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医药卫生   6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研究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在β-地中海贫血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50例婚检、产检人员的血样分别运用HPLC、琼脂糖凝胶电泳及碱变性方法测定HbA2、HbF。结果HPLC与Hb电泳测定HbA2,两者相关回归分析的结果,y=0.362+0.861x,相关系数为0.89,t检验:P〉0.05;HPLC与抗碱实验测定HbF,两者相关回归分析的结果显示,y=0.138+0.951x,相关系数为0.98,t检验:P〉0.05。结论高压液相色谱分析法(HPLC)可以替代血红蛋白电泳及抗碱方法应用于筛查β-地中海贫血。  相似文献   
22.
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影像学变化与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测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的影像学改变,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患儿27例,获随访25例,随访平均3.3年。以CR摄影判定影像学上的疗效;观测术后不同时期X线骨囊肿面积、皮质厚度的变化情况;分术前合并病理骨折组及无病理骨折组,测算术前囊肿纵径/最小皮质厚度,行组间比较。通过三维CT结合X线观察骨囊肿的基本愈合形式。结果1次注射后愈合10例,缺损愈合5例,持续存在7例(含2例无反应),复发3例。除外无反应者,术后3个月病灶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密度增高;X线骨囊肿面积基本稳定,主要发生在术后649个月(21/23);X线骨囊肿皮质厚度基本稳定,主要发生在术后9个月~1年(19/23)。除外下肢持重管状骨病变,术前合并病理骨折组及无病理骨折组囊肿纵径与最小皮质厚度比值差异显著。结论自体骨髓注射治疗单纯性骨囊肿术后随访至少1年;该法通过骨皮质增厚,囊腔内骨嵴及骨小梁向心性增生,分割包绕填塞囊腔而逐步愈合。  相似文献   
23.
布鲁氏菌猪种标准株外膜蛋白OMP25的原核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克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基因并构建基因的原核表达系统。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扩增得到布鲁氏菌基因组,得Omp25基因片段,T—A克隆后测定核苷酸序列,将目的基因定向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经双酶切和DNA测序测定,将构建的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E.coli HB101,TOP10),经IPTG诱导后,用SDS—PAGE检测重组蛋白rOrap25表达情况。结果经DNA测序显示Omp25DNA序列和插入位点正确,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DGEX-4T-1-Omp25,经IPTG诱导,特异性表达出以包涵体形式存在48kDa的Omp25融合蛋白。结论制备、克隆了布鲁氏菌外膜蛋白Omp25基因片段,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出Omp25融合蛋白。  相似文献   
24.
bFGF和IGF-Ⅰ对人PDL细胞在牙面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人牙周膜(PDL)细胞在离体牙根面上附着、增殖的影响。方法应用细胞计数法和扫描电镜观察法,观察细胞因子作用离体正常和牙周病患牙根面上PDL细胞附着和增殖的情况。结果正常对照组人牙周膜细胞增殖率为80·0%,而病变对照组为50%。加入bFGF和IGF-Ⅰ后,正常牙根面细胞附着数量比正常对照增加22·2%和37·26%,比病变根面多36·4%和37·6%,病变根面组比病变对照组增加12·34%和25·03%;正常牙根面组增殖率为212·8%和205·5%,牙周病牙根面增殖率为185·7%和177·0%。扫描电镜下病变牙根面上PDL细胞数量少,形态细长,突起伸展不够充分,边缘皱缩,附着较松散;经生长因子作用后,细胞附着较为紧密,数量有所增加,状态明显改善。结论无论是否加入生长因子,PDL细胞在正常牙根面上的附着数量均明显多于病变根面;生长的因子能有效促进PDL细胞在牙根面的附着和增殖。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价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s-NSE)在小儿先心病(CHD)心脏手术前后检测的意义。方法 1.测定体外循环开放式不停跳手术的CHD患儿20例手术前后BAEP的变化;2.测定心脏不停跳、停跳手术患儿各20例术前24h、术后2h、7d的s-NSE水平。结果 1.CHD患儿与对照组比较和手术前或后紫绀型先心病(CCHD)和非紫绀型先心病(NCCHD)比较,CCHD组Ⅲ-Ⅳ、Ⅰ-Ⅴ波和I-V波峰间潜伏期(IPL)显著延长(P<0.05)。2.手术组术后2h血s-NSE水平显著增高,不停跳组和停跳组平均值与术前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01);术后7d s-NSE水平上述两组与术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3.术后2h s-NSE水平停跳组明显高于不停跳组(P<0.001),且术后7d s-NSE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1.CCHD可伴随脑功能损害;2.s-NSE的变化可提示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的脑功能受损;3.就脑保护而言,心不停跳术式优于停跳术式。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17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93例,对照组78例。对照组给予硝酸酯类药物、他汀类药物、阿司匹林、B受体阻滞剂或钙拮抗剂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13/次,皮下注射,每日2次,连用7d;复方丹参滴丸10粒口服,每日3次,连用15d。结果:心绞痛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67.9%;心电图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5%,对照组为71.8%。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安全有效、方便实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评价血管内覆膜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急性主动脉夹层6例,男5例,女1例,平均年龄49.2±9.8岁。经CT增强扫描或磁共振成像确诊。所有患者均为Stanford B型。切开右侧股动脉置人覆膜血管内支架,封堵原发破口。置人后重复造影检查。随访行超声心动图或CT检查。结果:支架置入全部成功,术后即刻造影5例无内漏,1例见少量内漏。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均明显扩大,远端降主动脉及分支供血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围手术期无死亡病例及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所有患者降主动脉及腹主动脉真腔扩大,1例有内漏者,无加重。结论:血管内支架治疗急性主动脉夹层具有良好的近期治疗效果,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8.
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在老年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应用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106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心病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术中用体重校正低分子肝素钠(LMWH);B组为PCI术中常规用普通肝素(UFH)。结果:两组的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性。A组与B组手术成功率(97.9%和98.8%)、30d内再次血运重建(1例与3例)、急性血栓形成和周围血管并发症(0例与1例)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在PCI术中的应用是有效的、安全的。  相似文献   
29.
1概述 冠状动脉瘘(coronaryarteryfistula,CAF)是最常见的有血流动力学意义的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它是指冠状动脉起源于主动脉根部却与心腔、肺动脉、冠状静脉窦或上下腔静脉有异常交通,最常见的引流部位是右心房或右心室,导致一个从高压的冠状动脉到低压心腔的异常分流,常因心肌“窃血”而致心肌缺血。它由Krause在1865年首先提出,以后Abbott和Trevor分别正式描述了有关冠状动脉瘘的解剖异常,1947年Biovck首次确诊并手术修复冠状动脉瘘。本病常与产生连续性杂音的其他先天性心脏病相混淆,除非术前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否则很难明确诊断。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先心病的0.2%~0.4%。  相似文献   
30.
规范教学查房,确保临床医学教学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教学查房可以培养学生如何观察和诊疗病人、如何处理医患关系、逐步适应从医学生向临床医生的角色转变的能力,是培养其临床思维、提高其临床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因此,做好教学查房工作对提高临床医学教学水平、培养新时代高质量临床医务工作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规范教学查房、确保临床医学教学质量谈谈自己的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