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5篇
医药卫生   233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目的:观察具有抑制心肌细胞凋亡作用的蛋白激酶C活化对缺血再灌注心肌细胞核三磷酸肌醇受体结合活性的影响,以探讨其对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实验于2003—04/07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药理教研室完成。选用SD健康大鼠12只。随机分为2组,缺血再灌注组及假手术对照组,每组6只。缺血再灌注组:冠状动脉结扎30min,再灌注3h。假手术对照组:只埋线不结扎冠状动脉。采用蔗糖密度梯度离心法提纯心肌细胞核,将分离纯化的两组心肌细胞核分别平等进行2个亚组:磷酸化组和非磷酸化组,磷酸化组进行蛋白激酶C激动剂12—o-十四烷酰佛波醋酸酯-13磷酸化干预后,与非磷酸化组同时进行氚-1,4,5三磷酸肌醇的放射受体分析,比较两组细胞核经磷酸化后细胞核三磷酸肌醇受体结合活性变化。结果:进入结果分析大鼠12只。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假手术对照组(9.88&;#177;0.33,0.6&;#177;0.0,P(0.01)。②大鼠心肌细胞核膜三磷酸肌醇受体的结合活性:缺血再灌注组与磷酸化组明显低于非磷酸化组【(88.27&;#177;0.08),(136.05&;#177;0.05)pmol/g,P&;lt;0.05】。③大鼠心肌细胞核膜三磷酸肌醇受体的结合力:磷酸化组和非磷酸化组无明显差异【(102.83&;#177;0.09),(106.24&;#177;0.26)pmol/g,P&;gt;0.05】。结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时,蛋白激酶C可能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核膜三磷酸肌醇受体的结合活性,进而参与了抑制缺血再灌注性心肌细胞凋亡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72.
The increases of tracheal vascular permeability and malondialdehyde(MDA) content 1,2 and 3 h after introduction of hot air into the rat tracheaswere markedly inhibited by pethidine.The decreases of tracheal superoxidedismutase (SOD) activity 2 and 3h after hot air injury were elevated bypethidine.However,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ethidine on tracheal vascularpermeability was not antagonized by naloxone.This implies that opiate receptorsensitive to naloxone is not involved in the inhibitory effect of pethidine ontracheal vascular permeability.Pethidine could decrease MDA content and in-crease SOD activity.These antioxidative effects are beneficial to decreasingvascular permeability.  相似文献   
73.
肝细胞癌中乙型肝炎病毒变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因变异是生物适应生存环境和进化的重要手段。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变异改变了其致病性及对组织的亲嗜性,导致持续感染,逃避疫苗诱导或自然产生免疫,产生抗药性等,给乙肝治疗带来了新的问题,乙型肝炎病毒是引起肝细胞癌的主要原因之一,肝细胞癌中的乙型肝炎病毒变异可能在该病的发病机理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4.
肝炎患者红细胞免疫分子CR1定量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补体I型受体(CR1)和循环免疫复合物(CIC)水平的变化。方法 采用抗CR1单抗免疫酶联法(ILISA)和酵母菌凝集试验法分别对46例乙型肝炎患者和40例正常人红细胞CR1(ECR1)活性和CIC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我们发现乙型肝炎患者ECR1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而乙型肝炎患者CIC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P<0.01)。结论 乙型肝炎患者红细胞CR1调控炎症和CIC的能力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75.
药理学是一门实验性科学,其理论均来源于实验。医学院校实验课教学不仅仅是巩固和验证理论课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性思维。因此,如何优化药理学实验课教学,加强学生能力培养,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结合我们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76.
卵巢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的分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卵巢肿瘤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下降 ,特别是卵巢癌患者红细胞免疫功能更为下降 ,其影响因素很多 ,包括神经内分泌的改变以及癌细胞释放免疫抑制物质等〔1〕。近来我们还发现 ,与卵巢肿瘤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多态性分布变化有关 ,卵巢癌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组低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卵巢囊肿患者红细胞CR1密度相关基因低表达率也高于正常人 ,但低于卵巢癌患者。1 材料与方法   94例病理确诊的住院卵巢肿瘤患者 ,其中卵巢癌 5 1例 ,平均年龄 49岁 ( 13~ 64岁 )。采用PCR PFLP法〔2、3〕,根据ECR1密度…  相似文献   
77.
目的在体内借助Npu DnaE内含肽(intein)的高效反式剪接作用获得环式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Cyc-EGFP)。方法对构建的融合表达载体pET/Npu DnaE intein/EGFP-28a(+)进行诱导、表达,之后利用亲和纯化获得高纯度的Cyc-EGFP和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并对二者的荧光强度和热稳定性进行比较。结果 NpuDnaE内含肽环化效率可达98%以上,明显优于Ssp DnaE内含肽,环化后的EGFP热稳定性提高了4~5℃。结论 Cyc-EGFP这一明显优势使蛋白环化在蛋白质工程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8.
粉防己碱对兔血小板聚集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生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79.
胰腺癌患者血清十二种肿瘤标记物的变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目的 探讨定量测定胰腺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蛋白芯片技术定量测定42例正常人、30例胰腺癌和16例胰腺炎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的变化并对检测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42例正常人血清CA19-9(KU/L)、NSE(μg/L)、CEA(μg/L)、CA242(KU/L)、Ferritin(μg/L)、β-HCG(μg/L)、AFP(μg/L)、f-PSA(μg/L)、PSA(μg/L)、CA125(KU/L)、HGH(μg/L)和CA153(KU/L)的含量分别为:12.42±10.62、2.24±1.41、1.78±1.04、5.73±5.67、91.17±78.47、0.64±0.33、2.96±3.89、0.13±0.11、0.62±1.38、5.46±9.53、1.63±2.37、9.83±9.40;30例胰腺癌患者血清12种肿瘤标志物含量依次为:279.47±402.0、9.50±11.30、8.57±21.95、98.23±89.33、301.98±216.63、1.49±2.28、5.50±7.69、0.27±0.62、1,62±3.23、167.16±252.49、3.38±8.38、43.22±99.34;16例胰腺炎患者其含量依次为:53.38±86.38、12.78±28.50、1.20±0.94、22.99±51.13、343.43±308.27、3.63±11.99、5.09±3.66、0.10±1.32、0.66±0.61、98.67±212.23、1.79±1.63、4.15±2.13。该蛋白芯片测定的敏感性为70.0%,特异性为89.7%,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88.1%。结论 采用蛋白芯片技术同时测定患者血清中多种肿  相似文献   
80.
核钙浓度在细胞有丝分裂、细胞凋亡、基因转录等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钙经核膜转运时,CD38可能在其中起重要作用。并且,核膜上存在着ET-1受体,其作用和意义尚有待进一步研究。[Ca^2 ]n(核内钙浓度)升高后,在CaM激酶(钙调蛋白激酶IV)作用下,通过磷酸化的CREB,调节基因表达,产生新的蛋白质,在神经系统,这种作用可能与神经元可塑性有关。研究核钙变化的调控及其在核反应中的意义,对阐明疾病的发病机制及防治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