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4篇
医药卫生   137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76 毫秒
71.
标本的留取在临床化学实验前质量保证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临床检验中 ,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往往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究其原因 ,除实验室检测性因素外 ,其它外部的非检测性因素影响亦很大。在实验误差中 ,实验前误差占 70 % ,因而实验前质量保证对减少实验误差显得尤其重要。已有文献就临床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的重要因素—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的规范化要求作了论述。此外 ,在护士对申请临床检验病人的准备、标本的采取等日常护理工作中 ,也常常因为许多中间环节而影响到检验结果的准确可靠。丛玉隆等指出 :标本在采集过程中 ,保存与运送方面的质量控制措施非常重要。因为某些生物学标本受环境影响很大 …  相似文献   
72.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的昼夜动态血压变异程度及左室质量指数(LVMI)与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关系。方法采集近年来因心脑血管疾病住院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共269例。年龄在65~87岁之间,均有身高、体重、心电图、血清胆固醇、二维心超、24小时动态血压及脑CT的检查资料,并将其分成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组(A组)与未发生组(B组)进行比较。结果269例中A组154例,B组115例,A组的LVMI与昼夜血压标准差(SD)均明显高于B组(P<0.01)。而血清胆固醇、心电图等一般情况与B组无显著差异。结论左室肥厚与血压变异呈正相关性,而血压变异程度又是独立并显著地与心脑血管事件有关系,并且随着血压变异增大,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同比增大,靶器官损害加重。  相似文献   
73.
目的 调查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分析相关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多模式随访系统对2011年6月至2012年12月本院收治的76例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进行调查,年龄54 ~86岁,平均(69.32±11.54)岁.调查采集包括患者一般情况、日常运动量、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史、脊柱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和畸形程度等资料,并于骨折后4周采用骨质疏松患者生活质量问卷(miniOQLQ)对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调查,通过多元回归分析,研究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的相关因素.结果 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生活质量mini-OQLQ评分为(32.16±10.98)分,较骨折前的(51.22±15.02)分显著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脊柱骨折畸形程度、骨折类型、骨折病史、绝经年限和年龄等;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为日常活动量、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史等.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椎体骨折前和骨折后4周患者的疾病症状、情感功能、躯体功能、日常活动和休闲社交五项mini-OQLQ评分分别为(10.32±3.61和7.13±2.61)、(11.68±2.63和8.31±4.12)、(10.13±3.54和5.69±3.32)、(9.54±4.66和5.48±4.02)和(9.75 ±3.67和5.55±3.39)分,可见患者与生活质量相关的5个维度评分均较骨折前下降明显(P<0.01).结论 脊柱骨折畸形程度、骨折类型和骨折史严重影响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生活质量,通过提高日常运动量和抗骨质疏松治疗能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74.
75.
阎爱荣  廖晖 《中国药房》2012,(7):668-670
目的:了解中药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进展。方法:从体外抑菌作用、中西药物联用、作用机制等三方面综述了近5年来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作用研究情况。结果:目前抑菌作用较多集中在对具有清解里热功能中药的复方、单味药及单体的研究。体外抑菌及动物实验显示中西药物联用对耐药菌具协同功效。中药对产ESBLs大肠埃希菌抑制作用的机制研究有逆转耐药性,抑制细菌的DNA、RNA、蛋白质和肽聚糖的合成及消除质粒等。结论:中药从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恶性发展。  相似文献   
76.
目的 比较正常人肝细胞、低转移人肝癌细胞及高转移人肝癌细胞表面岩藻糖的含量差异.方法 利用能与岩藻糖特异性结合的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荆豆凝集素(FITC-UEA),与正常人肝细胞、低转移人肝癌细胞及高转移人肝癌细胞悬液充分结合.而后用流式细胞仪定量检测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据此评定正常人肝细胞、低转移人肝癌细胞和高转移人肝癌细胞表面岩藻糖的含量.结果 正常人肝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低于低转移人肝癌细胞扣高转移人肝癌细胞(P<0.05),高转移人肝癌细胞表面的荧光强度高于低转移人肝癌细胞(P<0.051.结论 细胞表面的岩藻糖含量变化与细胞癌变及癌变细胞的转移潜能有关.细胞癌变后,细胞表面的岩藻糖含量增加,并且癌变细胞的转移潜能越高,其表面岩藻糖含量也越高.  相似文献   
77.
78.
患者男,42岁,因左足溃疡不愈23天就诊.患者自出生后经常出现高热,在当地卫生院按夏季热或感冒诊治,效果不佳.患者3~4岁时经常咬破舌尖并形成溃疡,致使舌尖缺损.  相似文献   
79.
吴巍  徐勇  孙允龙  廖晖 《骨科》2019,10(5):418-422
目的 探讨X线引导下选择性颈神经根阻滞(selective nerve root blocks, SNRBs)在神经根型颈椎病诊疗中应用的安全性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至2019年2月我院收治并行X线引导下SNRBs进行神经根型颈椎病诊断与治疗的病人67例,其中52例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病人接受神经根阻滞治疗,15例经阻滞确诊为神经根型颈椎病或确定责任节段并接受治疗。记录所有病人临床资料、影像学资料、操作是否成功、手术时间、术中并发症发生情况、术前和术后各随访时间点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及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结果 所有病人均操作成功,2例病人分别出现上肢乏力和头晕,于术后6 h和4 h后恢复;病人阻滞后即时、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VAS评分及NDI评分均较阻滞前有所降低,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末次随访时,63例病人症状均获得明显缓解,获得满意保守治疗效果;4例病人后转行手术治疗。结论 X线引导下SNRBs操作简单、安全,可用于辅助诊断神经根型颈椎病,确认责任节段;并可作为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80.
原发性骶尾部肿瘤En bloc切除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原发性骶尾部肿瘤En bloc切除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采用后方入路En bloc切除术治疗27例原发性骶尾部肿瘤患者的疗效。结果术后病理报告示:脊索瘤17例、骨巨细胞瘤5例、软骨肉瘤3例、神经纤维肉瘤1例、神经纤维瘤1例。27例患者手术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平均无瘤生存时间为33.5月。5例手术保留S1或以上神经根的患者大小便失禁伴会阴部感觉丧失,经理疗功能训练后,3例部分恢复,2例无进展;保全S2以上神经根的12例患者术后均出现膀胱及直肠功能障碍,经康复理疗和功能训练后,10例基本恢复正常,2例患者仍存在不同程度的两便障碍。10例保留S3或以上神经根的患者能保全括约肌功能。随访期间5例局部复发,1例肺部转移,其余均无瘤生存。结论En bloc切除是治疗原发性骶尾部肿瘤的有效疗法,可最大限度减少肿瘤的复发并延长患者无瘤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