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医药卫生   48篇
  201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体表窦房结电图在诊断房性心律中的价值(附15例分析)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张春丽张仁坤钱大慈心电图不能反映窦房结的电活动,以PⅡ直立,PavR倒置作为诊断窦性心律的基本条件不十分可靠,难免造成误诊,窦房结电图上A波前之P前波窦房结电位则是诊断窦性心律的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阻断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心肌局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对心肌胶原代谢的影响,探讨AngⅡ与TGF-β1在高血压心肌重构中的作用.方法以Wis-tar-Kyoto(WKY)大鼠为非高血压对照,15周龄SHR经氯沙坦(Los)或/和卡托普利(Cap)治疗15周,放免法测定AngⅡ、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心肌TGF-β1水平、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VIDAS图像分析计算胶原容积分数(CVP)和血管周围胶原面积(PVCA)、放射性底物测定法检测心肌基质金属蛋白酶-1(MMP-1)的活力.结果在SHR心肌中,AngⅡ、TGF-β1、CVP、PVCA明显高于WKY大鼠,而MMP-1活力降低(P<0.01).阻滞RAS的不同水平均降低AngⅡ、TGF-β1、CVP、PVCA,升高MMP-1活力.SHRLos+Cap或SHRLos降低TGF-β1水平、升高MMP-1活力明显优于SHRRCap(P<0.05).心肌AngⅡ水平与TGF-β1、CVP、PVCA正相关(P<0.01),AngⅡ、TGF-β1与MMP-1活力呈负相关(P<0.01).结论AngⅡ可能通过AT1受体调控TGF-β1促进胶原合成、抑制胶原分解.氯沙坦在抑制TGF-β1水平方面明显优于卡托普利,合用未优于单用氯沙坦.  相似文献   
13.
Tei指数在选择再血管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适应证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Tei指数的变化评价再血管化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区心肌功能的恢复情况,探讨Tei指数在选择再血管化治疗适应证的作用. 方法:选择再血管化治疗的3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是否为跨壁心梗及疤痕情况分为两组.在再血管化治疗的术前、术后10 d、3个月、6个月分别测定Tei值和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并分析前后变化. 结果:32例患者在术前及术后10 d的Tei指数及LVEF无明显变化;24/32例(术前Tei值<0.54,LVEF>46%)术后3个月及6个月时心功能有明显的变化,8/32例(术前Tei>0.66、LVEF<37%)在再血管化术后没有明显的变化. 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选择作再血管化治疗适应证时,Tei<0.54的患者是比较合适的,而Tei>0.66的患者再血管化治疗的效价比较低.  相似文献   
14.
目的:回顾性分析埋藏式起搏器更换原因,并对术中电极处理进行探讨.方法:埋藏式起搏器更换术28例,男性15例,女性13例,年龄60~98岁,17例患者为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1例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SSS),其中更换电极11例. 结果:28例起搏器更换术中,起搏器电池耗竭或使用时间已到质保期25例,电极绝缘层破裂1例,囊袋皮肤无菌性破溃1例,囊袋感染1例.心室电极在体内埋置时间为3~11年(平均8.3年).植入起搏器时起搏阈值为(0.44±0.27)V,更换时起搏阈值为(1.08±0.53)V,两者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植入时电极阻抗为(547.52±126.35)Ω,更换时电极阻抗(723.22±103.30)Ω,两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起搏器更换原因多为电池耗竭或使用时间已到质保期.测量数据显示,心室起搏电极使用约8年后大多数的可以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15.
自1952年人工心脏起搏器应用于临床以来,目前临床上起搏治疗不仅广泛应用于心动过缓性心律失常,而且已用于心动过速的治疗,人工心脏起搏技术已成为心脏病学的一个重要领域。现总结我院自1987年以来的130例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有关的临床体会,以便今后更好地...  相似文献   
16.
徐国林  张仁坤 《江苏医药》2001,27(10):769-770
目的 观察下壁急性心肌梗死(AMI)结构、功能的动脉演变,探讨其预后意义。方法 于AMI发作后的7-10天、5、12个月,在静息状态下用二维超声心动图观察38例下壁AMI患者梗死部位76个节段的形态,并对其对功能作半定量分析。结果 7-10天检查示7个节段运动正常,45个节段运动减弱,24个节段运动消失;5个月检查示19个节段运动正常,35个节段运动减弱,22个节段运动消失,12个月检查示23个节段运动正常,33个节段运动减弱,20个节段运动消失。结论 下壁AMI心肌收缩的恢复多在1-5个月内,急性期内积极采取措施可改善心肌供血。  相似文献   
17.
急性肺栓塞的心电图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讨心电图在诊断急性肺栓塞中的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收治的 13例急性肺栓塞患者入院时、溶栓后及治疗 2~ 4周后心电图的变化。 结果  (1)入院时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 8例 ,右束支阻滞 3例 ,V1 导联T波、V1 ~V2 导联T波、V1 ~V3导联T波、V1 ~V4 导联T波、V1 ~V5导联T波、V1 ~V6 导联T波倒置为 10、 6、 4、 3、 2和 1例 ,SⅠ >0 1mV、TⅢ 、QⅢ 、SⅠQⅢTⅢ 分别为 7、 7、 9和 7例 ;(2 )溶栓后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消失 7例 ,右束支阻滞消失 1例 ,胸前导联T波倒置加深 4例 ,SⅠ 变浅 ,QⅢ 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或直立 3~ 4例 :(3)治疗 2~ 4周后心电图变化 :心动过速消失 ;胸前导联T波直立数增加 ,ST段回基线 ,QⅢ 进一步减小或消失 ,TⅢ 倒置变浅或直立。 结论 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变化是多变的 ,需动态观察并密切结合临床加以识别。  相似文献   
18.
10例急性肺动脉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急性肺动脉栓塞(APE)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0例确诊为APE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本组10例APE患者平均年龄47.4岁。常见的症状为原因不明的劳力性呼吸困难(100%)、胸痛(60%)、咯血(30%)、肺梗死三联征(20%);休克、晕厥(1%)。重要体征:呼吸心跳频率加快9例,颈静脉充盈1例,下肢不对称肿痛8例。实验室检查示有不同程度动脉血气异常(低氧、低碳酸血症),高血浆纤维蛋白血症;非特异性-过性心电图改变。超声心动图及螺旋CT分别可作为筛选及确诊手段,并可用于疗效评价。10例患者治疗后均好转出院,其中5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例患者行腔静脉滤器植入术预防PE再发。结论:肺栓塞是多发病,掌握肺栓塞的常见症状、体征,部分实验室检查及流行病学将减少肺栓塞的误诊和漏诊,提高诊治水平。  相似文献   
19.
<正> 在冠心病患者的24小时心电监测中,除伴有心绞痛发作的心肌缺血外,还有无症状性心肌缺血(silent myoeardial ischemia以下简称SMI)的存在。本文对我院自1993年1月~1994年12月28例冠心病SMI患者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情况,小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对象:参照1979年WHO关于缺血性心脏病命名及诊断标准,在28例患者中,陈旧性心肌梗塞2例,心绞痛患者15例,运动试验阳性8例,缺血性心肌病  相似文献   
20.
本组收集1989~1991年7月住院的AMI病人61例,符合WHO的AMI诊断标准,有完整的住院病历、临床症状、ECG演变过程或CPK-MB升高,入院即刻、发病后第一周、第二周常规测血LDH及LDH同功酶,其中发病24小时内测LDH同功酶45例,48小时内测LDH同功酶56例。同期选择正常无心脏病者30例作为对照组,选择非AMI的其它心脏病患者60例亦检查LDH同功酶。 1 实验方法 用美国Backman“讯鉴”电脑光密度扫描仪以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