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12篇
医药卫生   16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61.
目的探讨混合现实技术定位穿支血管及辅助穿支血管解剖在制取股前外侧皮瓣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南充市中心医院口腔颌面外科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6例口腔颌面部肿瘤切除后需行股前外侧皮瓣修复患者,术前将携带校准点的患者双下肢CT血管成像数据导入数据工作站,对双下肢穿支血管及其周围组织进行三维重建,并将重建结果导入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术中通过术区校准点进行校准,使术前重建结果借助Microsoft Hololens 2眼镜重合投射在术区,从术前是否重建出穿支血管、穿支血管实际走行是否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是否在1 cm内、是否发生穿支血管损伤等方面分析混合现实技术辅助股前外侧穿支皮瓣穿支血管定位解剖的临床应用价值,并记录取瓣所需时间、术中所需校准时间。结果6例患者均在术前顺利重建出穿支血管位置及走行,术中穿支血管实际走行均符合重建结果,穿支点实际位置与术前重建结果偏差均在1 cm内,符合股前外侧皮瓣实际制备要求,所有病例均无穿支血管损伤发生;平均制取皮瓣时间为(70.50±7.20)min;平均校准时间为(13.33±5.50)min;术后皮瓣均存活。结论混合现实技术将股前外侧穿支血管重建结果直接投射在术区,为辅助定位及解剖股前外侧皮瓣穿支血管提供一种新方法,减少了损伤穿支血管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62.
张兰芳  张兴安  雷英 《西部医学》2011,23(3):523-525
目的比较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及交腿皮瓣修复足踝部软组织缺损的愈后以及患者的满意度。方法选取66例因车祸外伤而致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患者及2例足跟部黑色素瘤患者,随机分为A组32例和B组36例。A组应用交腿皮瓣,B组应用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创面。结果 A组32例,术后感染2例,皮瓣撕脱2例。B组36例,术后皮瓣血运良好,36例成活,2例皮瓣边缘部份浅表坏死,经换药延迟愈合,随诊6个月~1年,皮瓣质地、肤色良好,外观及功能满意。患者满意度B组高于A组(P〈0.01)。结论与交腿皮瓣相比逆行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是修复足跟及踝部软组织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63.
徐波  张兴安  邵伟栋  郑隽 《中国药房》2011,(44):4177-4179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将2009年8月-2011年8月在我院择期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80例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给予0.75%布比卡因2.0mL(A组)、1.5mL(B组)、1.2mL(C组)进行蛛网膜下腔麻醉,观察麻醉起效时间、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恢复时间、运动阻滞最大程度(Bromage评分),同时记录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时患者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O2)和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麻醉后低血压、恶心呕吐、产妇术后头痛等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麻醉起效时间和痛觉恢复时间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痛觉消失时间、Bromage评分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A、B组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3组麻醉前及麻醉后5、10、15、30min的心率、SpO2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血压在麻醉5min时出现降低,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他时间3组血压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3组新生儿出生1、5、10min时Apgar评分均>7分,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A组患者术中出现低血压、恶心发生率较高,与B、C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术中呕吐和术后头痛3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应用0.75%布比卡因1.5mL蛛网膜下腔麻醉进行剖宫产效果确切,既能保证麻醉效果,又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4.
纪宏新  柯昌禄  张兴安 《中国药房》2011,(46):4356-4358
目的:测定盐酸丙帕他莫复合靶控输注(TCI)异丙酚用于人工流产术的50%和95%有效浓度(EC_(50)和EC_(95))。方法:选择30例美国麻醉师协会(ASA)Ⅰ级孕6~12周接受无痛人工流产术患者,术前30min静脉滴注盐酸丙帕他莫2g,TCI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采用改良序贯法确定,根据上一例患者术中有无明显体动反应,下一例患者增加或减少0.5mg·mL-1,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法计算出EC_(50)和EC_(95)及相应的95%可信区间(CI)。结果:复合盐酸丙帕他莫2g时,异丙酚的EC_(50)为4.81mg·mL~(-1),95%CI为4.34~5.19mg·mL~(-1);EC_(95)为5.86mg·mL~(-1),95%CI为5.34~9.68mg·mL~(-1)。结论:复合盐酸丙帕他莫2g用于人工流产术,靶控输注异丙酚效应室靶浓度为5.86mg·mL~(-1)较适宜。  相似文献   
165.
RP-HPLC同时测定人血浆丙泊酚和利多卡因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同时测定人血浆丙泊酚(异丙酚)和利多卡因的方法。方法以麝香草酚和布比卡因分别为异丙酚和利多卡因的内标,样品用环己烷提取。氮气吹干有机层,残留物用流动相重新溶解后,用Hypersil BDS C18柱分析,流动相为乙腈-甲醇-水(10∶60∶30),内含正丁胺0.14%和冰醋酸0.1%,流速为1 mL·min-1,检测波长:1~7 min用220 nm,7~16 min用273 nm。结果异丙酚和利多卡因的血药浓度与峰面积比在0.1~25.6μg·mL-1的范围内呈线性关系(r=0.998,r=0.9995),检测限分别为0.1和0.05μg·mL-1,日内和日间偏差小于5%(n=5), 其相应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3.33%,99.4%和90%,95.67%。结论此方法简便,结果准确,适合用于异丙酚和利多卡因的临床药动学和药效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6.
患儿,男,10岁,体重20.5 kg。曾被超声检查诊断为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CHD):右室双出口,室间隔缺损(26mm),心室水平双向分流,大动脉异位。2010年9月出现发热,后伴有头痛并右侧肢体瘫痪。10月5日头部CT检查:左侧基底节及额颞区类圆形影,环内低密度,周围大片低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