析。 结果  10年间云南省共血检发热病人 6 193 85 3例 ,检出阳性 170 5 78例 ,年平均血检率为 3.5 2 % ,阳性率为2 .75 % ,恶性疟占 2 1.48%。重点人群的 IFAT抗体阳性率为 5 .80 % ,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在 2 2 .14~ 6 0 .14之间。对边境地区不同流动人员的发热病人血检结果 :外国入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 13.0 5 % ;我国出境边民的血检阳性率为7.6 7% ;内地到边境地区流动人员的血检阳性率为 12 .45 %。云南省主要媒介微小按蚊、昆明按蚊和嗜人按蚊的人房次平均捕获数分别为 2 .2 9、2 .46和 2 .90只。人、牛房比例分别为 1∶ 3.2 9、1∶ 3.19和 1∶ 1.0 4。 结论 云南省经过 10年疟疾监测 ,发热病人血检阳性率已从 1991年的 3.30 %下降至 2 0 0 0年的 1.93% ,以微小按蚊为主要传疟媒介地区的发病率已从 1991年的 8.49 下降至 2 0 0 0年的 3.79 。云南省的疟疾发病保持了稳中有降。但在云南边境地区 ,受境外发病和流动人口的影响 ,疟疾的控制工作仍很艰巨。  相似文献   
52.
目的 评价一种新近研发的国产弓形虫IgM抗体检测试剂盒的应用价值.方法 以进口弓形虫IgM试剂盒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价国产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和约登指数,分析Kappa值和变异系数.结果 检测血样531份,国产试剂盒的敏感性为93.55%,特异性为100.0%,与进口试剂盒符合率为98.87%,约登指数为0.936,Kappa值为0.84,变异系数为1.67%.结论 国产试剂盒各项指标均较理想,检测效果达到国外同类试剂盒水平,其重现性和精密性极好,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
本文报道了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误诊黑热病1例。  相似文献   
54.
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血清学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了解云南省8个边境州(市)19个口岸入境者疟疾流行情况,评价境外输入性疟疾对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的影响。方法2007年3~12月对云南省中-越、中-老和中-缅边境19个口岸的入境者进行问卷调查,同时采血,制滤纸干血滴,6月30日前为上半年血样、7月1日后为下半年血样进行间接荧光抗体试验(IFAT)检测,计算疟疾抗体阳性率和阳性几何平均滴度倒数(GMRT),结合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疟疾疫情资料,分析输入性疟疾与云南省边境地区疟疾流行态势之间的关系。结果下半年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5.6%)比上半年(4.4%)高20.9%(χ2=12.95,P0.05)。上半年入境者的GMRT(47.90)高于下半年(42.89)。8个边境州(市)入境者IFAT阳性率与境内当年的疟疾病例数之间呈正相关(r=0.8124,P0.05),IFAT阳性率位居前3位的是德宏州(8.6%)、保山市(7.1%)和临沧市(6.5%)。中-缅边境口岸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最高(6.8%),前5位的为吕良(15.2%)、拉影(12.2%)、姐告(11.1%)、猴桥(10.1%)和清水河(8.0%);中国籍入境者的IFAT阳性率随境外停留天数的增加而上升,户籍遍及31个省(市、自治区)。缅甸籍入境者IFAT阳性率最高(11.7%),其次为我国云南籍入境者(3.7%)。结论IFAT是一种可行的疟疾检测方法,境外疟疾流行态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我国云南边境地区的疟疾流行。  相似文献   
55.
云南省2006年登革热监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云南省登革热的疫情动态、人群抗体水平、媒介伊蚊种群(包括成幼虫孳生和密度变化)的动态变化、为登革热流行趋势的预测、预警和制定防治对策、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各级医疗、卫生、检疫机构的医务人员对疑似、临床病例进行及时发现和诊断;在流行季节前随机抽取正常人群血清,-20℃保存,用ELISA方法进行血清学检测;在6~10月采用定时、定点调查法,对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白纹伊蚊、埃及伊蚊的种群、孳生环境、伊蚊幼虫指数和成蚊密度进行监测,每月1次。结果2006年云南省发生输入性登革热病例18例;健康人群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8.09%。伊蚊幼虫密度布雷图指数(BI)、容器指数(Cl)分别在14~98、4.7~73.68之间,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在3.5~34只,人工小时之间。结论云南省输入性登革热疫情有不断上升的趋势;人群抗体水平登革热IgG抗体阳性率较高,提示当地人群中可能存在该病毒的既往感染或隐性感染;媒介伊蚊幼虫布雷图指数、容器指数和白纹伊蚊成蚊密度均较高。对登革热传播具有极高的危险性,应引起高度注意。  相似文献   
56.
目的:研究在喉乳头状瘤及其癌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及DNA含量的变化,探讨喉乳头状瘤癌变的机制。方法:以正常喉黏膜作对照,应用流式细胞测定技术检测20例喉乳头状瘤、15例喉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及16例喉乳头状瘤恶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及DNA含量变化。结果:喉乳头状瘤、喉乳头状瘤伴不典型增生及喉乳头状瘤恶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逐渐降低,DNA含量逐渐升高,经统计学分析,喉乳头状瘤与恶变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与DNA含量差异显著(P〈0.05)。结论:PTEN蛋白异常表达及DNA含量变化可能在喉乳头状瘤恶变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7.
回顾了近40a来云南省对治疗恶性疟研究的疗效判定标准、抗性判定标准、病例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病例观察方法以及实验室血液和生化指标选择,描述了5个单方和15个联合用药的效果观察结果,认为近年来云南的恶性疟原虫对氯喹的抗性仍然维持较高的水平;萘酚喹的治愈率高但是其临床即时效果不明显;蒿甲醚与本芴醇联用的效果最好;复方蒿甲醚和青蒿琥酯+萘酚喹两配伍的治愈率、平均退热时间和平均无性体原虫清除时间均相似,是复方中较好的;青蒿素栓可首选与甲氟喹500mg伍用;青蒿琥酯与苯勿醇伍用的治愈率高达100%但是平均退热时间较长(仅次于苯勿醇单用).对方法学按照目前国际流行的GCP进行了初步评价,针对存在的问题建议即按照GCP的要求建立云南省的恶性疟治疗效果评价标准方案和监查的标准规程(SOP),建立必要的抗疟药临床实验基地,对常用的药物开展纵向敏感性观察、应用现代成熟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为效果判断提供准确的数据.  相似文献   
58.
目的了解云南省各民族对疟疾及相关知识的认识情况,为做好疟疾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结合人类学和流行病学方法,用问卷表进行入户调查。结果约25%的人认为发烧不是疟疾的症状之一,仅1/3的人认为疟疾和蚊子有关,且不能排除其他因素影响,认为到热带地方打工、国外(如缅甸)、田棚或森林过夜的成年男性更容易感染疟疾;对疟疾是否需预防及如何预防的认识不全面,约50%人不能说出具体的预防方法。结论云南各民族居民疟疾认知偏低,应加强健康教育,达到疟疾相关信息在人群中的正确传播。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调查西双版纳州普文镇人房蚊类,探讨相关群落学特征,为当地蚊媒疾病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CDC诱蚊灯人房通宵捕蚊,对所获数据进行群落学特征分析。结果 共捕获蚊虫3亚科5属8亚属20种7334只,人房优势蚊种为伪杂鳞库蚊和三带喙库蚊,分别占捕蚊总数的40.95%和40.39%;其次为迷糊按蚊、棋斑按蚊、微小按蚊、骚扰阿蚊,构成比依次为1081%、1.60%、1.31%和1.19%,优势度分别为60.43、61.99、39.07、16.32、14.15、11.83。结论 当地人房群落蚊种较丰富,群落组成和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60.
调查结果表明,影响边境地区疟疾防治的不利社会因素大多数是人方面的因素,其中以防保人员业务水平低最突出。人方面的不利社会因素导致了边境地区疟防实施困难和经费不足两个恶性循环。开发经济是打破两个恶性循环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